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管轶的「逃兵」言论,我们是不是欠管轶一个道歉?
1
管轶是病毒学教授不是医生,“逃兵”的一说根本是无稽之谈。武汉医务人员再紧缺也不会把武汉病毒所的研究人员推上一线当医生来使用。
管轶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1月21至22号在武汉的经历,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奈失望和隐忍的愤怒。这是一个正直科学家对事态深感不安的本能反映,並无不当。
令人不解的是有关当事方至今沒有正面回应释放善意,反而给他扣上“逃兵”的帽子诬名化,真让公众大跌眼镜。
我们欠管轶教授的何止是一声“道谦!”
2
问答老度论战疫系列文章之第29篇:
管轶,1962年生于江西宁都,医学微生物学专家,英国皇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于崇光基金教授席(病毒学)、新发病毒性疾病学讲座教授,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流感研究中心主任,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所长、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主任。
当年,SARS肆虐,钟南山一战成名,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在钟南山背后,还有管教授,也照样功不可没。
2003年,正是管轶团队最早分离出SARS病毒,率先证明果子狸是SARS的直接来源。随后,广东开始全面剿杀果子狸,最终斩断了病毒的传播链,使那场战役取得了最终胜利。
3
道歉不道歉并不重要,也没有必要去拿“逃兵”这个管轶自嘲的语言喋喋不休,而应该把精力放到新型冠状病毒的追根溯源上。
管轶自从发表了“保守估计,此次感染规模最终可能是SARS的10倍起跳,我经历过这么多,从没有感到害怕过,大部分可控,但这次我怕了”的言论又撤出武汉后,网上线上开始对其评论,有些甚是攻击、谩骂。这是显得有点多余和不应该了。
管轶是微生物学家,他的任务是在疫情发生时去寻找毒样本,然后拿回实验室,弄清病毒持征,找到根治的方法。他不是医生,实验室才是他的战场。他去武汉,没人指示,是为了采集样本。他撤出武汉,是因为没有人配合,没采集到样本。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封关很早、很快,而且洗得很干净,没有提前保留好野生动物,又没有监控,现在很难找到是哪个摊位、哪个野生动物出了问题,也确定不了还有没有其他动物携带了这个病毒。
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通过研究证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当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的,市场并不是发源地。这又进一步增加了溯源的难度。
4
谢谢!他真的害怕了。但怕的不是个人之累。而是一个专业学者的亲身感受∵疫情之…果!
他真的"跑”了!被僵化的现实,对人性的冷漠。以及傲慢的无知所"逼”跑,所"吓"跑。
李大夫之死。直白的描述了现实中的"无奈″!无法将心中的害怕告知众生。其心怕是已压缩到了扭曲程度、、无奈、甚至是绝望!如此中的煎熬只有一颗心知道、、对人生的怀疑恐怕已经不是一个怕字就可以体现的。。
我们的可悲是讥讽…诚信!毁灭…真实!
5
管轶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作风严谨、求真物实,知道武汉有疫情,第一时间来武汉调研交流,可遇到的冷遇和见到的歌舞声平,让他无奈的伤心走了。说管轶是逃兵的国人,真的欠他一个真诚的道歉!
6
管轶是一个香港医生。他没有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权力和义务。他说自己是逃兵只是一种自嘲而已,并不是真正的逃兵。攻击他的人都是垃圾,这些人肆意横行,狗血喷人,是他们的本性使然。
我们,指正常人没有向管轶道歉的理由和必要。那一帮人它们不懂的道歉,道什么歉啊?
7
道歉已经来不及了,而且非常廉价。人愚蠢不可怕可怕的是又愚蠢又固执,那就没有救了。
8
道歉不重要,尊重科学才是最重要的! 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发出的声音不被重视反而遭到谩骂才是最悲哀的!事实证明他的预测是正确的。
9
“让人说真话,天塌不下来。”这是新华网的最新观点。肺炎疫情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可以证明管轶的话都是真话。当初我们嘲弄了他,现在欠他一个道歉。
管轶老师,对不起,我们错怪您了。您和钟南山老师一样,都是我们的英雄![赞][赞][赞]
10
说实话,我挺讨厌那种动辄欠谁谁一个道歉,谁谁一张电影票之类的话,我感觉这种话太过矫情,而且也很虚伪。说出这样话的人,往往都是易怒型人格,喜欢被情绪带着跑,缺乏自己的独立自见,一个连基本情绪都控制不好的人,怎么去谈理性呢?再者说,一个动辄喜欢道歉的人,他的道歉也是廉价且缺乏诚意的。
我是通过财新网的采访报道,看到管轶的对于疫情的评判,我比较好奇他的身份,我担心他是嘴炮,于是又看了一些相关的介绍,看到了他在传染病方面的一些事情,原来他毕业于原来的江西医学院,和饶毅是校友,早在非典时期就蜚声中外了。
管轶的看法刚刚披露即引来大波的声讨,人们讨论并不在疫情的知识层面,而是在人格方面,大家都把管轶看成了“逃兵”,看成是不合时宜的“丧观点”,认为他是夸夸其谈,过分渲染了疫情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恐谎,不出意外,管轶那段时间成了众矢之地,成为了各大媒体和网友的靶心。然而事实来的总是太快,疫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几乎全部符合了管轶的预测预期,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我还是建议,那些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认真看过财新网采访,以及了解管轶在武汉遭遇的人,暂且放下成见,去了解一下他带领的团队,在疫情初期遭遇了什么,当管轶带着满腔热情找到当地官方机构时,碰到了什么,那些人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看到了这一切,你就会了解,武汉的疫情走到现在,偶然中有其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