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光绪皇帝实行百日维新,真正触怒慈禧太后的导火索...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慈禧是代表守旧势力的顽固派,而光绪、康有为等人是代表先进发展方向的维新派。1898年,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辅佐下,光绪皇帝开展了维新运动,是为“百日维新”。但光绪皇帝的维新变法触及到了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顽固派的总头子慈禧就疯狂地反对变法。虽然慈禧已经让光绪亲政,但是大权仍然掌握在了慈禧的手上,在慈禧这个老妖婆的反扑下,维新运动最终失败。

这是长久以来我们所熟知的“百日维新”的说法,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这个说法是逃到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说法,而根据近年来历史学家们的研究,事实还真不是这样。

▲历史真相,其实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

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发动戊戌政变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站在慈禧的立场上来考虑一下,慈禧真的贪恋权位吗?

其实把权力交给光绪的决定,是慈禧自己做的。她提出这个想法的时间是1887年,在当时来说光绪才16岁,按照正常顺序,慈禧应该在皇帝18岁大婚后再交出政权。当她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大臣们都非常紧张,大臣们的紧张在于大清王朝在哪个时候也是风雨飘摇,没有一个老练成熟的政治家掌舵,国家怎么往前走?把国家交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且当时光绪皇帝也没有表现出一个有雄武之气的样子,即便是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光绪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也是哭天抢地地要挽留慈禧,希望慈禧能再给光绪保驾护航几年。可这个时候态度最坚决的恰恰是慈禧本人,她坚决要交出大权,自己回到颐和园养老。

2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绪二十四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

确切地说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和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进行的一场生死较量。

这场政变以光绪皇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告终。

3

\"戊戌变法\"仅仅进行了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这次变法的失败,人们往往以为是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被慈禧太后强力扼杀的,其实真正原因应该是:光绪皇帝与那些只会空谈的书生们自作自受,误己误国。

光绪实行变法,顺应历史潮流,这对正处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大清来说,可是一场及时雨,不仅清政府中那些有远见的风云人物如李鸿章、张之洞以及袁世凯等人支持,就是慈禧也并不反对。慈禧曾对光绪说:

“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4

人们总是说光绪皇帝是傀儡皇帝,没有权力,在实际上从1889年亲政到1898年戊戌变法,将近十年的时间,光绪皇帝是有相当大的权力的。

虽然主要大臣仍然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任用的,自然视慈禧太后马首是瞻,但光绪皇帝可以任免三品以下官员,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需要慈禧太后同意。而且谁都能看出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母子一体,但光绪皇帝更有未来,没有人故意要跟这个年轻皇帝对着干。

而且以翁同龢为代表的帝党,也成为光绪皇帝的重要支持者,从各方面看,光绪皇帝都是稳步成长的核心力量。

5

真正触怒慈禧太后的就是激进,不过百日时间,光绪帝就在一群毫无治世经验的书生们的簇拥下开始发布政令、政训,而且这些政令都没有经过深入的调研、验证,很多都根本不成熟,除了一腔热血就是荒腔走板,有时一天数令,前后矛盾,弄的地方官员无所适从。

比如废八股办学堂,这个影响中国数千年的科考制度,要求一夜之间废除,这将直接影响数百万童生,数十万秀才,数万举人、状元,还有翰林院那帮老爷们的出路、生计,这其实得罪的就是天下读书人,而且康梁革新一党行事极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到最后拿下慈禧的想法都付诸行动了,还有什么不敢为之的?

他们只是下政令拼命废除旧的,却没有好的方法生出新的,换一句话说,你砸了人家的锅,总得给口饭吃吧,把人吃饭的路都堵绝了,岂不是要天下大乱?就拿废八股兴学堂来说,要兴那么多取代科考制度的新学堂,总得有房子兴建预算吧,没有。咋办?下令宗祠、庙宇改建,这一来得罪了所有家族势力和传统宗教人士,国内三大寺庙集体反对,并收买高官,向慈禧请愿,说维新派要推崇洋教,灭佛灭道,矛头直指光绪帝。这还得了?要知道修铁路慈禧还怕破坏风水,更何况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到现在还是慈禧的切肤之痛?

6

戊戌变法这件事情一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谜团没有能解开。

这么说,目前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理解,爱好者在第一层,学界在第二层,但是事实真相可能是在大气层。

7

“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跟康有为的急功近利是分不开的,因为他的好大喜功,不仅导致变法同仁的牺牲,也使得光绪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1898年6月9日,光绪前去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的同时,正式向这位大清帝国的实际掌舵者提出了自己的变法计划,慈禧表示同意。

6月10日,光绪命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交给慈禧审查,慈禧看完后,批准。

6月12日,光绪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

8

有历史学者认为,1898年9月4日,光绪帝擅自罢免礼部六堂官,并授予维新人士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四品卿衔,担任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光绪此举挑动了慈禧的敏感神经,成为慈禧发动政变的导火索。

按照当时规定,光绪帝任免高级官员须先请示慈禧,而且二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也不在他手里。很显然,光绪罢免礼部六堂官,已是违背了帝后之间的游戏规则。但从慈禧后党来看,由她发起的戊戌政变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早有预谋。

9

首先明确一点,慈禧她并不反对革新。

为什么这么说呢?

慈禧如果反对革新,根本就不会有洋务运动,北洋水师、幼童留美、北洋新军等等改革举措,这些都是经过慈禧的点头,方才能实施的。

当时,若没有慈禧的点头,别说是训练新军、购买军舰,你哪怕就想是换一个衙门的名称,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慈禧本身并不反对改革,如若光绪只是单纯的进行改革,慈禧也并不会反对他。

10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百日维新,也就是戊戌变法。变革者是一直无法实际掌权的光绪皇帝,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光绪的老师翁同龢也是骨干力量,毕竟是他把康有为介绍给光绪皇帝的。

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两点,第一点是变法时,慈禧已经半放手,换句话说,她名义上已经还政于光绪帝,当然了,真正的实权还在她的手里,毕竟撑权了那么长时间。第二点就是,慈禧最开始时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