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长平之战,赵军战斗伤亡不大,而胜利方秦军为何损...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关于长平之战双方参战兵力和伤亡数据,目前普遍的看法是秦国60万,伤亡25万,赵国45万,伤亡5万,40万被活埋。

一直以来,我是对这些数字抱有很大怀疑的,特别是双方参战兵力。

战国时期天天在打仗,而我们从《史记》等史书中看到的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军队,动不动就是全歼数十万人,战国哪来的那么多人?

2

赵国降卒最多仅十万,伤亡多半才弃械归降。

后世了解战国后期历史,最常参考司马迁所著《史记》,然而司马迁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编纂《史记》,距离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已有156年,沧海变迁很多细节已模糊不清,造成《史记》世家与列传内容相互矛盾,需要结合时代的背景剖析。

吕思勉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家,史学观点确实有独到之处,《吕思勉读史札记》推断秦军的伤亡25万,与近些年史料挖掘相吻合,但坑杀降卒40万是误解,《史记·秦本纪》“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40余万是长平之战赵军战损而非赵国降卒。

赵军全部兵力在45万左右,赵括率军出征精锐37万(宣称40万),包含上党原韩国守军7万余,剩余8万赵军防止秦军袭击主营,并向前线输送补给,而赵括与秦军在沁水激战,秦军用巨大的牺牲将赵括诱入包围圈,困兽犹斗的赵括数次组织突围,突破秦军包围亦造成秦军总伤亡25万。

3

长平之战中,虽然秦军成功战胜赵军,接受了四十万赵军的投降,但秦军也是损失惨重,据秦军主将白起战后称“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那么,《史记》记载着:

(赵)四十万人降武安君”“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由此看来,赵国参加长平之战的人员四十五万人,除了后来投降的四十万,在作战中被秦军杀死的,近五万人。而有记载秦军长平之战参加大约有六十万人,如白起所说死者过半的话,秦军在长平之战的消耗就有三十万人。那为什么作为胜利方的秦军会有如此大的伤亡,而战败方的赵军在战场上的消耗为什么伤亡如此之小?

首先,应该肯定赵军的战力

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军成为了仅次于秦军的军事强国,赵国作为四战之国,民风彪悍,兵员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在野战中不弱于秦军。之前,有赵奢的阏与之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战胜秦军;后有李牧以赵军仅存的战力,连败秦军。可以想象,勇猛的赵军在被秦军分割包围时,必定给秦军以重创,否则秦昭王也不会亲自赶赴河内,征召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赶赴长平。再加上,之后赵军为了突围,分为四队轮番进攻秦军,秦军将士一定损失巨大。

4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可以堪称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中,赵国前后出动了45万大军,秦国前后动员了60万大军。最终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消灭了45万赵军。

根据史料分析,赵国共有45万大军被消灭,只有240多名年幼者生还。赵国被消灭的45万大军中,5万人直接战死,40万被坑杀。根据后世史学家分析,秦国伤亡的总兵力应该在20万人。也就是说秦国因战斗伤亡的数字比赵军还多,甚至是赵军的4倍之多。

秦国做为战胜一方,为什么直接战场损失比赵国还要多,而赵国只是战死5万士兵呢?

传统史学界认为史书所记载的数字没有多少问题,我们也一般认同这个观点。但是也有不少史学家认为双方伤亡的数字应该有出入。

如果赵军真得以战死5万人的代价,造成秦军20多万伤亡,估计最后秦军也难以完成对赵军的包围。秦军伤亡超过20万,意味着秦军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战斗力。赵国伤亡5万人,意味着赵国仅仅损失了九分之一。如果双方是这样一种战损比的话,估计士气出现问题的是秦军而不是赵军。

5

我想太史公当年写长平之战的时候,一定也是抠破了脚丫子都没能找到双方投入的具体人马。所以最后太史公就估了这么一个数字。

因为写少了吧,显得长平之战不够牛掰,写多了吧,又怕人家看出来是估出来的。因此在太史公笔下,秦军投入了60万大军,而赵军投入了45万大军。

问题是,后来太史公兜不住了。毕竟这玩意儿是估算出来的,没有具体根据,所以就造成了前后矛盾的情况。

尤其是在秦军战损25万人之多的情况下,赵军才损失了5万大军。最后白起还坑杀了40万降卒。如果赵军用5万人马,拼掉了秦军25万大军,那赵军还投降个毛线啊!直接杀进咸阳城不就好了!

此外《史记》里还有这么一段令人迷惑的记载:

6

7

长平之战,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此战是秦赵两国的战略决战,经此一役,秦国统一六国的路上再也没有了战略对手。

此役,时间长达三年之久,秦国投入了40余万人,赵国出战的则有45万人。最终赵国中了秦国离间计,撤掉了老将廉颇,换上了小将赵括。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以秦胜赵败结束,秦将白起先后斩首赵国士卒四十五万。长平之战后秦国并未退兵,秦军一分为二:王龁攻皮牢(今河北武安);司马梗定太原。韩、赵有灭国之危。

8

长平之战爆发在战国晚期(秦昭襄王四十七年 [前260年] ),历时六个月,是秦赵之间关于上党地区归属问题爆发的争夺战,参战双方前后投入总兵力超过百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冷兵器时代战争规模最大的歼灭战。此战之后,秦国统一六国再也没有了战略对手,东方六国,面对秦国东出,只能干瞪眼。

那么,长平之战,双方投入兵力上百万,战争伤亡比例,目前主流的看法是:

秦国:第一阶段20万,第二阶段增兵至60万,伤亡25万;

赵国:第一阶段20万,第二阶段增兵至45万,伤亡5万,40万被坑杀。

本人翻看《史记》中《秦本纪》、《赵世家》、《白起王翦列传》中均未见到秦军投入兵力总数以及伤亡人数。赵军方面也只记载降卒40万,总斩首虏45万,总兵力也没有详细记载。

9

长平之战被誉为封建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就是因为参与人数众多,伤亡人数众多。据相关记载,秦军参战40万人,伤亡20万人,楚军则全军覆没。但是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真实数据实际存在诸多漏洞。

为何赵国伤亡这么大呢?

据相关记载,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余万,实际战死五万,共计四十五万左右。由此看来,赵军的伤亡似乎都是被坑杀的。但是由于数据过于惊人,让人难免怀疑其真实性。其实,在赵括追击秦军被突袭就可以看出,赵国实际参战人数并不如想象中的多,因为白起只用25000人和5000人就分别截断了主力军和粮草队。

为何秦国伤亡同样大呢?

要知道在蔺相如病重,赵奢去世的情况下,廉颇是唯一能堪大任的人才了,他自知赵军疲软,不敌秦军,果断采取防御手段,秦军久攻不下,同样疲惫。本来靠着廉颇的层层守备,赵军可以抵挡很长时间,可惜这些手段在国君眼中都是无能、畏缩的表现,加上有人添油加醋进行反间,纸上谈兵的赵括便接替了廉颇的位置。秦军消耗主要是在正面与廉颇作战时损耗的。

冷兵器时代战斗,都是真刀真枪上阵,许多时候都是以命搏命,双方又派出了如此多的军士,自然非得打出胜负不可。这就是封建王朝建立的残酷性。

在影视剧中,赵国伤亡25万人,秦军伤亡20多万人,赵军被坑杀20万人,与历史记载有着不小的出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