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海地地震是什么原因?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海地地震是什么原因?

海地地震是板块构造方面的原因:海地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在该地附近碰撞。因此多火山、地震。

2

海地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海地地震是由于沿着加勒比海板块和北美洲板块之间的断层所引起,这一断层正好在海地附近。通常情况下,加勒比海板块向东对抗着北美板块,这两块大陆板块之间一直都在相互挤压碰撞,其中一个板块会缓慢“爬上”另一个板块去,这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平移断层。但是每一年移动是非常细微的,一般只有0.8英尺(20厘米)。

3

海地地震原因是什么

2010年大地震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后,位于首都太子港的总统府及多座其他政府建筑被震塌,包括外交部在内的多处通讯和电力供应中断。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海地总理让-马克斯•贝勒里夫(Jean-Max Bellerive)13日称,海地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10万人。 目前已经造成8名中国维和官兵被埋,约200名联合国雇员失踪,17名维和人员遇难。更严重的是这次灾情可能爆发瘟疫,震塌的监狱也造成囚犯逃跑。目前海地首都太子港仅1家医院可以运行,联合国已经提供1000万美元援助,中国的搜救队也已经抵达太子港,尽量使海地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海地当地时间12日下午发生地震,此次地震震级为7.0级,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这是当地录得发生的最强地震。在1984年,该地区曾发生6.7级地震。 美国地震勘探局的科学家估计,此次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数量将相当惨重。 总统府坍塌美联社报道称,地震后当地医院倒塌,一名援助官员表示当地陷入“灾难和混乱”之中。部分地区电力中断,通讯线路也受到严重影响。 一名美联社摄影师亲眼目睹了一个山坡上一间医院的倒塌。而这一地区多为当地富人居住,也有不少外交机构驻扎在此。一名美国政府官员据信看见房屋倒塌,滚落山谷。 海地驻美国大使约瑟夫(RaymondJoseph)表示,通讯线路中断前海地总统普雷瓦尔的参谋长弗里兹.朗尚(FritzLongchamp)在电话中称,海地总统府附近的建筑“东倒西歪”。随后通讯中断,约瑟夫就与朗尚失去了联系。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地质专家也认为,鉴于此次地震的强度、规模以及在海地人口密集的首都发生这一点,地震“将成为一个真正的杀人魔”。 加勒比海地区时有地震发生,但强度不是很大。而海地已经16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地震。海地全国人口约有900万,多数为贫困人群,而且他们的居所也并不牢固。太子港市长估计,该市60%的建筑物都处在不安全的范围内,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地震,将有大量建筑倒塌。 海地驻美国纽约的总领事弗利克斯.奥格斯丁(FelixAugustin)表示,他十分担心在海地的所有人的状况,其中还包括他的亲戚。他表示,“通讯完全没有可能”,他试着与外交部联系但一直无法接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4

海地地震发生的原因?

海地地震是由于沿着加勒比海板块和北美洲板块之间的断层所引起,这一断层正好在海地附近。通常情况下,加勒比海板块向东对抗着北美板块,这两块大陆板块之间一直都在相互挤压碰撞,其中一个板块会缓慢“爬上”另一个板块去,这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平移断层。但是每一年移动是非常细微的,一般只有0.8英尺(20厘米)。“每年20厘米的移动是非常细小的,人们是感觉不到的。”卡里恩·贝德维尔说,他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的地质学家。但是沿着断层边界处,压力逐渐堆积起来,在某一个瞬间,这些积聚许久的地壳压力得到释放,导致断层两侧的剧烈运动并最终产生地震。“断裂线两边的板块在东西方向相互移动,导致了其中能量的释放,并最终发生了海地大地震。”贝德维尔补充说。这次造成海地地震的断层系统则是被称为恩里基洛-普兰泰恩花园断层系统。实际上,大地震通常很少发生在加勒比海地区,因为加勒比海板块是一块比较小的大陆板块,其中的断层系统也没有安德烈亚斯断层那么长,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附近,位于世界上最大的两块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之间。但是这次海地地震高达7级的震级让科学家非常诧异,因为这个的断层系并未被近几十年以来的发生的大地震所触发。然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调查,这次的断层面和历史上的几次非常大的地震有一定程度上的关联,例如发生在1860、1770、1761、1751、1673、1618年的地震,虽然这些地震在实地调查中确认和这次的断层有着直接的关联。

5

海地地震是什么情况?

