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明清小冰期是指什么?古代中国的冬天到底有多冷?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我国共经历过四次小冰河期,而根据竺可桢的中国气象史资料,再结合历史王朝的兴衰,不难发现历史上经历的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均与小冰河期密切相关。第一次是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第二次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第三次是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第四次便是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

所谓“小冰期”,主要是全球气候经历的一个寒冷时期,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小冰期出现在明朝中期至清朝中后期,故也称“明清小冰期”,而其中最为严重的时期则是在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小冰期的典型特点便是气温降低,但其带来的次生灾害才是最可怕的,而明朝的灭亡便与此密切相关。

“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就连海南也连降大雪

关于“明清小冰期”有多冷,根据史料和文献的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可以说是漫天冰雪,就连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淮河都曾经结冰,“夏寒”,“夏霜雪”的天气更是不绝如缕。

根据《广东通志》的记载,明正德元年(1506年)冬,广东琼州府万州雨雪,正德四年(1509年)冬,广州潮州“陨雪,厚尺许”。要知道,琼州府万州乃是今天的海南岛万宁县,而潮州则是今天的潮安、潮阳等县,就连这里都是天降大雪,可见当时的寒冷

而根据《江南通志》的记载,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和十五年(1502年),“冬天寒,祁阳江水冻合,余姚江水冰合”。在湖南衡阳西南方的祁阳和浙东的馀姚,流经此地的潇水、曹娥江和甬江竟然冰封江面

2

地球经历了三大冰期,分别是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最短的大冰期持续时间都在几百万年以上,每次大冰期出现都会伴随物种的灭绝。除了大冰期,还有小冰期,小冰期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一百至几百年,但小冰期发生较频繁。

题主说的300年前的冬天,是指发生在15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中间的小冰河期,因为发生在明清之际,所以又叫明清小冰期。这一时期确实很冷,不仅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且南国海南也“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其实仅仅是寒冷并不可怕,关键是从明嘉靖至明崇祯的小冰期气侯引发的自然灾害,例如干旱、洪涝、瘟疫、地震等不断,导致赤地千里、饿殍遍野;重疫区十室九空,幸存者逃之四方;生存的压力加剧了社会矛盾,社会动荡的结果直接葬送了大明王朝。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对中国5000年来气侯有独到的研究。科学家们根据他的研究又进一步细化,分别列出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公元160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以公元1600年左右这一次寒冷期最为强烈,导致灾害频发、农牧业减产、人口迁移,甚至政权更选、政治疆域的变化。竺可桢认为,气侯对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温暖期对社会发展有利,小冰期对社会发展有害。如商周的更替、汉唐的兴盛、明朝的灭亡,都与气侯有直接关系。

小冰期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干旱。冬天寒冷就不说了,主要说一说引发夏季的干旱。据史料记载,京师、河东、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榆林、浙江、江西、湖广、安徽、广西、广东、江苏等地,轻则二至三年干旱,重则十年干旱,像陕西和榆林则是连续十三年干旱。干旱的结果是颗粒无收,饥荒严重。草吃完了吃树皮,树皮吃完了吃人。当时人不敢独行,惟恐被劫杀而食。甚至家庭内部之间,因为不忍心直接宰杀,父亲将子女反绑卖于人市、丈夫将妻子反绑于卖人市,换回别人家的人宰杀而食来度过饥荒,政府根本无力管控。

与旱灾相伴的是蝗灾,蝗虫是一种喜温昆虫,干旱的土壤(含水量10/100到20/100)很适合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大量缺少植被的干土,对于卵块的发育非常有利。在干旱年份,每平方米有卵块4000到5000个,每平方米有蝗虫卵20到40万个。正常年份蝗虫少,尚有野草供其采食;而干旱年份,多出N倍的蝗虫无草可食,全部集中到农民浇水长大的庄稼上,其后果可想而知。史书记载:崇祯八年7月,河南蝗;崇祯十年6月,山东、河南蝗;十一年6月,两京、山东、河南大旱蝗;十三年5月,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大旱蝗;十四年6月,两京、山东、河南、浙江大旱蝗。这些蝗灾无疑使大明王朝雪上加霜。

3

一,明清小冰期是什么?

大约从15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初,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因时间上,在中国正处于明丶清两个朝代,也称为“明清小冰期。

二,300年前有多冷?

