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谁的官职大?为什么呢?
1
十八路诸侯的说法来自于《三国演义》,正史上讨伐董卓的时候肯定是没有这么多诸侯的。这些所谓的诸侯名义上是讨伐国贼董卓,但更多的却是各怀鬼胎,为了保存实力以及希望能从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分一杯羹,大多都是出工不出力,真正打过董卓的也就孙坚和曹操(顺便说一句,华雄就是孙坚斩的),最终讨董也是草草收场。这里小祁就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八路诸侯!
(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
第一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袁术(生年不详-199),字公路,今河南商水人。袁术和袁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都是司空袁逢的亲儿子,只是袁术是嫡出,袁绍是庶出,而且因为袁绍被过继给了伯父袁成,因此史书多称他们二人为堂兄弟。
袁术举孝廉出身,历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后来董卓入京以后为了拉拢“四世三公”的袁术,表袁术为后将军。别看将军带个后字,就以为不咋地,其实这个董卓给的后将军恰恰是十八路诸侯中的最高官职!后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位列第六,秩中二千石,也就是月俸一百八十斛!
(袁术影视形象)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率先僭越称帝,这使得他成为了众矢之的,先后被吕布和曹操击败。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袁术吐血而死!
2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在正史中并无此说,但讨伐董卓的诸侯的确不在少数。不过参加这次行动的,有后将军、州牧、太守、国相,曹操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自立代理奋武将军。
根据题主的意思,究竟有多少路诸侯参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的官职最大。
这就需要比较一下后将军、州牧、太守、国相、奋武将军,谁的官职大一些。
从品秩来看,都是二千石的官吏,虽然汉末朝廷不再发放俸禄,但有这个标准,基本还是能够反映职位的高低。国相相当于郡守,而州牧应该是郡守的长官。也就是说州牧要高于郡守和国相。
3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中宦官当道,国舅何进无能,矫诏引狼入室,导致董卓专权,激起十八路诸侯群起讨伐。那么这十八路诸侯都有谁呢?
一,小说《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名单是:
第一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4
东汉末年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并没有十八路之多。根据《三国志》和《后汉书》的相关记载,当时参与讨伐董卓的州郡长官应该只有十一家。分别是:
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
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
5
谢谢邀请,我是以史为鉴。
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家言。
在三国演义当中,这十八路诸侯聚盟曹操是主要牵头者。剧情是曹操先假传圣旨,讨伐董卓,然后袁绍袁术等人纷纷响应。等十八路诸侯聚齐之后,在一起开会商量,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由此开始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大戏。这个情节大家都很熟悉了。
如果说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曹操是牵头者,袁绍是盟主,是不是曹操或者袁绍就是官职最大?
其实三国演义里也说了不是,三国演义把十八路诸侯全列在了一起,并且以第一、第二、第三一直到第十八等顺序排序。
6
讨董十八路诸侯是《演义》的说法,历史上根本没有十八路。总体说来,演义出于抬高刘备的想法,把根本没有参加过讨董的刘备,以及和刘备关系好的诸侯们都抬进了讨董中。
一、首先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陶谦、马腾、公孙瓒、孔融等人都没有讨董,那时还在公孙瓒帐下的刘备就更不可能讨董了。陶谦、马腾不但不讨董,甚至还和董卓掌控的朝廷保持的良好关系,陶谦向董卓的朝廷进贡,马腾和董卓结盟。公孙瓒没有参加盟会,表面扬言讨董,实则南下和冀州韩馥争夺地盘。孔融被黄巾余部围着,自顾还不暇,根本无力讨董。至于刘备,此时在公孙瓒手下混日子,谈何讨董?
2、为什么演义里上面这些人都讨董了?因为《三国演义》核心思想是尊刘的,于是但凡和刘备关系好的诸侯,都给上了荣誉榜。
7
感谢邀请。
说起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会盟,是为了讨伐国贼董卓一事,这是属于《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没有那么多的诸侯。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觽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而且他们没有如小说中全部来到酸枣这个地方。这是附近的几个诸侯过来了。其他诸侯只是摇鼓呐喊,声讨董卓。真正打过董卓的只有曹操和孙坚。
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
那么我们就先说一下《三国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好了,《三国演义》这样写道:
8
肯定不是袁绍
所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历史上是有这事情的,不过罗贯中先生将其搬到《三国演义》中是做了一些改变的,首先,历史上关东诸侯确实联合起来讨伐过董卓,但是没有十八路那么多
《三国志》提到的起义诸侯有11个,《后汉书》提到的是12家。而且伪造汉帝诏书,倡导首义的也不是曹操,是东郡太守桥瑁。至于刘备,这个时候只是个小兵,连军官可能都算不上,至于三英战吕布,那更是虚构的
不管如何,既然《三国演义》中写了十八路诸侯,我们就拿这十八路诸侯来比较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按照官职来看,这些人大多都是郡一级的太守,而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还有冀州牧韩馥、徐州刺史陶谦。这些是州牧一级,地位显然高一级,而袁术官位虽然只是南阳太守,但是他有后将军的官职,地位较州牧要高半级。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9
《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回陈留举起义旗,并向关东地区发出檄文,共有十八路诸侯响应起兵讨伐董卓,这十八路诸侯分别是: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那么这其中谁的官职最大呢?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这十八诸侯的官职是略有不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各州刺史、州牧,有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等四人。
东汉末年的地方行政机构演变为州-郡-县三级。从权力来说,刺史和州牧是州一级(全国分为十三个州)的最高军政长官。其中州牧是从各州资深刺史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资历和能力较为突出的州刺史,差别仅此而已。
10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逐鹿中原,与其说是尽最后一点臣子之心,倒不如说各怀鬼胎来的贴切,那么在这些诸侯中谁的官职大些,今天不妨一起分析下。
先弄清楚(讨伐董卓)诸侯的数量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一]豫州刺史孔伷、[二]兖州刺史刘岱、[三]河内太守王匡、[四]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五]山阳太守袁遗、[六]济北相鲍信[七]同时俱起兵,觽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这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关于诸侯的概述,可以清楚的数得出不是所谓的十八路诸侯,加上曹操也才十一路而已,至于十八路诸侯的由来,是《三国演义》里面的说法,演义里面的陶谦,公孙瓒等,在三国志中算得上是一方诸侯,只是并没有题主所的提及的名单当中,因为此二人不在讨伐董卓之列,所以真正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应该在十三家(包括长沙太守孙坚)。
东汉诸侯的官职有哪些?
来看看参加讨伐董卓的这些诸侯都是什么身份?后将军、冀州牧、豫州刺史、兖州刺史、河内太守、济北相、奋武将军等,听上去个个都是牛人,那么他们究竟谁更牛些?(见下图),可见刺史与州牧应该是相当的,而郡下面有太守,而相呢,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丞相,只是分封诸侯国的相,只不过相较于其他的级别,这里的相级别已经很高了,他的俸禄2千石,与州牧相当。由此可见这些诸侯当中官职最大是后将军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