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文化:已进入人的灵魂深处的精髓文化有哪些?
1
答;对于文化,物质的非物质的文明成果,或文化现象,国人还是比较容易了解和把握的;而对文化的传承,国人白然把目光首先投向了所谓的文化人,以前基本上就是指读书人,现在则更多的指向人文领域的精英,如余秋雨就是以著名文化学者身分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余秋雨在中央电视台做文化讲座时,从人格范式、思维摸式、行为方式等三方面概括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精髓;即君子之道,中庸之道,礼仪之道,这不愧为文化精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其深度非一般人所能到达,但是即使是这样精辟的见识仍未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根源,而这一根源正是余秋雨提到的结出中庸之道果实的思维模式之树,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汉语思维偏向为核心的中国语言思维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中国语言思维。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中庸之道,礼仪之道,都是在以汉语思维偏向为核心的中国语言思维之下创造出来的。实际上,语言的创造即是文化的创造,文化的创造体现着语言的创造,因此、如果不了解文化的语言思维根源,就可能把握不准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哪些思想道德、哪些人格精神、哪些行为习惯甚至哪些文物应该传承?这是辩识是必须的!也是很重要、但这些都是表面的、而最根本的语言思维的传承,因而、从小涌,诵读一定量的具有思想性,文学性的经典著作,是十分有益的、无论现代语言如何变化,都可以逐步深刻地感受到现代语言思维中的民族传统之源,可以自觉地用传统文化的血液滋养现时代的新文化。语言思维的传承没有全民族的力量是难以达到的,全民族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传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文化精英的本分,没有谁比谁更重要,语言思维赋予全民族所有成员平等的文化传承地位,而文化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象这样的作品,比如,道德经,易经,等等………………
2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璀璨多姿,博大精深。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过无数次辉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华美篇章。时空更迭,风云变幻,伟大的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切,源于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文化道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核心标志。
神州大地,中华儿女灵魂深处流淌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血液,"内圣外王,修己安人"的生命信条,决定了华夏儿郎骨子里是和平主义者。"和谐家邦,天下大同"是古圣先贤共同向往的世界格局,虽然这一理想多次被现实打破,但致力于利益众生的圣君明主和仁人志士从来都没放弃过应有的努力!鲁迅先生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文化传承的非常好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我们的语言没有断代,二是我们的文字没有断代,三是我们强大的融合同化能力,无论是外来宗教还是外来民族,最后都会被同化,变成我们的文化。那么,这些浸淫了五千年风雨的民族文化,有哪些是深深刻在我们的骨头里印在了我们的灵魂深处了呢?
主要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于公元前5世纪创立,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由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到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等,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内容。
儒家思想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过后世统治者不停的通过政治手段大力推广,经过陆王心学,到宋朝程朱理学兴起的时候,到达了巅峰,其思想体系有仁、义、礼、智、信,还有三纲五常、尊师重教、天人孝道等等,这些早就已经融入我们的灵魂,成为我们基因的一部分。
我们从出生开始直到死亡,几乎所有的事情所有的行为都被儒家思想支配着。从咿呀学语开始,到我们老去,我们的父母老师和社会,都在不停教我们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去和长辈、老师、领导打交道,教我们什么是外圆内方,什么是中庸内敛,什么时候该明哲保身,什么时候该以天下为己任。大到治国理政,小到下班和孩子吃顿饭给父母打个电话,都囊括在儒学思想里。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师徒关系,所有的和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东西,我们去处理这些关系的时候,其实我们用的都是儒家思想。我们说某个人成熟稳重,说某个人仁义孝顺,其实也都没跳出孔孟先贤们给我们制定好的那个小圈圈。
4
现在要说深入灵魂的文化,跟以前相比,恐怕少之又少。
君不见,满清末年列强侵华,这不止是领土的侵略,更是一次文化上冲击,动摇了几千年来的文化根基。清朝覆灭后民国又学习西洋,因为被人家打怕了,一下子无头苍蝇乱撞,洋人什么都好,什么都学,甚至连汉字也要舍弃,学洋文,说洋话,就差生洋人了,要全盘西化。幸亏一些有识之士及时阻止了这种极端化的做法,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对旧文化冲击很深,旧文化已是支离破碎。
到了新中国成立,满以为可以重建文化体系,谁知又经历了wg,知识分子不知被搞了多少,批孔批林,破四旧等等一系列高级操作下来,旧文化看不上,洋文化不屑一顾,如此只能自造文化了,文化哪是那么容易造出来的,不免出现种种问题。愚以为至此时文化已经出现了断层。
纵观万恶的资本主义故乡欧罗巴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等一个接一个文化上经济上的运动,几百年都在沉淀,有底子,有内涵,有历史。
我们学习人家文化,没有相应的历史背景只能是邯郸学步自寻尴尬。现在开始提倡旧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学习西方文化中能使我们更文明更富强的东西。如果要说深入灵魂的文化是什么,大概就是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这是结合新旧文化,当下境况,发展方向提炼出来的东西。大概再过个几十年,中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会深入骨髓,烙在灵魂了
5
中华泱泱大国,文化博大精深,潜移默化,深入骨髓的东西多不胜数,涵盖了文学,技艺,算学,天文,地理,玄学,医药学…………。
就现今而言,中华民族以汉族居多,首先就是汉语,从国人呀呀学语开始。其次则是汉字,入学即开始学习。而后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汉语,汉字的启蒙社会,得到国学的熏陶,例如《山海经》,《黄帝内经》,《道德经》,《鲁班书》,《春秋》,《论语》,《墨子》,《庄子》,《伤寒杂病论》,《九宫算学》,《梦溪笔谈》等古国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八股文等近现代文化的熏陶。
现代呢人们从生老病死,深入骨髓的中国文化有:汉语,汉字,诗词歌赋(唐诗宋词,元曲,京剧,川戏,皮影戏…),算学,医药中医学,技艺(造木船,木房,木制家具,园艺,茶道,瓷器,造纸,火药…),玄学(起名,卜算吉凶,乔迁,丧葬,堪舆…)…………。涵盖了许多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
6
已进入人的灵魂的精髓传统文化,我认为非二十四节气莫属。因为我国古人既研究了二十四节气的地理和气候意义,又赋予了它们诗情画意。下面我以刚过去的夏至为例,为大家呈现一下这个节气的文化魅力。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写的《夏至避暑北池》。它道出了夏至的特点: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夜晚的时间渐渐变长。
夏至的地理意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升而阳气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为感到了阴气,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为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喜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仁”。从“仁”演变出来的善、孝、礼、智、德、信。忠等等,深深的影响着千百年来的中华民族。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中华文化中的善算得上进入灵魂深处的精髓,仁义,善良的中华文化,自古有之,流传千年之久,形成了一种社会形态,一种文化。
无论是善,孝都是从仁爱,仁心,仁义中传递出来的,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善和孝自古以来都是作为最高道德标准,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百善孝为先,善和孝是分不开的,这种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的文化早已流传于世,随着时间的沉淀,流传自今,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精髓文化。
8
仁义文化,伦理文化,道德文化,中庸文化,和平文化,礼让文化
9
第一,仁,义,礼,智,信,
第二,人与人的和谐
第三,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10
道德经,易经,汉服,特别是茶道,香道。还有一些节日文化,比如,中秋,春节,端午,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