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任期不到两年,韩国总理为什么都是“短命”的?
韩国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国家,表现在政体上,不仅总统的任期只有五年,且不能连任的,而且政府总理也是走马灯似的更换,让人眼花缭乱。往往是前任总理的屁股还没坐热,紧接着就要挪板凳腾位子了。怪不得人们把韩国的国务总理形容为“影子总统”、“礼仪总统”或“代读总统”。
现任韩国国务总理丁世军已经提出了辞职,文在寅总统任内更换了三次总理,这个频率也算是很高的了(前总统金大中卢武铉都更换过三次总理),虽然前总理李洛渊曾创下了两年零七个月的任期纪录。我们通过梳理发现,大韩民国自建国以来总共任命了47个总理(包括文在寅总统即将任命的新总理),平均任期不到两年,任期几个月的也大有人在,有的更是昙花一现,比如后朴槿惠时代的代总理柳一镐,只当了19天的总理,恐怕连总理办公室的门牌号都没认清楚,更不用说熟悉内阁部长或发号施令了。
作为政府领导内阁的首脑,韩国的总理为什么都是“短命”的呢?放眼全球也不多见啊!原因大致有三个。
首先,这是由韩国的独特的政体所决定的,总统的任期只有五年。
韩国现在实行的是总统制,大多是复制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又发挥了自己的创新,比如设立的政府总理。韩国政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总统的任期只有一届5年,不能连任,这就决定了韩国每届总统要在五年的任期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是比较艰难的。许多政策都是虎头蛇尾式的短期行为,根据两党轮流坐庄的特点,反对党上台后往往会推翻前任总统的许多政策,而且是伴随着政治清洗进行的,如果不这样做,新任总统就无法开展新政。
如果读懂了这一层意思,就明白了韩国的总理为什么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道理很简单:总统要通过更换国务总理或内阁部长的方式,来尽快地调整自己的施政政策,因为总统的任期只有五年,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根本是拖不起的,尤其是当总统的施政政策导致了民意支持率暴跌之时,这种调整就显得更为迫切。
比如2019年底的时候,由于以黄教安为首的在野的保守党采取了绝食剃发静坐等极端的抗议方式,导致了朝野严重的对立和国政运作困难,文在寅不得不更换总理李洛渊,让丁世均走马上任,因为丁世均号称韩国的调解能手,又是国会议长出身,有较高的威望,文在寅想通过此举,缓和朝野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严重对立的矛盾。
其次,韩国总理只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由于韩国实行的是总统制,也就是行政大权集于总统之手,而总理是由总统任命,只需国会表决通过,是不经过全民选举的。这就决定了总理一般都是总统的亲信或者死党,虽然宪法规定的总理有七大权利——比如辅佐总统、统管各行政部门、建议撤销国务委员、向国务会议提出议案、提名行政各部长人选、颁布总理令。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权利被严重的萎缩,因为总理的任何一项重大决定,必须经过总统同意方能生效,也就是说,韩国的总理更多扮演的是总统的执行者的角色,总理没有人事任免权和财政预算权,人事权和财政权紧紧的攥在总统手中,这就是人们形容总理为“影子总统”的原因所在了。
最后,韩国的历任总理大多是政治基础背景相对单纯的人士,学者占了很大一部分。
总统为什么会挑选学者型的总理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利用专家的权威性,防止政府在决策上的缺陷和失误,当然也不排除打肿脸充胖子的可能性(粉饰门面)。韩国总理(内阁)更多扮演的是经济治理的角色,这就需要科学性,而那些专业的政客在这方面有致命的缺陷,这就需要专家型的领导了,这样的施政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比如说,文在寅刚上任时任命主管经济的副总理是柳一镐,可是几年多来经济持续乏力,文在寅的支持率也暴跌,于是文在寅果断的调整了主管经济的副总理,先用金东兗替换了柳一镐,之后又让洪楠基替换了金东兗。
总而言之,韩国的总理岗位也是一个培养下任总统的所在,在总理的岗位上,不管是充电镀金还是捞取政治资本,总而言之有一个过渡的性质。
许多韩国的总统都曾经担任过总理,前总统李明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文在寅任内的两个前总理李洛渊和丁世均,辞职的表面原因都是要为下届总统的竞选做准备,也就是说,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下届总统,根据宪法的规定,在大选前的前一年,总统的竞选者必须辞去所有的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