你问的是300年前有多冷?你要先了解,小冰期自15世纪初到20世纪初长达500余年,其中有两个最冷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15世纪中叶,第二个高峰期是19世纪中叶。显然你问的是\"小冰期”第一个高峰期有多冷。

据史料记载: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643条回答。

明朝末期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小冰河时期,出现了反常的极寒时期。

5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明清小冰期指的就是“小冰河时期”,从明朝开始持续到了清朝,其影响一直到光绪年间才开始减少。

有人说小冰河时期的结束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兴起,二氧化碳排放多了才暖和起来的。对于这个说法,我想说,人类太高估自己了。

小冰河时期有多冷?

由于明清时期还没有温度计,所以当时的具体温度我们无法获知,但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当时的广东潮州下起了大雪,足足有一尺厚!

6

三百多年前,也就是明末清初,那场“小冰河期”,直接冷到广东沿海,甚至是海南都在下雪,俗称“万年不下雪”的广东海南,那几年的冬天雪满平原。

明末清初这场小冰河期,可以说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极端气候阶段,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翻看历史文献,都能发现多地县志记载的极端天气,夏天热到不行,冬天也是冷到不行,农业近乎崩溃,而后来也有史学家提出,明朝灭亡的最大根源,其实就是这场小冰河期。

咱们说小冰河期之前,要知道什么是冰河期。

冰河期,对于人类已经存在的历史而言,就跟恐龙曾经的存在一样,是个传说。

7

何为地质史上的冰期?

所谓冰期,是指在地质史上曾出现过的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时期。广义上的冰期指的就是大冰期,其特点是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广泛增厚。

大冰期中气候较寒冷的时期被称为冰期,较温暖的时期被称为间冰期。地球在数十亿年间,已出现过前寒武纪晚期、石炭纪-二叠纪和第四纪三次大冰期。

而小冰期是指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冰川中等规模复活的寒冷时期。当今学界对小冰期定义是,中世纪暖期和二十世纪暖期间的大约持续六百年的寒冷期。

这次全球范围的小冰期,在中国被称为“明清小冰期”,时间约从1550年至1851年,也就是明嘉靖年间至清道光年间,这三百年间中国出现了极寒天气。

8

小冰河时期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末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的自然现象。小冰河时期共有两次高峰期,一次是十七世纪时期,一次是十九世纪时期,小冰河时期的特殊气候环境导致了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引发了饥荒和瘟疫等自然灾害,成为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根据一些地方志的记载,小冰河时期不仅北方地区严寒无比,就连常年不下雪的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冰冻三尺,白雪皑皑的景象。

在工业革命之前,自然灾害往往是导致王朝衰败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会导致游牧民族迁移,引发游牧民族入侵的危机,自然灾害还会导致农民颗粒无收,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因为古人对抗灾难的能力和意识不足,在小冰河时期来临的时候,古人只能默默地等待自然灾害的出现,却没有能力改变不利的处境。我们来看一下小冰河时期发生的主要问题,就会发现自然灾害对王朝的影响,要远大于其他的客观因素。

小冰河时期出现的时候,刚好是明朝开始出现衰败的时候。从公元十五世纪小冰河时期出现开始,一直到了十七世纪中期明朝灭亡,明朝的百姓们受到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饥荒和逃亡,也引发了一次次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当然小冰河时期并不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明朝晚期的政治黑暗,连续出现了多名昏君。

9

我不知道300年前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但知道我小时候这里有多冷,记得7-10岁的那几年,冬天大雪封门,早晨起来,大雪把屋门堵上了,有半个门子那么高,要从屋里挖开才能出来。到了野外,白雪茫茫,一望无际,没有一丝的暗色,天晴后家里的堆雪融化,整个村子形成大雨一样的水流。

没下雪的日子,冬天会把道路冻开大裂缝,有20-30公分深,最宽处有2-3公分,小时候我们喜欢打瓦玩,还喜欢溜铁镚子,经常滚进裂缝拿不出来,就心疼的要哭。我们也滚铁环玩,也会掉进裂缝。

从那几年以后,近50年再也没有发生那么冷的天气,我们这里是山东地区,不是寒冷的东北地区。

关于明清小冰期,是说从1550年至1851年,明代嘉靖至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大规模类似于现在的极寒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这事件有历史文献记载,在中国称其为“明清小冰期”。总之就是寒冷,冷到造成大饥荒。

10

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明末代皇帝朱由检从其哥哥手中承袭帝位,成为了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自此也开始了其哀伤的生涯。

朱由检接手的明王朝,此时已是一副夕阳晚照的残景。

国内,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对外,东北边境,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日渐壮大,开始频繁袭扰明朝边境。

朱由检掌舵下的明王朝,此时犹如漂泊在汪洋大海中的一艘破船。面对惊涛骇浪的拍打,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屋漏偏逢连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