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诸葛亮一次次北伐,只是一个幌子,他根本不是为了匡扶汉室,而是另有目的,他的真实目的令人匪夷所思。

诸葛亮北伐,历来被众人称羡,因为当时的蜀汉国力远远不如曹魏,但诸葛亮出兵,却屡屡压着魏军打,要不是魏国有司马懿这种人才,估计蜀汉真有击败魏国的可能。除此之外,诸葛亮打出的“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口号也让众人动容,大家没想到,在刘备及大批精英猛将去世以后,诸葛亮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时时刻刻想着匡扶汉室,完成刘备的遗愿,报答刘备的恩情,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岂能不让人心生敬佩?尤其是有司马懿做对比,这就更显得诸葛亮是多么的忠义了!

同为托孤大臣,司马懿选择的是架空魏帝曹睿,将大权集于一身,而是在死后还将权力给了自己的儿子,最终颠覆曹魏天下。司马家世受皇恩,曹家对他们其实是挺不错的,结果他却篡夺了曹魏天下,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想起来就令人不齿。而诸葛亮这边呢,人家也是托孤大臣,虽然也是大权在握,但人家对于皇帝刘禅,那可是相当尊重的,完全是当作自己的子侄辈培养,根本没想过篡夺刘家的天下,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去世后,并没有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还给了刘禅,相比于司马懿,诸葛亮的品德,那可是高尚得多了。

2

虽然促使诸葛亮五次北伐(演义六次,三国志五次)的因素很多,但是战略国策、朝廷集权两大方面出现的问题,应该占据北伐的主导地位。

一、战略国策出了问题

据《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记载: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冬至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春,刘备于南阳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三次拜访诸葛亮(后世称为“三顾茅庐”)时,君臣间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后世称为“隆中对”)。

通过交谈,初步制定了刘备集团的发展战略,即:占据荆、益二州。安抚益州西北诸戎、南部夷越。整顿内政,外与孙权结好,待北方有变,荆州军攻洛阳、南阳,益州军出秦川一带,人心附归,天下可定,汉室可兴。

可以说,当时诸葛亮对于天下形势及刘备所处的实际情况,把握的十分精准,一针见血地撮到了刘备的痛处。

3

谢谢邀请。

关于诸葛亮北伐的问题,一直是个很大的争议。

有人说是“兴汉室,成霸业”完成刘备托孤时候的遗愿,是忠心耿耿和鞠躬尽瘁。

有人说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个愚蠢的军事行动,拖垮了蜀国。

4

历来诸葛亮是忠贞贤相的楷模和智慧的化身,深为后人崇敬和喜爱,也为他大业未成而身先死,深为感叹。那么诸葛亮在刘备白帝托孤后,南征北伐,连年动兵,特别是六出祁山,最终徒劳无功,盍然长逝,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5

从建兴六年(227)到建兴十二年(232)春,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均告失败,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54。

几乎每年征伐!诸葛亮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呢?

巜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都是异口同声称赞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带着"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的遣恨去的,他"名垂宇宙"。

诸葛亮追悼会上的悼词,也许可以解开一点真正的内情,神情戚然的刘禅拿着親自拟就的悼词念道:"?先生接受先主托孤遗命,一直辅助我执政,使几乎灭绝的国家继续存在,使微弱的皇室得以振兴,你立志平定大乱,整治军队,连年出征?"。

6

没错,诸葛亮的一次次北伐确实另有目的。这个目的是什么呢?第一层意思是在“北伐”这两个字上。

何为“伐”?——王者之师,有伐(征)无战

正所谓“王者之师,有伐(征)无战”。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王(代表正统)出兵去打仗,无论对手是谁,都只能称之为“征”,或者“伐”,而不能被说成“战”。

为什么?这是因为,当古代两个政权发生战争,只有双方的身份相等时才能称为“交战”。而当时蜀汉的情况是:蜀汉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建立的,他们既然自称为继承汉室的正统,不仅身份高于曹魏政权(其实曹魏通过汉献帝的“禅让”,也自诩为合法政权),更是代表了正义之师去讨伐“曹贼”,所以就必须行使“征伐”这样的天子特权。

所以诸葛亮北伐的第一层目的就清晰了:诸葛亮无非是想通过不断的北“伐”,来彰显蜀汉政权的正统性。

这时候您会问,正统性对当时的蜀汉来说很重要吗?诸葛亮为何不养精蓄锐,等蜀汉的综合国力再强大些再去打曹魏?到时候灭了曹魏,你蜀汉不就是正统了吗?

7

控制军队系统,巩固丞相权利,

8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诸葛亮告诉了刘备《隆中对》战略规划,为刘备整个集团制订了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告诉刘备,你的最终目标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这与刘备一生的理想不谋而合,同时“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也成为刘备与诸葛亮乃至整个蜀汉政权的最高政治理想。

公元223年,自从一年前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以来,刘备一直在生病,感觉时日无多,于是刘备把诸葛亮和李严叫来,对诸葛亮进行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道:

刘备托孤诸葛亮

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够安邦定国,成就大事,如果我这个儿子(刘禅)可以辅佐,那就请你辅佐他,如果他不能辅佐,请你自行决定(或者取代)。

刘备所说的“安邦定国、成就大事”其实仍然是16年前诸葛亮对他所说的”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可惜刘备一世英雄,从184年平黄巾开始,征战了一辈子,颠沛流离,但仍然未能完成人生的理想,这是他一生的遗憾,所以刘备才会在临死前嘱托诸葛亮代他完成这个理想。

9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标相当明晰,首先是:陇西之地,其次是:河西走廊,最终是:形成对关中地区的包围与地势压制。

陇西之地在哪里?可以参考下图:

陇西之地,东起陇山(六盘山脉)、西抵青藏、北界黄河、南达秦岭,位于四川盆地正北、关中平原正西,河西走廊、汉中盆地与河套平原分别在其西北、东南、东北三角,正是北方政权联络西域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枢纽要道,是历代定都关中河洛北方政权的西部最窄处,尤其是对于像曹魏这样的北方政权而言,陇西的南、西、北三面均是强敌(北方草原游牧族群、西部青海游牧族群、秦巴山地族群与南方华夏政权)。

10

是想听胡说八道,还是好好的历史分析?自媒体时代,怎么吸眼球就怎么说,那怕完全的胡说八道,还是搞出一堆阴谋论?功名利益没几人扛得过,人心啊!

诸葛亮北伐,目的只有一个:以发展图生存。认真读史书者,都该读得出来。就算是认真读三国演义,也该读的懂。

夷陵之战后,三国定型,蜀失荆州,仅余益州、汉中两地,是最弱小的一国。小到什么地步?也就比现在的四川、重庆两地,再加一个汉中。不要觉得有现在的云贵,诸葛亮渡泸水,就“深入不毛”了。泸水在哪儿?学术届最多认可的泸水,就是今之泸州。知道多大了吧?进入云贵,就是不毛之地,原始森林,没什么人烟的。这么片地方,男女老少加起来也就90来万。

蜀地道理艰险,几百年后的李白尚感叹“难于上青天”。到了今天,四川的交通天上、地下的,也还是远不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样的地形地貌,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辟中原战乱之祸还可,想从四川发展壮大,却是千难万难。所以必须得冲出四川盆地,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