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刘岩原为幽州总督。他为什么不离开刘备发展势力,一路到宜州创业?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刘焉是刘焉,刘备是刘备,虽然两人都算是汉室宗亲,但没有任何交集和交情。

刘焉算起来,应该与刘备父亲是同辈人,当刘焉因为汉室宗亲的身份,被举为贤良方正时,刘备才刚刚出生。

刘焉当过不少官,有地方官,如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有京官,如宗正、太常,而唯独没有当过幽州刺史,与刘备没有任何交集。即使刘焉当过幽州刺史,也不会认识刘备,年轻时的刘备毫无名声,刺史相当于一州之长,放在现在就是一个省长级别的官员,一个刺史怎么会认识一个家道没落的汉室后裔呢?

刘焉这个人是一个非常不厚道的汉室宗亲,吃着大汉朝的饭,当着大汉朝的官,却干着为自已图私利的勾当。

2

刘焉当过冀州刺史,但没有当过幽州刺史。不过,当时还没有天下大乱,地方官权轻,朝官权重,所以他后来被征调到朝廷,先后担任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务。

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各地盗贼蜂起。刘焉认为汉朝可能已经没有能力收拾河山,重新振兴了,所以希望找一个地方避乱。所以,他向朝廷建议,刺史权轻,无法调动军队,应该选择有威望的宗室,到地方担任州牧,以加强权力,可以帮助朝廷稳定局势。

所以,朝廷才同意,让刘虞出任幽州牧,刘表出任荆州牧,刘焉一开始想的是去交趾,当交趾牧。因为交趾远离中原,而天下大乱,受到冲击比较严重的必然是中原地区,远离中原的边疆地区是容易稳定的。

但当时的儒学领袖、担任侍中的董扶跟刘焉说,益州有天子气。因为东汉的经学非常发达,所以谶纬也很发达,很多人都懂望气之术,董扶又是当时的儒宗,刘焉本人也是著名儒学大家,所以董扶说益州有天子气,刘焉就相信了。

3

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东汉末年,幽州的管辖范围,东汉末年,幽州的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和朝鲜西北部。这个范围还是相当大的。刘焉什么时候当的幽州刺史,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但是在做了幽州刺史以后,刘焉还做了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也就是说,留言是从幽州到洛阳,又到了朝廷任职的,刘焉到益州,大概是在188年以后,而且刘岩本来并不打算去益州的,而是想去交州,大概是在广西南部,越南北部附近,是他听说益州有王气,所以才去的益州。

刘焉去益州是投机成分,而且他 还依靠自己是宗室,然后才当了益州牧,同时还拉拢的张鲁,这才占据了益州,他只知道益州又王气,但是并不知道,这个王气可能不是自己呢,结果也显示,如果真的有王气,那也是刘备。

而在188年的时候,幽州地方的统治者是刘虞,兴风作浪的还有公孙瓒。其中刘虞是被政府派过来的幽州牧,主要是应对北方少数民族和叛乱,刘虞和公孙瓒也曾经通力合作。但是在对待百姓这个问题上,两人出现了分歧,关系就恶化!最终公孙瓒消灭了刘虞,那已经是193年的事情了。我们再来看看刘备在干什么?刘备也因为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而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因为督邮的刁难,刘备还鞭打了督邮,弃官逃跑了。刘焉194年就死了,刘备此时正在徐州,所以刘备不可能在幽州帮助刘焉!两个人几乎没有交集,就更不可能一起发展势力了。

4

东汉末年,也就是所谓的三国鼎立。从狭义上讲是指从曹丕篡汉到三分归晋的几十年,从广义上说是指自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至吴末帝孙皓投降西晋(公元280年)的一百余年。

三国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能人辈出,猛将如云的时代。

但同时也必须承认,三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悲剧。期间各地诸侯相互攻伐,致使当时五千九百万的人口,锐减至不足一千万,正如曹操的《蒿里行》所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5

刘焉本来就是老牌军阀,早期任雒阳令,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等,到了188年已经可以要求朝廷让他出任地方刺史了。而刘备到了191年才任平原县令,二人虽然是宗室,却没有半点交集,又没有从属关系,如何留下刘备发展势力?所以,题主问的是应该是小说里的事了,而且小说中刘焉也不是幽州刺史,而是幽州太守,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