这场海地自1770年以来最严重的大地震,使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包括总统府和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地在内的数百栋建筑坍塌。据国际红十字会初步估计,此次大地震将为海地带来多达300万难民。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15公里。 目前仍不清楚震后海地平民的具体伤亡情况。[1] 2010年1月13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的联合国会旗降半旗向海地地震中遇难者致哀。联合国会旗降半旗向海地地震中遇难者致哀海地总理让-马克斯·贝勒里夫(Jean-Max Bellerive)13日称,海地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人。 多家权威地质监测机构数据显示,地震震中距太子港16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美国科罗拉多州地质调查的分析师说,这是海地自1770年以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目前海地国内余震不断,最强烈的余震达到5.5和5.9级,不但为救援数以千计埋在废墟之下的民众带来了极大困难,更为无数处于恐慌中的平民带来了严重威胁,而且未来海地继续发生严重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太子港街头出现极度混乱局面,呼喊者、哭泣者、四处寻找失散亲友者和无家可归者构成了海地大地震后的一幅幅真实写照。据拉美及西方各大媒体报道,数以万计民众失去居所。13日早些时候,一伙人趁火打劫,洗劫太子港附近一家损毁过半的超市。 国际慈善组织粮食济贫组织负责人拉什马尼·多默森特说,太子港以外,海地其他地区受灾严重,“当地人正试图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挖掘遇难者遗体,伤亡恐不止三位数”。 据相关报道,数以千计民众12日晚聚集在公共广场,一些人啜泣不止,一些民众为失去的亲属默哀。救援人员不足,致使不少重伤民众13日晨依然在街道边等待救治。许多受伤者涌向一家受损医院寻求帮助。医生吉勒斯说:“医院无法应对这么多伤员。” 地震波及古巴东南部,当地震感强烈。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一度发出海啸警报,古巴当局紧急疏散在近海民众,但警报随后取消。 美国驻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士兵感觉到明显震感。美军官员比尔·梅斯塔说,关塔那摩监狱虽受地震影响,但没有受损,“(美军基地)数座建筑物摇晃了几下”。 由于电话线路和部分无线通信信号发射塔在地震中受损,海地通信当天几乎全部瘫痪,海地与外界的电信联系主要借助海事卫星。 至当地时间13日清晨,未有机构发布伤亡统计,难以估算伤亡数字,即便只是粗略估算。毋庸置疑,太子港数以千计民众失去居所。最新确认的联合国工作人员海地地震遇难人数为49人,另有300多人下落不明。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说,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驻地在地震中坍塌,联海团团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赫迪·安纳比及其副手达科斯塔已确认遇难。海地地震人员伤亡的数量相当惨重 潘基文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对记者说,地震发生时,大约有100至150人在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的联海团总部大楼内办公。目前所得信息“仍十分有限。无法获知安纳比及其他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准确情况”。 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副秘书长勒罗伊介绍,目前只有不到10人从倒塌的联海团总部大楼内被救出,其中一些已确认身亡。同样受到严重损害的还有联合国驻海地工作人员居住的蒙大拿饭店。