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韩信造反,能否成功?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韩信造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造反的时间。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稍纵即逝,关键就在于他能否当机立断。

1.如果答应了项羽的三分天下,那么成功几率很大

从刘邦项羽的交战记录来看,除了最后一次垓下一役,每次刘邦都一败涂地,落荒而逃。所以,如果此时,百战百胜的项羽与新秀韩信强强联手,刘邦即便有张良、陈平等谋士,也将毫无胜算。

其实,项羽并非斩尽杀绝之人,从他屡次放过刘邦就可看的出来,除此之外,有军功之人大部分被封侯,所以项羽、韩信联手之后,大汉可能不存,而项羽、韩信将分享天下。

2.项羽死后,韩信立刻造反,还有一点机会

为什么要强调“立刻”两字,因为自从韩信一路高歌,开拓北方战场,刘邦笑在脸上,忧在心头。刘邦自打与韩信秉烛深谈后,对韩信建议的战略大为赞许,再加上剧情完全按着计划发展,国士无双,萧何对韩信的评价绝非戏言。这么厉害的人物如果动了其他想法,刘邦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2

首先要说,在历史的真实情况里,韩信没有造反,但刘邦杀韩信是应该的,韩信死的一点都不冤。如果韩信在蒯通游说下造反,能够打败刘邦的的可能性不大。韩信在秦汉两代是排名第一的大军事家。司马迁评价其为不世出,像孔子那样,几百年才出现一个这样的奇才,天下无双。但韩信绝非一个政治家。

韩信“逼迫”刘邦自己当齐王的时候,蒯通希望韩信被汉三分天下,韩信肯定为自己能不能独立而思考过。如果自己独立,肯定是楚汉齐三国鼎立,但肯定是三国里最弱的一个,韩信先被楚,后背汉,反复无常的小人是做定了。三国若亡,他的齐国肯定是第一个。但韩信肯定不会反、作为一个大军事家,大战略家。韩信应该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虽然领兵打仗天下无双。但其他行政,人脉,综合各个方面自己几乎是白板。在楚汉齐争天下的过程中,自己有可能第一个灭亡,。凭借个人实力很难胜出。兵败身死,身败名裂是肯定的。反之,无论投汉还入楚都会都是最大功劳、该集团获得天下后,他绝对是列土封王。然后就是公侯万代。然后自己就和上古时期的诸多功臣一样,有着自己的宗庙和社稷,子孙后代万世为王。韩信最终倒向刘邦。韩信默认了蒯通计划的可行性,他只是感情上无法接受而已。

首先要说的是蒯通游说韩信造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非韩信的利益,就好比韩信有一个亿,有人游说,我帮你理财,风险巨大,但回报丰厚,但韩信成功,蒯通和韩信共同获利,如果失败,损失就是韩信一个人的。韩信之所以不反,首先就是信心不足。韩信是有力背汉而无心背汉,而不是有心背汉而无力背汉,而韩信缺乏领袖气质和魅力,这不得说,刘邦就是一个极具领袖人格魅力的人。韩信半生孤苦,受尽冷眼歧视,一事无成。连漂母的一碗饭他日后千金偿还,更何况刘邦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予他的重用与厚待,简直相当于再生父母了。韩信谨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再就是作为军事家的韩信应该知道,蒯通是策略看上去很美,可行性很差,可以说是蒯通的一厢情愿,这个策略是建立在项羽不会被盟的基础上、就策略本身而言是为霸的策略,不是成天下的策略。

韩信也不具备造反的条件,刘邦表面放权,实际上刘邦处处提防。曹参和灌婴当时都在韩信麾下,韩信造反这些未必会跟随韩信,中途哗变倒有肯能。刘邦比韩信大26岁。除在军事方面之外,刘邦在各个方都高于韩信。刘邦有沛县的利益集团和新兴集团的拥护,项羽有七国老贵族的支持。韩信没有利益集团拥护支持,也没有自立造反的资本。造反不是韩信一个人的事情,他是一个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韩信从未建立起自己的嫡系班底和亲信军队,刘邦也会允许。韩信拿什么造反自立。将帅之才和帝王之能不是一个概念,韩信还是有些自知之明。

3

山野老人解读两汉三国,与您一起体会历史新感觉!

韩信造反,能否成功?

韩信与刘邦有一段对话:

刘邦闲下来的时候喜欢和韩信聊天。

4

不能,因为韩信离开刘邦集团,他就是个蹭饭,钻人胯下的混混。

秦始皇末农民起义虽然风起云涌,各路豪杰揭竿而起。可是,到最后只剩下两家“楚汉之争”。韩信先投靠项梁后跟项羽,但他在项羽手下官位不过是个“郎中”,爵位不过是个“执戟”,“言不听,画不用”。

后来韩信投奔了刘邦,若不是夏侯婴救了他,那他早就成刀下鬼了。若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要么流浪,要么再回到楚营。不论走那条路。结果不是死路,就是流浪,没有好路。