当时,张角动乱天下,青,幽,徐,冀,荆,扬,兖,豫等八州都有黄巾军造反。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当然,根据幽州的级别应该是州牧一类的主官,不可能是太守才对呀。所以,大飞熊认为,《三国演义》老罗说的幽州不是“大幽州”的概念,应该说的是幽州的州治“蓟城”。由于唐代重新规划,成立了蓟州,原来的蓟城多被直接称为“幽州城”。如此,老罗笔下的刘焉的“幽州太守”就合理了,原来只是郡城的太守,并非州牧一类的大员。后来,一直到了《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刘焉才又出现,却是为了交待刘璋的背景,“后焉官至益州牧,兴平元年患背疽死。”

6

刘焉,汉室宗亲,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野心极大,可以说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重要推手之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过黄巾之乱的摧毁,东汉皇权衰微,给了各路野心家机会,刘焉就是其中之一。益州天府之国、物阜民丰,是汉高祖刘邦起家的地方;再加上交通不便、远离朝廷,被刘焉当成了谋取大权的安身立命之所。

当时益州刺史郄俭是个大贪官,弄得民不聊生被起义军杀死,这样刘焉看到了机会。为了取得更大的自主权,能让自己独霸益州名正言顺,刘焉向汉灵帝提出了一个贻害无穷的政策“废史立牧”,设立新官职州牧,总览一州军政大权,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名义上是为了安定百姓、镇压叛军,实际上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州牧权力太大根本不是孱弱的东汉朝廷能控制的。

7

刘焉是汉朝宗室,朝廷对他寄予希望,他本来应该履行拱卫京师的作用,但是他却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东汉末年,战乱最先从北方开始,很快就呈席卷之势,难有独善之地。刘焉是江夏人,也就是当时的南方人,也可能也是他偏爱南方的一个原因。

不过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想要逃难,乱世中,他觉得还是先经营好自己比较好,前往战火较少的地方是他的中心思想。

最开始他想请命去做交址牧,但是听了一个人的说法就改变了主意,这个人叫董扶,他告诉刘焉,益州有天子气,刘焉听后非常开心,因此就做了决定。

8

简单来说,刘焉既没当过幽州刺史,也不可能留下刘备,因为他根本就不认识刘备。

刘焉跟刘备一样,是非常偏远的汉室后裔,而且两人的远祖交集在汉景帝,刘焉的祖上鲁恭王刘馀跟刘备的祖上中山靖王刘胜是两兄弟,不过两人很可能就没见过面。

刘备是幽州涿郡涿县人,跟后来割据幽州的公孙瓒是同窗好友,而刘焉一生当过很多官职,如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唯独没当过幽州刺史,很可能他压根就没去过幽州,跟刘备相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再有一个是年龄,刘焉生年不详,但他在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因老师去世辞去郎中之职,则此时刘焉至少二十出头,而刘备生于161年,他们可以算作两个辈分的人物。

9

刘焉,生年不详,死于194年。

在《三国演义》中,刘焉任幽州刺史,与刘备有所往来,但真实历史上的刘焉是任冀州刺史,后调任宗正,与刘备没什么交集。

188年,东汉朝廷内部斗争极为激烈,大将军何进在世家支持下,架空汉灵帝任命的上军校尉蹇硕而控制大部分首都军队,即将爆发外戚宦官的决战。

刘焉当然怕被波及,对汉灵帝说:

现在很多刺史、郡守卖官鬻爵,盘剥百姓,造成地方不安,中央政府就应该派遣宗亲重臣去安定各州。

10

答案很简单。

一,刘焉没有当过幽州刺史,演义记错。他是以太常身份领益州牧(之前都是刺史,也就只负责监察而无政权。黄巾之后民不聊生,土豪割据,叛乱犹存,益州又闭塞。因此刘焉奏请开州牧军政一把抓),只是以刘焉后来的做派,他还是想当土皇帝。

二,官是皇帝派的,或者管政务的尚书台派遣,省长不是自己说当就当的,说挑地盘的可能是失了智无法无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