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中元节你们那边有给去世的先人烧纸钱的习惯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中元节是鬼节,我们这里叫七月半,也叫中元大会。每年的阴历七月中旬(一般是十五以前,十七不能烧,据说十七烧的纸钱谁都可以抢,叫鬼搞十七)都要给己故亲人烧纸钱,这是祖祖辈辈传流下来的规矩、习惯。

烧纸钱就是给死去的亲人寄钱,希望他们在那边生活的好一些,至于有没有阴阳两个世界谁也不知道,就当是对亲人的缅怀吧!

烧纸钱我们这里叫烧包袱。我们这一带烧的纸钱是用草纸折叠后,在上面用特制铁凿打三排古钱形状印痕,每排七个,然后用白纸包好(现在集市上都有现成的了,并且有人代写),在上面写清楚烧给谁,中元节烧的纸钱就注明中元大会。至于怎么写都有所不同,但大致是依照传统式样,如下图:

写包袱采用竖式和横式都可以,文字可以改革,尽量做到与时俱进,本人就喜欢改革,跟着时代走,如下图:

烧纸钱一般是烧给前三代,少数的还烧五代,即天、高、曾、祖、考父母,还有叔伯父母外加岳父母、外祖父母以及舅、姑、姨父母等己故亲戚都要烧。由于问题所限,关于所有己故亲戚的包袱该怎么写,本文不加赘述。

2

我现在才知道中元节是我们当地叫七月半,我们这里的祖辈至今到我们这代人都很重视过这个节,尤其是新死亡的长辈老人或父母親,属于新亡者,儿女们很重视亡者的新月半,但必须要提前告诉亲戚给老人提前过客烧纸,以后基本上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烧土纸,一般我们这里的晚辈都重视这个节。

3

我在广东的时候,每逢清明节,都要给先人敬供素斋,敬香烧纸,广东人非常虔诚,尤其香港人,更加虔诚,但我到了北疆,就没看到当地人,有这个习俗了!

4

中元节是阴历的七月十五,也是我们常说的鬼节。这个日子的前三天到后两天习惯性的焚香烧纸祭奠先人。

记得年纪十五六的时候,正是天不怕地不怕,无拘无束,大闹天宫瞎胡闹的年纪。而鬼节正好在暑假结束的前后节点上。玩的昏天黑地的我们哪里会考虑这个节日。晚上八九点回家,看到路口人影幢幢,火光点点,纸灰打着旋飘飞,不时传来几声凄厉的哭嚎。顿时头发炸起,鸡皮疙瘩满身。相互招呼着来壮胆,飞也似的逃回家,顶着父母疑惑的眼神,惴惴不安的装起好孩子。

之后,每到这几天总能想起小时候的遭遇,还感觉阴风阵阵,不寒而栗。同时也刻意避开这个时间段晚上的出行。

两年前,父亲不幸去世,我不自觉的加入了祭奠的队伍中。默默的看着烧纸变成灰烬,同样把祝福与哀思寄托其中。回想着父亲的音容笑貌,泪水轻轻的在心中流淌!

今年我们这里要求文明祭奠,又考虑防火的问题,正在考虑怎么样来寄托哀思。响应号召,文明祭奠,愿父亲能够理解孩子的做法,保佑家庭平安吧!

5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便有上元、中元、下元三节,这三节都与道教相关。

大家最熟悉是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佳节,合家团圆,普天同庆,道教天官赐福;下元节大家比较陌生,即农历十月十五,逢丰收之季,祭天、祖先以求保佑国泰民安,但民国后渐废,其祭祖之俗并入中元节,道教天官解厄;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此为祭祀亲人之节,道教称为中元节,取中国人的阴阳思想,七月为阴阳交替,阴长阳消之季,也被称为鬼节,道教天官赦罪。而佛教则传盂兰盆节。传说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在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有三大鬼节:一为清明;二为七月十五;三为十月一;此三节皆为追思祭奠之节,烧纸、焚香、填土等均为传统仪式。

6

中元烧纸,本来就是一个错误,或者说是谬误!不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祭祀活动上的根本点是祖宗文化,对象是父母先人祖宗,地点是家庙祠堂或坟头。中元节是道教鬼节,不是祭祀节日,也不是官方给定的传统节日。中元鬼节是宋元以后才有的。

道教与道家不是一回事!

7

会烧以致纪念先辈的风俗。

8

有,这应该是文化传承吧

9

传统文化的遗留,烧纸是必然的是怀念逝去人的习俗

10

我们这里没过这个中元节,我们这里一般给祖坟上香是清明节和春节,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在他老人家过生日那天和去逝那天都要去上下香祭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