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石达开脱离天京单干失败后,错在哪里呢?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石达开没有错,他出走天京后之所以遭遇失败,最大原因是石氏宗族在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几乎杀光,这也意味着石达开丧失了他的军官团。没有军官团,自然就控制不住军队。

大家千万不要拿现代军事体系去套古代的军事体系。

完全是两回事。

2

石?达?开?是?洪?、?韦?、?石?诛?杨?的?政治同盟者?,?他的错?误?在?“天?京?内?讧?”时?,?已经?铸?成?。?任何有?明?确目标的团体,?都?应?该?谨?记?:?“要?团结,?不要分?裂?。?”石?达?开?对?于?天?王?的?“谋?害?之?意?”(?没有行动)擅?自?拉?出?队伍远?离?天?京?,?是?一种?不?顾?大局,?自?立门户的?错误行为,?洪?、?石?都?为?此?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个人事?小?,?整个团队事大?。?“天?京?内?讧?”?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的“兵?败?大?渡?河?”则?令人扼腕长叹......

?天京内讧 冀王有责

天京内讧前,石达开早就卷入最高领导层的斗争。虽然东王杨秀清弄了一个不土不洋“为天父代言”的东西,而实际上就是封建时代的权力斗争把戏。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二千多年封建传统意识的惯性仍然換汤不換药的存在。

杨秀清专擅大权,上逼天王,下压一群当年一样苦哈哈的首义诸王。其恐怖手段和窒息的玄妙操作,令年轻气盛的冀王感同深受。

3

洪秀全返回广东,营救被官府逮捕的冯云山,上下一时群龙无首,杨秀清以当地流行着“问鬼”的降僮术,自诩为“天父下凡”,稳定住了“拜上帝教”,此后在“永安封王”中封为东王。随着太平天国节节胜利,杨秀清野心爆棚,企图取代天王。

受到威胁的洪秀全,密诏北王韦昌辉绞杀了杨秀清,而翼王石达开又因看不惯北王滥杀,遭到韦昌辉威胁而出走,反手调集精锐讨伐北王。洪秀全无奈之下,杀了韦昌辉,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标志性事件,史称“天京事变”。

有一种看法认为:石达开也参与了谋杀东王杨秀清。证据来自于《李秀成自述》:石达开和韦昌辉是替洪秀全打抱不平,在洪秀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合谋杀死杨秀清。而李秀成的说法主要来源于石达开事后的态度,没有具体证据。

根据当时居住在爱尔兰水手肯能说:洪秀全与韦昌辉是心腹盟友,石达开则是杨党。彼时,杨秀清专横跋扈,杖责了石达开岳父,石杨之间是有私人恩怨的,与韦昌辉有共鸣是可以理解的。再说,若真参与了,石达开赶回天京之时,为何只是带来几名随从呢?故这种说法不成立。

4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首义六王之一。永安封王时,石达开受封为“翼王”,寓意是“羽翼天朝”的意思。

天京事变之后,天王洪秀全对首义诸王中硕果仅存的石达开极为猜忌防范。石达开年轻气盛,愤怒之下,出走天京,率领许多天国将士外出单干。

经过长期的辗转作战,石达开屡遭挫败,最终兵败大渡河,身死军灭,让后人为之无限惋惜。

5

石达开离开天京是天京事变的延续,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的影响超乎想象,不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被杀,还让翼王石达开离开了天京,这场内讧也最终导致了运动的失败。

石达开与洪秀全之间的矛盾导致石达开离开了天京

天京事变发生后,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邀请石达开回到天京主持军政事务,并封石达开为义王给予提理政务的权利。但此时的洪秀全为了节制石达开竟然封了自己的两个哥哥为王,还处处掣肘石达开。

  • 为防止再次内讧石达开带兵出走天京

由于洪秀全处处掣肘石达开,造成石达开在天京无法施展才能,为避免矛盾加剧石达开决定离开天京,假如不离开天京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内讧。1857年6月石达开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离开了天京,并把自己的部队开往了安庆集结。

为沥剖血诚,谆谕众军民:自恨无才智,天恩愧荷深。惟矢忠贞志,区区一片心,上可对皇天,下可质古人。去岁遭祸乱,狼狈赶回京,自谓此愚忠,定蒙圣君明。乃事有不然,诏旨降频仍,重重生疑忌,一笔难尽陈。用是自奋励,出师再表真,力酬上帝德,勉报主恩仁。  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惟期妖灭尽,予志复归林。为此行谆谕,遍告众军民: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

6

一、石达开占了天时、人和但不占地利;天京事变后他带了20万将士离开,在实力上强于清军,军事上处于攻势,可以说占尽天时和人和,有极好的发展机会。

二、这个时候应该寻找清军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发展,比如西北或者是东南亚一带;那些地方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宜于军队长期驻扎。

三、没有做好统战工作,在距他不远之处有一支强大的起义军一捻军。都是起义军,为什么不相互协助?

