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歌剧是什么?
1
谢!
皮影戏似乎是其中之一吧!
2
最古老的是秦腔,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最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中国古代文化 是周秦汉唐的文化,这些文化的栖息地也就是陕西。所以秦腔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剧种。昆曲只是后来者,次之。因此秦腔历史上一直都被尊称为中国“百戏之祖”“中国戏剧的鼻祖”。
3
要说最古老的戏曲,恐怕还真排不上秦腔,而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戏曲——傩(nuó)戏。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
随着祭祀的发展,人们逐渐在祭祀之前,跳上一段舞蹈,就是早期的傩舞。之后又在舞蹈中加上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早期的傩戏。
只是傩戏相对而言太古老了,而且在历史上也没有翻起什么浪花,被很多人遗忘了。如今,大多数傩戏已经加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加入的,估计消亡的差不多了吧。
由于其祭祀的独特性,傩戏常演的剧目并不多,而且大多与神魔有关。
4
陕西的梆子,昆腔算是现存戏曲中比较早的了,最早完善定型的戏曲应该是杂剧和南戏。戏曲也是不断传承变化的,现在的昆曲秦腔也和明朝那阵不一样。另外中国戏曲都有一个从歌曲腔调,到演唱故事,到演出戏剧的过程,很多戏曲自称历史很长,但实际上演戏的历史并不长。
5
秦腔
秦腔和昆腔、弋阳腔、青阳腔并列为我国四大声腔,是我国戏曲艺术中古老的剧种之一。它以激越、悲壮、朴实、苍凉的艺术特色赢得西北五省区1亿多观众特别是陕西人民的喜爱,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据清乾隆年间江南严冬友著《秦云撷英小谱》记载,我国戏曲“自元人院本后,演为曼绰、弦索二种,弦索流于北部(黄河以北)”,河南诸省则多流行曼绰一种。所谓“曼绰”,即高腔,京师谓之“京腔”,“安徽人歌之为枞阳腔,湖广人歌之为襄阳腔,陕西人歌之为秦腔”。
6
昆曲是现存的最古老的戏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简介:昆曲(原应为“昆”),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秦腔起源在秦朝是最古老的戏曲文化,发展在,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阿拉善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的中国最大地方剧种。
8
目连戏是以宗教故事“目莲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是目前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
目连戏将佛教与儒家所主张的孝道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以佛经故的理论事为题材、影响广泛的一出戏,也是佛教与中国戏曲结合的代表作之一。其最早文字记录见诸于南宋盂元老撰《东京梦华录》,明万历年间,安徽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大为流行,不仅原有目连戏的声腔剧种多以之为演出蓝本,且在北方流传开来。清代,目连戏的演出遍及全国,并进入宫廷。目连戏一度广泛流传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随着佛教的传播,目连戏甚至远传到东南沿海及川滇等地。其中以安徽省徽州目连戏、湖南省辰河目连戏和河南省南乐目连戏为代表。
目连戏是个复杂的文艺现象,是各种思想历史积淀,它涵盖多元思想,包容多种艺术。在思想内容方面溶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艺术形式上,目连戏演出时,有脚色行当、唱做念打,包容各种杂技、歌舞、百戏,以及大量的民间风俗,并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矛盾冲突的安排,具有结构艺术的整体性,对研究中国戏曲的形成及发展衍变都是一个极好的剖析个例。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目连戏(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目连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