除联海团外,联合国在海地还驻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多个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执行主任克拉克对记者说,开发计划署目前有38名工作人员下落不明,其中10人在地震发生时在与联海团总部大楼相邻的楼内办公,而这栋楼也在地震中倒塌。据美国地质勘探局12日宣布,加勒比岛国海地周边海域当天16时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 阿根廷空军野战移动医院,已在太子港部署,是部署在太子港的唯一仍然开放的医疗设施。同日,来自阿根廷的联合国部队所属的直升机帮助转移疏散严重伤员至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 海地总统府和一些政府部门建筑在12日的地震中受损,但总统勒内普雷瓦尔和夫人安然无恙。 地震造成当地建筑物倒塌,有居民被埋在瓦砾之下。建筑物倒塌后阻断了城市道路,瓦砾中能够看到数十名死伤民众,一切开始摇晃,人们尖叫着“上帝”四散奔走,房屋开始倒塌,城市一片混乱。有人被埋在瓦砾下,有的已经死亡。 在发生7.0级地震稍后不久,海地又相继发生了震级分别为5.9级和5.5级的地震。 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总部大楼在地震中被毁。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2日发表声明,对海地当天发生强烈地震表示关切。潘基文说,这次地震是场“悲剧”,他对海地人民以及在那里工作的联合国职员的安危感到非常担心。他正在听取有关灾情的初步报告,并将会密切跟踪当地的情况发展。 花旗银行驻太子港办公楼在地震中倒塌,银行发言人称,办公楼高三层,目前有12名职员下落不明。 台湾驻海地办事机构不仅馆舍全毁,有一位驻外人员尚未联络上,办事处官员徐勉生则受伤骨折,已送医治疗,其它人员则都平安。 1月13 日 奥巴马表示美国准备对发生地震海地进行援助。奥巴马称对海地受灾人民表示关注,并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做好了为海地人民提供帮助的准备。” 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报告说,至少有两家医院仍然处于良好状态,他们的医生将开始准备为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约500人提供服务。 中国国际救援队已整装待发,准备奔赴海地震区,所携食物、搜救设备和医疗物资,包括3只搜救犬已运抵北京首都机场。 美国军方已出动飞机查看了海地受灾的大致情况,而首批救援部队于十三日下午抵达海地。 1月14日强烈地震导致首都太子港机场受损关闭,从美国飞往首都太子港的商业和快递航班全部取消,目前只有救援飞机前往。 多米尼加、英国、美国、冰岛、波多黎各救援队已抵达海地,陆续投入救援工作。 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海地开展救援.美军第82空降师3500人驰援海地. 1月15日 据报道海地政府人员已经从废墟中清理出约9000具尸体,政府开始挖掘集体坟墓,将尸体埋葬在万人坑中。来自8个国家的搜索救援队正试图寻找仍然被困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受地震波及的地区交通仍未恢复,由于地震使当地港口设施遭到重创,运载救援物质的货轮抵达海地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地点靠岸或卸货,另外,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停机位不足,不少飞机被迫在机场上空盘旋等待降落,已有数架飞机改飞其他地点,其中包括邻国圣多明各机场,然后通过崎岖山路进行地面转运。海地驻美国大使表示,太子港机场塔台倒塌,机场过于拥挤。飞行人员已接到通知,任何试图降落太子港机场的飞机都至少需要盘旋等待一小时以上,而且机场已经无法提供飞机燃油。古巴为此已解除了空域限制,允许美国飞机为了节省时间,直航于美国和海地之间,运送重伤海地人到美国。 无国界医生组织一份报告指出,该组织在海地的两个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在当地的需求是“压倒性”的。 虽然受到了地震的严重破坏,太子港的克里奥尔别墅酒店(the Hotel Villa Creole)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临时医院和媒体中心。 