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分裂和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
第一,西周的分裂。
先看一段史料: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服)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子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侯)所杀。以本非嫡,故称携王。——《左传正义》引《竹书纪年》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清华简·系年》
从上面两段史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周幽王被杀后申候一干人等虽然立了周平王,但是得不到诸侯认可,都不来朝拜。一直到周幽王死了九年后,晋文候拥立周携王为王。至此,西周大地出现了"二王并立",西周分裂了。直到二十一年,晋文候杀了周携王才结束西周。在这个期间呢,诸侯之间相互攻伐,争夺领土。
正是在这二王分裂期间,王室衰微,诸侯坐大,更重要的是"礼崩乐坏"。
2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推翻了历经600多年的商朝,周朝自此正式建立,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地域广阔,拥有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人口也在千万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说周朝是当时全球最强大的国家。
为什么如此强大的周朝会出现分裂和灭亡呢?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周厉王和周幽王的瞎折腾(王室内乱)
说到西周的灭亡,周厉王和周幽王难辞其咎。周厉王不仅是个喜欢杀戮的暴君,他还有个非常奇葩的坏毛病:他认为天底下的东西都是他的,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谁让他是君王呢?可问题是他不让百姓未经许可狩猎,也不让渔民捕鱼,连野果子也不让百姓摘采。这引发了周朝百姓的民怨,但周厉王允许有人说他坏话,只要被举报就被立即处死。所以当时的周朝百姓只能敢怒不敢言,在路上碰到熟人了也不敢说话,只能以脸色示意。周厉王的行为引发了民众的暴动,他被赶出国外客死他乡。好在周公和和几位大臣稳定住了局面,在几年后让周厉王的太子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周宣王。
周宣王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君王,他在位期间非常勤勉,也让西周一改颓势成为了富强之国,史称“宣王中兴”。但是,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周幽王就不那么省心了,周幽王不问政事,自己贪婪腐败不说,还把权力交给了一个奸佞腐败的大臣虢石父,虢石父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3
第一,关于西周的分裂
检讨西周之亡,人们很容易归咎于幽王好色,烽火戏诸侯,顺便骂骂女人祸水。其实,“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很成问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坦率说:
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
4
周朝是分封制国家,不是封建集权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但各诸侯都有一套自己的运行班底。分封制的核心是分封,周王朝地盘最大是千里之国,其他诸侯都是百里之国,最少的只有50里。自从丢失丰镐地区以后,周王室只剩下洛邑这一片,越封地盘越小。但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其他诸侯可以借吞并来弥补分封的不足,但周王室是周礼的精神领袖,他不能吞并!所以别的诸侯越来越大,周王室越来越小!逐步走向灭亡,主要就是维系分封制的周礼体系瓦解了!
5
我认为是:周天子大封诸侯,到最后各诸侯国越来越强。皇帝已经控制不住最后才分崩离析,群雄并起。
6
周朝分裂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宗法分封制施行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周平王元年京都东迁洛阳事件为西周东周分界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平王东迁的呢?原因很复杂,总体来说就是:在分封制下,众诸侯国国力渐强,而宗法制又保证了诸侯国的力量不会分散出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继任的周王并没有先辈们那么英明神武,于是就出现了王室衰微,诸侯强大的现象,这就是周朝分裂的原因。
那么周朝灭亡为什么会说是社会生产力的结果呢?
因为在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铁犁牛耕”技术,大家可不要小看它,它的出现是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也可以说是动力革命)。以前的劳作方式是:一大群奴隶使用石制和木制可能夹杂少量的青铜制农具在井田里耕作,这样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太差)和生产关系(人都会偷懒)势必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但是,当“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后,人们就从田地里解放出来,同样的人可耕种面积大大增加,在亩产不变的情况下,可耕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也就增加。于是各大诸侯们挖空心思的去开荒、去侵占公田,井田制逐步瓦解。当诸侯们的势力变的比以前更加强大时,周王室就显的更加弱小,所以才会出现楚王“问鼎中原”的典故。而周王室最终被耿直的秦国所灭。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才是周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也为战国后期秦灭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7
分封制和世袭制导致,世袭制都不会长久,开国皇帝都很清明,后面几代很少会有明君出现,所以世袭注定长久不了,分封制度更加加速了王国的崩盘,这么多王,远在天边,不知道有哪个就暗藏祸心,当他们的势力渐渐壮大,皇帝的话语权就越来越少,皇帝一强他们就是皇帝的爪牙,皇帝弱他们就是虎视眈眈的群雄
8
中央集权没做好,控制不了诸侯,礼坏乐崩
9
历史发展的必然。
10
谢请。周朝处在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制度的历史时期,井田制和封建制为中国进入农业为主的封建制国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宗法制和礼制为中国进入互信互助、适度集中的准中央集权制国家奠定了扎实的政治基础。如何进一步巩固互信互助的同盟关系,如何进一步扩大贡赋抽成的共主形式,同时遏制诸侯防止尾大,是周朝顶设者们关注的事情。
周朝分裂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不公不平不均,逐利者渐渐多于施德者,大道既隐,兴师问罪者日益多起来。周昭王南征荆楚的历史事件,可谓是逐利失道的萌芽。三百年之后余殃于问鼎。鼎的治德乂民的实践意义逐渐沦落到霸王霸权的精神象征。王孙满以德镇楚,可以看作是“鼎”德的袅袅余音。
传说秦始皇得九鼎而失掉一鼎飞入泗水,这个传说象征着鼎德不会真的消失,它在地下绵绵宕宕,会被新的时代精神所激发,飞出泗水以重振上古卓越的精神文明。周朝分裂是表象,灭亡也是表象,中国历朝历代的更迭,无不是这一种表象。易经对这类更迭的观摩和记载可谓是绝无仅有的。易经见证了整个商的历史,乃至整个周的历史。我们不以一个王朝的覆灭为终结,也不以一个王者的践祚为初始,而认同他们更替兴起的传统美德。这不但是周朝的事情,也是前前后后历朝历代的普遍的事情。灭国不绝祀的做法,是中国文明万年千年以来始终如一得到传承的重要荟萃点。面向过去说周朝,一个国,一个家,一个人。面向未来说世界,一个主义,一个目标,一个人类命运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