四、既然己经单干了,说明己经脱离洪秀全,完全可以自立为王,打出自己的旗帜;可是他还是打太平天国旗号,让手下的人如何适从?

五、在大渡河轻易相信清军的谎言而投降,战争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不是用自己投降可以换取其他士兵的事,结果4万将士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7

石达开曾经在西征的时候,单独带军打出了相当不错的战绩。后来他从太平天国出走,同样单独带军和清军作战,而且还是在清军力量比较薄弱的更南边的地区,为什么这时候他反而屡战屡败?最终覆灭了呢?

(石达开雕像)

一、角色不同。

在西征的时候,石达开是一个大将的角色。虽然他单独带军,但是整个战争方向,杨秀清是已经给他规划好了的。杨秀清敏锐地看到了西部的薄弱,因此让石达开往这个方向突破。

石达开只需要按照杨秀清给他指定的方向,猛冲猛打就对了。其他方面的事情,他都不需要太用心考虑,包括粮草等军需。因太平天国在背后的大背景。

石达开从天京出走以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自行考虑。时候他就是一个统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大将的角色。显然,石达开当一个大将,当一个执行者,是非常称职的。但是她不太适应当一个统帅的角色。

8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虽迫于民意命他提理朝政,却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和实权,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逃出天京,前往安庆。

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天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

9

“滔滔大渡河,声声叹英雄”,能文能武,血气方刚的翼王石达开,在33岁这年兵败被清政府凌迟3000刀处死,却视死如归。兵败错的不是当初选择出走,兵败败于自己~

一,“惊闻王杀王”,不得已远征

太平天国运动最初的领导集团是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为主,定都天京(南京)后,洪秀全开始不思进取,目光短浅,任人唯亲,以杨秀清“逼封万岁”事件为导火线,韦昌辉一夜之间杀了杨秀清一家,死亡人数达万人。洪秀全又杀了韦昌辉,石达开被召回众人拥护翼王辅佐天王。

洪秀全表面重用石达开,暗地里派洪姓兄弟牵制石达开,跟许多封建社会开国帝王一样,成就大业的那一天,也是诛杀功高震主功臣的那一天,历史上懂的功成身退的又有几人呢?杨秀清要求封万岁这件事,据说是洪秀全导演的,实则是洪秀全要主动封杨秀清为万岁,而又让韦昌辉,石达开救驾。其实就是谋划诛杀“异姓王”的开始。可见洪秀全的农民政权建立以后始终没有逃脱封建帝王的宿命。

王杀王,再架空石达开,一切的一切就是扶植洪姓王,模仿建立封建王朝一家姓统天下。一腔抱负的石达开看穿一切,于1857年选择出走。

10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年轻的统帅,他在永安封王时,年仅20岁。他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太平军西征受阻后,石达开临危受命,他力挽狂澜,很快扭转了局势,取得湖口大捷和西征的胜利。在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由于受到洪秀全的猜忌,并被收夺兵权,石达开负气出走。在离开太平天国这个组织后,石达开孤军作战,成为清军围堵的目标,在没有外援和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在多次战败后,导致军心不稳,战斗力迅速下滑,以致最后兵败大渡河。石达开之所以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清军指挥得当的原因、有太平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下滑的原因,还有太平军内部不团结,各自为战,力量薄弱等原因,当然也与石达开指挥上的失误有关。

放弃了回归太平天国的大好机会

在天京事变后,永安封王的几位统帅,只剩下洪秀全和石达开两个了。石达开也就成为了洪秀全不得不依赖的力量了。石达开文武兼备,谋勇出众,在太平天国初期屡建战功,可以说是太平天国一流的统帅。所以,呼吁由石达开主持军政大权的声音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下诏命石达开回京。但是,天京事变的阴影还没有过去,石达开也有一些顾虑。

石达开向洪秀全提出将参与天京事变的燕王秦日纲、陈承镕处死,洪秀全不得不妥协,将秦、陈二人处死。石达开接掌大权后,他对太平军混乱的指挥制度进行了调整,并收缩战线,一度稳定了局势,阻滞了清军江南大营的攻势,使天京事变后的危机得到了转机。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洪秀全在天京事变后,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杨秀清类似的情况发生,他已经不相信其他人了。他声明“主是朕做,军师也是朕做。”希望将大权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他为了分散石达开的权力,封自己两个哥哥洪任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与石达开一同主掌军政。

石达开由于受到洪秀全的猜忌,再加上洪秀全两个哥哥的掣肘,他的指挥又受到限制,甚至在驻守武昌的太平军缺乏粮食,向天京求援的情况下,石达开要调兵增援武昌,却被安王、福王阻拦,当石达开向洪秀全说明情况后,洪秀全也偏向于他的哥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石达开,非常无奈。这样,一度稳定的天国秩序,再次陷入混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