由于地震导致海地移动通讯服务极其不稳定,海地总统普雷瓦尔及海地政府官员们已开始使用卫星电话进行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 遭地震重创的海地人企盼外援高涨,失去耐心的民众怒气不断升高。然而帮派份子持大刀街头横行,计划运送食物、饮水和其它补给品到太子港(Port-au-Prince)灾区的救难工作人员15日提出警告,救援工作必须配合更多的安全护卫。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海地太子港目前治安荡然无存,虽然有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守,记者在当地见证,帮派份子在街上手持大砍刀,径行丛林法则,宰制各大小街道。根据报道,在首都巡逻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说,由于救援物资无法迅速分送,民众怒气不断升高。巴西部队警告,救援车队应增加维安措施,提高防卫并预防打劫。 1月16日 海地官员已经统计出有9000至10000人在地震中丧生。 随着灾后救援黄金72小时即将过去,海地人显得已经绝望,他们在太子港外建造了大坟墓,作为遇难者的共同安息之地。100多具尸体被安葬在太子港外的一个采石场内,其他几个采石场也几乎被尸体填满。幸存者用木板、布料甚至冰箱临时做成棺材,将它们装满尸体抬上自动卸货卡车。 美军接管海地机场 进行物资分配,使得美国军用大型运载直升飞机得以将物资陆续运入太子港以及周边的地区,这为救治伤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海地机场海关功能完全丧失,通讯正在逐步恢复,手机已可以正常通话。 巴西已向海地灾区派遣140名救援人员。巴西国防部16日发表公报说,自从海地发生地震以来,巴西已向海地灾区派遣了140名救援人员,并运送了逾80吨救援物资。中国3000万元援助物资明晨可到海地。多国营救人员在海地灾区实施救援。 遭遇大地震袭击的海地首都太子港及周边地区现有超过300万灾民,其中绝大部分人无法获得食物、饮用水和庇护所。虽然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发放工作已经开始,但当地交通、通讯、水电供应中断以及燃料匮乏等问题使行动效力受到影响。 1月17日 中国国际救援队于16日下午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地震废墟中找到联合国驻海地最高官员赫迪·安纳比的遗体。 国际救援队已完成了60%海地地震灾区的搜救工作,共有70人被安全地从废墟下救出。海地当地时间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地震。据初步估计,海地地震遇难人数可能达4.5万人。目前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救援队在太子港进行搜救工作。 海地地震后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虽然已过,但各国救援队不断发现幸存者,见证了生命的奇迹。海地首都太子港当地时间17日发生强烈余震,国际社会继续援手海地,追加人道主义援助。 1月18日 海地震后骚乱频发,闹事者劫掠商店、袭击物资运送人员、危及救援人员安全。警方16日开始逮捕闹事者,防止骚乱扩大。因救援物资不到位或担心遭受暴力袭击,许多居民开始“逃离”首都太子港 海地政府已经集体埋葬了大约7万具地震遇难人员尸体,并宣布在1月底前在全国实行紧急状态。 海地内阁官员17日在首都太子港一座警察局外的空地上举行会议,商讨震后重建及恢复社会秩序等问题。海地信息部长拉塞格对媒体说,政府正全力以赴进行赈灾,眼下首要任务是协调分配已运抵海地的国际救援物资。 1月19日搭载着8名在海地地震中遇难中国维和人员遗体的包机预计今日上午抵达北京。据悉,遇难维和人员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20日举行。8名维和警察的遇难,牵动了国人的心,各界以不同形式沉痛悼念维和英烈。幸存者处境不容乐观:医疗设备和物品缺乏,大批伤者伤势严重,却无法得到救治;孤儿院人满为患,不少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孩子无处可去。在地震发生一周以后,各国在救援行动上缺乏有效协调和配合,对救助物资的优先处理权出现争议,导致救援行动缓慢,大多数海地人仍然无法获得外界救援。已有数千太子港居民逃离此地,寻求住所、食品和水。 