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养蚕的?
1
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唯一这样做的国家。养蚕业一直在国家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备受历代有识之士的重视。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即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就系统地论述了当时的桑蚕技术,对于如何养蚕也有珍贵记录。小蚕孵化出生、拼命吃啊吃,之后三眠或四眠(“眠”指蚕在蜕皮前不动不食的生理状态,一眠即意蜕一次皮),最后蚕儿们结茧,养蚕工作完成。似乎听上去很简单,在这过程中只要不断添桑叶即可,可实际上这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
首先要将蚕生活的环境调整的当。养蚕的屋子叫蚕屋,蚕屋要四面开窗,并糊上厚厚的纸篱,屋内四角都要生火,如火只生在一处会使冷热不均。养蚕的全程都要密切关注温度,因为温度太高会使蚕焦躁,太低又会使其长得慢。
小蚕刚出生时是黑色的,非常小,因此又称蚕蚁,这段时间蚕们很娇贵,要采嫩桑喂养,注意除湿,不要让小蚕见露气,喂养的桑叶要放在怀中放暖,再切碎给蚕吃。喂蚕也有讲究,要卷起窗帷,喂后再放下,因为蚕“见明则食”,吃多了才能长大。
对不同生长期的蚕最好用不同的桑叶。最流行的桑叶品种有荆桑叶和鲁桑叶,所以贾思勰主张,在养蚕时,要么是小时候喂鲁桑叶,长大后荆、鲁桑叶混合喂养,要么是小时候喂荆桑叶,中期荆、鲁桑叶混合喂养,等再长大则喂鲁桑叶。如果不循序渐进,突然改换桑叶品种,“小时荆桑,中与鲁桑,则有裂腹之患”。这是一套非常科学成熟的喂养方法,荆桑叶成熟快,有利于增强体质,鲁桑叶蛋白质含量高,有利于丝腺的成长和丝液的形成。
梁楷《蚕织图》
2
我国养蚕的历史是很悠久的,累积了很多经验。宋代秦观所著《蚕书》和清末《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中汇集了许多养蚕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参看。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清末的养蚕之法。养蚕需要先种桑接桑,种桑前要将土地锄松,两边开沟以备泄水,并事先在土中掺入各种肥料、等到桑树出芽时还要修剪枝条,三五枝新芽中只留两三枝壮实的。对于比较好的桑树品种还可以采用嫁接之法,将其他品种的枝条插接在本地土桑树上,这样可以改良产出的桑叶,使得蚕丝品质更高。
种完桑树则要选择好的蚕种,蚕有三眠和四眠之分,前者茧薄丝少,四眠者茧厚丝多。因此要选择四眠之蚕,而四眠蚕种还有金种、花种、乌种、莲子种、金橘种等许多种类,又要从中挑选“茧之坚结而厚平圆紧小者”,不能选蚕茧松浮,抽丝很少的。
蚕喜欢温暖干燥,清洁安静的环境,所以养蚕时要专门搭建房屋养蚕,称为蚕室,以南向为宜,东向次之,要“矮小紧密以聚和煖之气”,西北向的蚕室则以高大宽敞为宜,以火烘去其阴寒之气。蚕种取来后要放在蚕箔之上(一般用蕉苇编织而成),一个架子上放置三箔,上承尘埃,下隔湿润,还要铺碎秆草防潮。等到蚕种孵化,略微长大后还要分箔,避免密度过大。
采摘桑叶也有讲究,一般在清晨或者傍晚采摘,避免烈日焦灼桑叶。喂刚出生的小蚕要把桑叶切成丝一样细才好入口,二眠后可以稍粗,三眠后则比较省事,可以直接喂整片叶子。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让叶子沾水或者脏污,否则蚕容易生病白殭,也不能吃过热或过凉的桑叶,否则不易结茧。晚上还要注意添桑叶,避免蚕饥饿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