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宋代之后,为什么再无朝代定都河南、陕西?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宋朝及宋朝以后,各代中央政府定都南京或者北京,再没有定都长安和洛阳的了,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大家补充:

其一、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生态恶化。不仅黄河经常决堤,肆掠平原夺人性命,毁人财产;更有黄土高原绿林褪去,黄沙漫漫,风沙滚滚,已经不适合作为一国之都了。

其二、关中大地以及中原大地战乱频繁,人口减少,经济萧条,不适合作为国都了。尽管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关中与中原人口多,每次战乱都波及到了两地,战争的破坏力巨大,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清末的陕甘回乱,民国的中原大战彻底把关中和中原蹂躏得不适合做国都了。

其三、近现代南方人口与经济均超过了北方。从秦始皇开发岭南开始,各代都在不断的经营南方:东晋南迁、南宋南渡、明清经营江南,大概从明朝开始,南方人口与经济总量都超过了北方。

其四、元明清三代经营北京,使得北京具备成为首都的条件。不仅陆地交通网畅通,北京还靠近大海,可以快捷地进入大海,这对于现在社会来说非常重要!

2

在中国古代,对于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来说,定都长安、洛阳是最好的选择,长安位于关中盆地,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形胜之地,易守难攻,且关中盆地,农田广布,八百里秦川足以供应首都的物资需要,洛阳是天下之中,定都洛阳,有利于控制中原,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

所以,自西周以来,各个王朝,定都的首选之地是长安,在定都长安之后,还会选择一个陪都,这个陪都就是洛阳,如两汉、隋唐皆以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西周则是以镐京(今西安市)为宗周,洛阳为成周。

(长安未央宫图)

3

4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为什么明朝不定都在河南和陕西?因为宋以后的汉人朝代,就只有一个明了。

明朝共有三个首都,也就是南京和北京。老朱定都在南京,后来朱棣把首都迁到北京,南京作为陪都,而凤阳作为中都。那么为什么不把都城定到河南陕西呢?

原因很简单,河南陕西不是朱元璋的根据地。

朱元璋起家自皖中,拿下的第一座大城市就是集庆,也就是南京,当然要以它作为根据地来运行自己的军阀势力。而当他以集庆为核心,辐射并且控制全国的时候,他就没有必要再迁都去长安、洛阳或者开封了,一来那里早已不是最繁华的去处,江南才是;二来老朱自己一个安徽人,何苦来哉的和一帮河南人、陕西人搅和在一起?

5

6

中原王朝传统的疆域版图观念在北宋之后被彻底打破,而这种观念的转变又付出了血的代价。换言之,宋之后都城北移并不是什么自然环境因素作用,而是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第一次完成入主中原的梦想,地缘政治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所致。

至西周以来,中原王朝的王畿中心总在陕西和河南两地不停地迁憩。这里是天下至中的原野,北方横亘的万里长城就是一条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线,长城以北地区,中原王朝其实并不感兴趣,那里不适宜耕种,是“春风不度”的冷寒贪脊之地,而长城以南的关键部位有两处,古人称是中原王朝的左右肩臂。一是河西走廊,二是燕云十六州。汉武帝夺得河西走廊后,称这是“斩匈奴之右臂,张中国之肩腋”之举,不仅把匈奴人赶出漠北,而且意外打通了西域的孔道。

通常情况下,北方少数民族如果从河西走廊撕开缺口,定都于关中的王庭就会吃紧,一般选择东出到夏启的老根据洛阳。而如果燕云十六州易手,中原王朝就会感觉北面门户大开,危急时总选择越过长江到江南偏安。千百年来,中原王朝由西到东,再由北到南的不停的迁都成了北方草原民族强弱的清雨表。典型的例子如平王东迁,东西汉,衣冠南渡。正统王朝的都城范围始终未脱离两河流域。换言之,中原王朝的传统视野始终未能越过始皇修的北长城。直到大宋之后。

北宋的先天不足是胎里带来的,中原王朝最不能丢的左右肩臂全不在它手里,河西被西夏占着,燕云十六州被石敬塘卖主求荣割让给契丹。而黄袍加身的赵皇帝很怕军人再来个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相当于自废武功,军事上终其一朝“强干弱支,守内虚外”。硬撑了百十年,终在金人的强压下,中原尽失。北宋灭亡后,南宋的地盘也就标准的秦岭淮河之南的半壁江山。

中原王朝都城于两河流域的现状自宋之后被打破,如题所指,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宋之后有两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元的领地达到极限,关键是长城防线已不是防线,既不是中原人的北界,也不是草原民族的南限,而燕京这个在中原王朝眼中“一墙之外,逼近大虏”的地方,在元朝成了“南通江淮,北连溯漠”的中心。原因很简单,疆域扩大,都城北移是一般常识,试想,如果元继续选择陕西或河南作为都城,后来的元顺帝可能连老家也回不去。而明朝选择燕京作为都城,也算是中原王朝第一次把视线越过长城看世界,但这种突破仍然是有限的,“天子守国门”大明还是把燕京作为国门而不是中心。而再后来的大清本来他们的老家就在东北,选择燕京作为都城是再合适不过了。

7

8

唐后无长安,宋朝 有东京开封 西京洛阳

9

这个问题的时间结点卡在宋朝不太好回答这个问题,将中国历史作一个整体来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北宋以前,中国都城就呈现从关中向关东转移的趋向(长安-洛阳-开封),最终在黄巢之乱后完全确定了开封的历史地位。

中国都城的东渐是古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这一转折是由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及民族等因素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同时也深含着地理的、历史的诱因。长安都城地位的丧失既是关中地区经济衰落和全国经济重心转移的结果,又与民族关系的变化和军事中心的转移等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经济重心地吸引和运河的牵引等因素的作用下,都城由长安回归中原,横跨汴河之上、坐待漕运之利的水陆交通枢纽———汴梁最终因其优越地理位置和便利交通条件而取代长安和洛阳,成为五代和北宋的主要都城。

简单的说就是长安、洛阳(即传统的黄河经济带)已经不能符合都城的选择了,直接原因是战乱多次将长安、洛阳焚毁,长安、洛阳(尤其是长安)所在的地区的经济实力已经完全无法再创造出一个都城规模的城市了。简单的说就是两座城市附近的树木、山石已经在千年的都城建设中消耗殆尽,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降水量减少、土地肥力下降一系列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出来了。在唐朝从武则天以后,洛阳就越来越成为主要的都城选择(更靠近运河),但唐末的战乱中这座城市又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10

河南确实不是好的选择,这个从靖康之耻就不难看出来。南京是守成的地方,至于长安则是进取的都城,宋代以后汉人的进取心不是不足而是彻底没有了,所以就不再定都长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