1月20日 海地主要手机运营商Digicel公司18日说,已恢复首都太子港70%的信号覆盖,正努力在本周末之前实现全面覆盖。 在地震后短短4天时间里,美国人为救援海地的行动捐资就已超过1.5亿美元,创下灾后募资规模的纪录。此前,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过后的四天里曾筹得1.08亿美元,而2004年印度洋海啸过后几天曾募集了3000万美元。 海地黑帮趁火打劫 警官呼吁平民动手杀罪犯 海地地震发生超过一星期,首都太子港街头趁灾抢掠的情况持续恶化,军警虽频频开枪制止,但似乎起不到阻吓作用。 为了稳定海地局势,美军八十二空降师直升机分批运载数百名美军,降落在海地总统府草坪上,美军又增派二千二百名海军陆战队到街头维持治安。不过,由美军接管的太子港机场再度拒绝无国界医生组织一架运送医疗物资的飞机降落,美方的处理手法再度受到炮轰。 1月21日海地国家监狱在地震中倒塌,约4500名非法武装力量全部逃逸。这几天,他们已经涌上街头。处于震中的家乐福警局,已经被非法武装力量洗劫一空,被抢的物资里包括该警局所有的军械器材。而据通报,已经有5名警察丧生于非法武装力量枪下。西班牙救援人员在海地地震8天后救出一名幸存者。美国将增派4000军事人员参与海地救援. 1月22日首都太子港许多人趁机发灾难财。12日的大地震导致物价全面飞涨,从饮水、汽油、电话卡乃至出租车费涨幅都破纪录,因为太子港缺乏物资,又涌进大批携带美金的外国人。截至目前,美军已向海地派出超过1万名军事人员、33架救援专机、“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和多艘军舰。美国陆军第82空降师也控制了海地总统府,此前美军特种部队已经掌管了太子港国际机场。[编辑本段]海地简介 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Haiti)面积27797平方公里。位于西印度群岛海地岛(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东邻多米尼加共和国,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是东加勒比海岛国,海岸线长1080余公里。人口734万(1996年)。黑人约占95%,黑白混血人种和白人后裔占5%。[5]2009年3月31日拍摄到的海地首都太子港全景[编辑本段]地震背景 海地所处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地震活跃地区,历史上曾多次经历过破坏性地震。 其中一次地震发生在1751年,当时伊斯帕尼奥拉岛仍处在法国的殖民控制下。 此外,在1770年时也发生过一次较大的地震。据来自法国历史学家莫罗德·圣·梅里(Moreau de Saint-Méry,1750年-1819年)的资料记载,1751年10月18日的地震发生以后,太子港“只有一座砖石建筑物没有坍塌”,但1770年6月3日发生的地震使“整个城市倒塌了”。 1842年5月7日发生在海地北部城市海地角的一次地震摧毁了海地北部部分城镇和邻国多米尼加共和国部分地区。 1946年,一次里氏8.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并引发了海啸,造成1790人死亡,大量人员受重伤。 一份199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海地处于地震活动末期的恩里基洛-芭蕉花园断层带(Enriquillo-Plantain Garden fault zone)上,这一地区的地震多由板块的水平移动而引起。这个断层带从伊斯帕尼奥拉岛中南海部一直延伸到牙买加,处于加勒比海和北美大陆板块的交界处。虽然这个地区近几十年来没有重大地震活动,但是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预测有发生7.2级以上重大地震的危险,其破坏力类似于1692年牙买加地震。 2008年3月,保罗·曼(Paul Mann)和一个2006级学生研究小组在加勒比地区第十八次地质大会上提交了一份危险评估报告,特别注明了恩里基洛-芭蕉花园断层带的较大变形,由于过去40年间,这一断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小组建议“高度重视”这一变化,有可能引发7.2级以上的地震。 海地的一份报纸《Le Matin》在2008年9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援引地质学家帕特里克·查尔斯的评论指出,太子港处于发生地震的高风险地区。

