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奉行嫡长子承袭制,真正继承皇位的嫡长子为何...
1
2
嫡长子继承制根本就是一个参考,而并非决定性因素。
基本学习政治史的时候,最先学到的就是我国西周时期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分封制,一直到封建王朝,在皇位继承上,都会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后来又演变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说法,其实这是骗人的。
史论纵横,通过资料和数据来说法!
在西周和东周时期还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东周后期,也就是战国时期,这一规则就逐渐被打破。
秦朝二世而亡,即使算上末帝子婴,都不是嫡长子,可以说秦朝不是依赖嫡长子继承制;两汉加一起33位皇帝,只有7位皇帝勉强算是嫡长子继承制;隋朝,和秦朝一样;唐朝21位皇帝,只有两位是嫡长子继承的;宋朝18位皇帝,只有3人是嫡长子继承;明朝16位皇帝,仅有5人是嫡出;清朝12位皇帝没有一位皇帝是嫡长子继承制。
3
确实是这样,古代的中原政权在选择皇太子时,一般都实行嫡长制。这个制度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容易选出一位平庸甚至低能的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晋武帝选了呆儿子晋惠帝。
但嫡长制做为一种硬性的标准,消除了许多人的非分之想,避免了许多同室操戈的悲剧,所以一直是各个朝代默认的选择继承人的方法。不过,真正坐上皇位的嫡长子数量并不多,其中的原因也比较复杂,简单说一下。
第一种情况,就是有些皇帝根本就没有嫡子,也就是皇后没有生下儿子。
比如唐玄宗有一大帮儿子,但没有嫡子。再比如明朝的明神宗,皇后没有生儿子,反而是明神宗私下宠幸的宫女生下皇长子朱常洛,郑贵妃生下朱常洵等,他们都是庶子,所以明神宗在选择皇太子时犹豫不定,最后在大臣们的压力之下,勉强让朱常洛做了皇太子。
4
我来回答一下。嫡长子继承制是按照宗法制演变而来的一种最基本的制度,又叫血缘制。封建社会基本上都会采用这种制度,不光是皇帝,官员、贵族和普通百姓都可以使用。说的简单点就是,父系社会中,男方的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对应皇家来说就是皇后的第一个儿子。但是,为什么继承皇位的嫡长子很少,我认为如下原因。
第一,政治婚姻。皇帝为了巩固皇权,娶的皇后基本上不是自己喜欢的人,大部分是,权臣、世族和长辈安排的(太后等)。这种婚姻,皇帝和皇后基本上没有感情基础,懂礼数的皇帝可能会和皇后生个一儿半女,但是大部分皇帝,婚后都不会宠幸皇后的。
第二,皇帝的原因。皇帝有“三宫六院”,妃嫔众多,皇帝自己喜欢的妃子生的儿子,皇帝肯定喜欢,一高兴就立为太子了。另外,皇后没有儿子,皇帝只能在庶皇子中选择。另外,嫡长子如果不学无术,皇帝为了国家的统治和未来,传位给其他优秀的皇子。
第三,嫡长子自身的原因。嫡长子有好有坏,好的像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小伙子真不错,可惜身体差,没熬过自己老爸,先死了。坏的像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造反被废。另外,嫡长子除了自身的原因以外,外部的威胁也很多。被人算计、被自己兄弟算计和陷害,甚至被自己父亲猜忌等。可以看到,一个嫡长子,想要平安的活到自己当皇帝,是很辛苦的。
一家之言,供参考,谢谢。
5
少荃经史屋,不一样的读史角度。
导读:了解少荃文章风格的人都知道,批判与揭示是本人写作的内核视角,我的读史喜好就是剥离表象,去观察历史内部的运作规律。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思路。其实每个人,每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都能从自身或他人的经历中窥探到一二,且并不陌生。历史与现在其实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你若套用,会惊讶它的完美重合。
少荃告诉你:
用制度来约束权利时,权利会生出“暗力量”进行抗衡,这种暗力量用俗语讲就是——潜规则。
很明显,嫡长子继承制这种流于政治表面的规则,很难约束当权者和权利集团。
6
7
8
9
大部分都是嫡长子继承的。嫡长子指的是这几种情况。
1.原配皇后所生的皇帝第一个儿子
2.原配皇后生的但不是皇帝的第一个儿子,
3.继皇后生的的皇帝的第一个儿子,
4.继皇后生的但不是皇帝皇帝的第一个儿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