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武王伐纣的故事
1
准确地说,武王伐纣是一起内外勾结的政治阴谋,整个过程曲折、阴暗,充满了权谋诈术,而纣王是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有为之君,没有之一。
1、
纣王帝辛是商王帝乙的小儿子,他最后成为商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主要是因为他的身份是嫡子。纣王有几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比如微子、箕子(韩国人的祖先)等,他们由于都是庶出,没有王位继承权资格,但是他们都对纣王心存不服。
纣王继位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商王朝已经立国500多年,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弊端。首先是诸侯分封的国家体制让中央王朝受到严重的威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那些分封诸侯们日益坐大,比如西岐的周部落。
外部的威胁是诸侯国,而商王朝最大的威胁来自内部。
2
如果单看武王伐纣这场战争,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
在武王伐纣之前,商王室进行了一场惨烈的平叛之战——这就是征服东夷之战。据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的研究,这次平息东夷之乱,时间长达260天。持续了将近9个月的战争,对商王室实力损耗巨大。《左传·昭公十一年》评述这场战争,就说“纣克东夷而殒其身!”所以,武王伐纣确实是趁商人与东夷两败俱伤之际,直捣黄龙攻入商都,一战而胜之。
然而,牧野之战中的一个小细节,却证实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尚书·周书·武成》记载牧野之战的经过,说商人军队“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从这一记载可知,牧野之战周人胜利的关键不在于周国军队强悍。周人再怎么强悍,以区区四五万人的军队,来对抗数倍甚至十多倍军力的商国大军,常理而言都是飞蛾扑火。如果不是商军内部倒戈,周人绝无取胜之理。
3
现在网上流行着一种洗白帝辛(商纣王)的观点,这种观点中,一种最重要的说法就是,帝辛的失国,并非他自己荒淫无道,而是他在东征东夷的时候,被周部落等诸侯国联合起来,偷袭他的后院,结果造成他顾此失彼而失国。
这种观点的意思显然是,商朝的灭国并非必然,仅仅是一次帝辛在技术上的失误。
不过,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需要说明的是,武王伐纣的时候,帝辛并不在征讨东夷的过程中,他已经抓了大量俘虏回来了。所以不存在偷袭的问题。
(帝辛剧照)
至于帝辛是不是乱政,我提出三个问题来分析。
4
武王伐纣成功三个背景:商军主力不在、商朝贵族背叛引导、急行军偷袭
商军主力不在的依据:
1、商军人数虽然多,但并非商军主力,而是由奴隶或者淮夷战俘组成,这是牧野之战商军为什么无心作战、士气衰落,反戈或是败退的原因。
2、根据王国维的考据:在2月27日周军进行牧野战斗后,分别击败商朝援军:3月1日方来(恶来)军,3月6日越戏国军,3月15日靡集军,3月18日豕韦军,4月4日磿、宣方、蜀等军等。
即:在牧野战斗后,周军还击败了来援的5支商朝军队。如果商军抵抗多3-4天,援军就到了。
5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而且有偷换概念之嫌。
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一仗击败商朝,对两大战机的把握确实非常关键:
第一,“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在牧野之战前,商纣王曾两次投入大量国力人力远征东南的外族东夷,虽然获胜凯旋,但也元气大伤;周武王抓住这个时机,在商朝最虚弱的时候给了它致命一击;
第二,“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也就是说,在牧野之战前,周人正面临一场大型饥荒,而攻克殷都后形势大为好转。这极有可能在告诉我们,周武王抓住了周人对饥饿的恐惧,调动他们以抢粮食为目的攻打商朝,才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
6
公元前1046年,著名的牧野之战爆发了。
在传统史料上,周武王麾下有300辆战车,勇士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而商纣王率领商军主力,并紧急动员了奴隶,组织起了十七万大军(《史记》记载为七十万)。不过,现代的军事研究者则认为,当时商周双方的人口与物质水平都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多的兵力。但大家所公认的是,商军在牧野之战所拥有的兵力远超过周军。
传统说法是,因为商纣王残暴昏庸,导致其内部离心离德。所以等到战端一开,商军内部那些被动员起来的奴隶,就投降周军,反而攻击商军。成语“倒戈相向”就是由此而来。商纣王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最终战败身死。
但关于牧野之战还有一个成语,那就是“血流漂杵”,意思战斗非常激烈,死的人太多,血流的如此之多,以至于把木棍都漂起来了。
7
最讽刺的就是越往后商纣王干的坏事越多,
8
关于武王伐纣,现在知道的是关于封神演义里面的那个纣王,沉湎于酒色,残害忠良、不理朝政最终导致成汤700年江山易主。但是如果切合历史,有个疑点,如同铁桶一样的江山为何那么容易的就被周人占领。
这样的光什么天命所归不能解释,抛开神话,这里有很多的可揣摩之处歪史认为是属于一次有内应带路的偷袭行为,这里面需要明白几个词:商人的继承制度改变、武庚名号、商人一触即溃的军事现实。所以,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
首先,第一个破绽,那就是武庚,熟悉商人制度的人肯定明白,这个词属于商王标配。如果武庚是武王册封的结果,那肯定不会有王号,所以最低限度属于,武庚也是在纣王帝辛死后周人册立的傀儡,而根据三监的记载,以及后来武庚之乱的规模,显然武庚不仅有实权而且势力庞大。
所以可以做出假设,在周人偷袭纣王之后,武庚继位,至于为何武庚继位有两个可能,一是周人为了继续分化商人,或者周人进军就是武庚引来的。这样才能理解为何周人从宝鸡行军到牧野一路畅通无阻,在牧野之战,不到两天功夫就拿下商都。
9
奴隶制社会,帝辛和姬发都是一路货色!谁输谁赢老百姓都是草民
10
节省时间,就说说几个关键点。
先说说结论:被抹黑的不是纣王,而是周武王。
第一点,东夷怎么就外族了?
要洗白纣王多半就是依据这一点。伟人不是说过吗?纣王对国家统一有功!
问题政治家不一定是考古学家,虽然考古学家听你的,但他们的研究成果还是在那里。如果纣王对国家的版图有功,东夷就是外族人。然而中国上古的几位著名人物,后羿、舜、伯益都是东夷的,怎么好好的就外族了?更有甚者,按现在的考证,商人也源于东夷,因为他们有共同的“鸟图腾”(玄鸟生商)。更进一步纣王也没彻底征服东夷。他也不是第一个征东夷的人,之前夏朝,中央王朝和东夷的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后来反而是西周历代王前赴后继,完成了这项伟业。所以所谓“征东夷”最多可以算是中华民族的内战,有些人双标得厉害。现在岳飞都不算“民族英雄”了,纣王却对中华民族有“大功”了。而对死在征战途中的周昭王,人们却冷嘲热讽,甚至提都不提。这真是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