6

地震是什么原因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全球板块运动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 中国地震火山带分布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编辑本段地震分布时间分布 08-08-31世界地震情况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地震带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环绕地球中的太平洋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5大地震,4次在这。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二是欧亚地震带,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三是中洋脊地震带,包含延绵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极海的中洋脊。中洋脊地震带仅含全球约5﹪的地震,此地震带的地震几乎都是浅层地震。 中国的震区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编辑本段地震前兆  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地震前动物反应 动物 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 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规模   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这次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 32)倍。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9.5。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中国百年大地震一览图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编辑本段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震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编辑本段成因和类型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关于地震的传说  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这种传说,简直是荒诞不径。但持这种说法的国家,并不只有中国[1]。 编辑本段成因新说  地震核变成因论   地震是地幔中核变的及时效应在地壳上的表象。   地幔的长期沉淀、析出、分层,在地球深处形成较纯净的核裂变(如铀等)物质圈,同时由于地幔的长期析出或内部物质的生成析出或地幔对地表的液态、气态物质(如海水、石油、空气等)的吸入、热解,在地幔的上层(地幔、地壳之间)聚集了较为纯净的核聚变物质(如氢等)。地幔的对流造成核裂变物质相遇,以超过临界体积,发生核裂变,(如果此时附近存有核聚变物质)进而引发核聚变,产生瞬间极速膨胀,反弹地壳产生纵波,纵波拉伸地壳产生横波。(此说法目前尚未得到科技界充分证实) 编辑本段地震之最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西太平洋9.0级巨大地震也是矩震级,准确的说是Mw9.0级,参见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和EMSC(欧洲地中海地震中心),本震级排名也是根据上述两个机构的震级数据排列的。现在全球的地震研究机构在表述地震能量释放时,大部分都已经用Mw(改进后的矩震级)代替了传统的里氏震级和矩震级的称呼,不过这只在地震科学研究中使用,新闻媒体依然惯用里氏震级的说法。   矩震级达到8.6级的11次大地震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1日):矩震级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2.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矩震级9.2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3.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矩震级9.1级,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4.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矩震级9.0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公里以外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根据日本官方统计(截止4月14日19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5.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大地震(1954年11月4日):矩震级9.0级。震中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近海。    6.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矩震级8.8级。约1000人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地震引发了大约5米高的海啸冲击了厄瓜多尔海岸,大约500人死于这次海啸中。    7.智利大地震(2010年2月27日)矩震级8.8级。震源35公里,这次地震至少造成521人死亡, 59人失踪, 12000 人受伤。    8.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矩震级8.7级。震中位于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的埃达克岛附近。    9.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矩震级8.6级。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近海,震源30公里,共造成1313人死亡。   10.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矩震级8.6级。震中位于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的埃达克岛近海,与1965年阿拉斯加8.7级地震震中位置非常接近。    11. 中国西藏墨脱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矩震级8.6级。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中国雅鲁藏布江及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1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2012年4月11日):矩震级8.6级。印尼最西端的亚齐省附近海域,印尼苏门答腊北部西面离岸海域,震中位于北纬2.3度,东经92.9度附近,即距离印尼班达亚齐之西南约440公里处。   地震数据之最   ●世界震级最大的是1960年5月21日的智利大地震(里氏排名)   ●中国震级最大的是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8.6级地震   ●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地震,死亡83万人,伤者、无家可归者不计其数。   ●地震损失最大的是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损失金额估计在1220亿至2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0亿元到1.5万亿元)之间 编辑本段临震应急准备  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或易发生地震的地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工作:   1. 备好临震急用物品, 地震发生之后,食品、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都会受到影响水塔、水管往往被震坏,造成供水中断。为能度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临震前社会和 家庭都应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水和日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2. 建立临震避难场所 住的问题也是一件大事。房舍被震坏,需要有安身之处;余震不断发生,要有一个躲藏处。这就需要临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种帐篷都可以利用,农村储粮的小圆仓,也是很好的抗震房。   3. 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街、区分布,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 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   4. 设置伤员急救中心 在城内抗震能力强的场所,或在城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 明设备和药品等。   5. 暂停公共活动 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地撤离;中、小学校可临时在室外上课;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   6. 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 如果得到正式临震警报或通知,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正在治疗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到安全 区。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资料,临震前要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   7. 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生灾害,特别是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单位,要加强鉴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站岗和值班。   8. 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 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国有资产损 失和机密泄漏。消防队的车辆必须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 灾,减少经济损失。   9. 组织抢险队伍,合理安排生产 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 供水、 供电、通信等)。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低 负荷运行。   10.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⑴检查和加固住房 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对于笨重的房屋装饰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应拆掉。⑵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 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⑶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⑷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紧急避险”练习。 编辑本段安全准备工作  1. 自己家的安全对策是否万无一失?   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受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基本。   对大衣柜、餐具柜厨、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厨、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厨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厨、壁橱的门上安装合叶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2. 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   (1)饮用水 (2)食品、婴儿奶粉 (3)急救医药品 (4)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5)现金、贵重品 (6)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 从平时起,建立邻里互助的协作体制   发生大地震时,可以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物资储备   为突发状况准备趁手的应急物品。   1). 水   每人每天至少需储备3.8升的水,并按此标准一次备够72小时之用。一般情况下,一个活跃的正常人,光饮用水每天就需要消耗1.9升。为了保证足够的量,应考虑以下因素:   (1) 个体需求量因年龄、体质、活动量、饮食、气候等而有差异;   (2) 儿童、哺乳期妇女、病人需水量更大;   (3) 高温天气会使需水量成倍增加;   (4) 医疗紧急情况会需要更多的水。   建议你购买一些瓶装水。要注意保质期。   如果你准备用自己的容器装水,你应该从军用品或者野营用品专门店购买那种不漏气的、专门储存食品的盛水容器。在装水之前,要用餐具专用洗涤剂和水清洗容器,并用水冲净,以免洗涤剂残留。容器内的水必须定期更换。除了水之外,还需要一些净化用的药片,比如哈拉宗(Halazone)、高碘甘氨酸(Globaline),但在使用这些药片之前,一定要先看看瓶子上的标签。请向专业人士或医护人员咨询上述药品的使用!   2). 食品   准备足够72小时之用的听装食品或脱水食品、奶粉以及听装果汁。干麦片、水果和无盐干果是很好的营养源。   请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选择那些让你容易口渴的食品。选择无盐饼干、全麦麦片和富含流质的罐装食品。   (2) 只储备无需冷藏、烹饪或特殊处理的食品,类似食品可供选择的有很多。   (3) 别忘了应包括婴儿和特殊饮食需要者的食品。你还应该准备一些厨房用具和炊具,尤其是手动开罐器。   3). 应急灯和备用电池   在你的床边、工作地点以及车里放一盏应急灯。不要在地震后使用火柴或蜡烛,除非你能确定没有瓦斯泄漏。   4). 便携式收音机等   大多数电话将会无法使用或只能供紧急用途, 所以收音机将会是你最好的信息来源。如有可能,你还应当准备电池供电的无线对讲机。   5.) 急救箱和急救手册   在家里和车里准备一个急救箱,同时,备一本由本国红十字会制作的《标准急救和个人安全手册》或类似手册。让你的家人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和人工呼吸课程。   6.) 灭火器   在你的家里和车里都要配备灭火器。一些灭火器仅适用于特定的火源——电引发的火灾、油脂引发的火灾,或者煤气引发的火灾等。ABC(多用途干粉)灭火器可安全使用于任何种类的火源。当地消防部门可以教你如何正确地使用灭火器。   7). 特殊用品   准备必要的特殊用品,比如药品、备用眼镜、隐形眼镜护理液、助听器电池、婴儿物品(婴儿食品、尿布、奶瓶和奶嘴)、卫生用品(小湿巾和手纸)等家人所需的物品。   8). 重要文件和现金   确保在自动取款机、银行和信用卡系统瘫痪时,有足够的现金可用。同时,保留信用证明、身份证和一些重要文件的复印件,比如存折、保险单和财务记录等。   9). 工具   除了准备一个管钳和一个可调扳手(用来关闭气阀和水管),你要有一个打火机、一盒装在防水盒子里的火柴和一个用来呼叫援救人员的哨子。   10). 衣服   如果你所处的地区天气寒冷,必须要考虑保暖。地震过后你可能无法取暖,要考虑到御寒衣服和睡觉用品。确保每个人有一整套换洗的衣服和鞋子,这包括夹克衫或外衣、长裤、长袖衫、结实的鞋、帽子、手套和围巾、睡袋或暖毯(每人一件)。   11). 宠物用品   为你的宠物寻找一个安全的地点,准备一些必需品,确保你的宠物有准确的身份证明以及最新的兽医登记,同时准备好一个宠物笼和一条皮带。 编辑本段地震生存手册

-

以上是关于海地地震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