是刘邦在韩信手无寸功之时,为他搭台拜将,才有了韩信表演的历史舞台,才有了韩信施展军事才能的舞台。

因为有刘邦的汉旗为他聚拢民心,他才有资格招兵,有刘邦的经济实力支撑他的军粮,他才可以战无不胜地当常胜将军。

5

如果韩信造反,韩信可能存在打赢刘邦的机会,但是他这样做的结局会很惨:他不但不可能统一天下,最大的可能是刘邦失败后,韩信被项羽也一起收拾了,韩信会比真实的历史中死的还要早。

不可否认,韩信军事能力很强,能够在手下精兵不断被刘邦抽调的情况下,一路之上灭掉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等等。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韩信的精兵为什么能够被刘邦轻松的调走,那是因为韩信本身就是刘邦的部下,韩信的手下大多对刘邦非常忠诚,除了蒯通等个别人。

项羽的军事能力比起韩信来说,可能更强,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击败几十万秦军主力;彭城之战千里奔袭,三万破联军五十万。在鸿沟和议后,项羽率军东返,刘邦在张良陈平的教唆下,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项羽在准备不足,而且有彭越等人骚扰的情况下,反击刘邦,将刘邦打的大败,刘邦在陈下被项羽包围。刘邦有准备,人马比项羽还多,居然被打的大败且被包围,由此可见,项羽的军事能力有多么逆天。

这个时候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给了韩信、彭越极大的好处,两人才依约出兵,合击项羽,最终在垓下打败了项羽。如果这个时候韩信不出兵或者反叛刘邦,将是韩信打赢刘邦的最佳且应该是唯一时机。

本来刘邦和项羽相比就稍稍处于下风,如果韩信再反叛,劣势更明显,而且如果韩信反叛了,彭越和英布也就不会再遵照刘邦的命令来合击项羽,那刘邦就会彻底崩溃,运气不好,刘邦兵败被杀,运气好的话逃回函谷关以西,暂时靠地利进行固守,天下重新陷入分崩离析。

6

韩信其实在“造不造反”上徘徊过,但优柔寡断终究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韩信造反成不成功,要分两说,在不同情况下造反,结果会完全不同。

韩信如果在做齐王时搞独立,天下就会三分

当韩信征战齐地时,向刘邦要了个“齐王”当,齐国大地被韩信彻底控制,此时,是个绝佳的独立机会。

7

如果韩信造反也不成功,因为缺乏文武辅佐,孤掌难鸣。

8

韩信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是如雷贯耳般有名,他被称为“兵仙”和“国士无双”,从刘邦破格提拔韩信为大将军,到韩信攻破赵国被封为相国,到韩信拿下齐地被封为齐王,垓下击败项羽后,韩信又被改封为楚王,最后因为有人告韩信谋反而被贬为淮阴侯,王、侯、将、相韩信一人独得。

韩信被封为齐王后,他的谋士蒯通劝说韩信脱离刘邦自立为王,蒯通的理由是:韩信已经成为独立于项羽和刘邦之外的第三股力量,韩信帮谁,谁就能夺取天下,而且只有自立才是韩信能够生存的唯一机会,如果不自立的话,将来天下被刘邦统一后,你韩信难免会因为功高震主而被杀。

韩信

但是,韩信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韩信的理由非常简单,他对蒯通说:

汉王给我待遇非常优厚,他把车子给我坐,把衣裳给我穿,把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饭,要为人家的事业效命,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9

理论上,韩信有两个机会拥兵自立。一次是在他平定齐地之后,向刘邦求封齐王的时候,当时刘邦如果不肯封韩信为齐王,他可以自立为王。第二次是在他被降封为淮阴侯之后,他已经明知道刘邦对他非常不满了,所以他也有反叛之心,陈豨反叛就是在他撺掇之下才发动的。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有机会而已,事实上,这两次都不是什么他自立为王的好机会。

先来说第二次,也就是在刘邦将他降封为淮阴侯之后,陈豨造反,刘邦率兵亲征,这对韩信来说,算是一次机会。但这个机会其实压根不能算什么机会。因为这时候他手里已经完全没有兵了,汉军主力也基本上都被刘邦带去征讨陈豨了,韩信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拥兵,自然也就没有可能自立为王了。

那么第一次是不是一个好机会呢?回答同样是否定的,并不是什么韩信自立为王的好机会。 韩信被刘邦筑坛拜将,率军出征的时候,他所带领的军队都是刘邦交给他的汉军,其中刘包括汉军第一高级将领曹参。除了曹参,还有夏侯婴等一大批从沛县起兵就跟随刘邦的将领。因为军队是这些人直接率领的,韩信是通过指挥这些将领来指挥军队的。如果这些将领拒绝服从韩信的命令,那么韩信就指挥不了这支军队。

问题恰恰就在于,这些将领之所以服从韩信的命令,跟着他评定赵地和齐地,都是因为刘邦命令他们服从韩信的指挥。因为这些人都是砀泗元从功臣,资历很深,而韩信加入刘邦阵营比较晚,资历比较浅,他们未必肯服从韩信的命令,所以刘邦才搞了筑坛拜将的仪式,郑重的把军队交给了韩信,命令他们服从韩信的指挥。

10

不能。

韩信这个人的性格存在很大的问题。简单点来说,就是犯了很多名将都有的毛病,那就是自视甚高,当然人家有自己骄傲的资本,毕竟大战略家。这个性格缺陷,使得韩信在刘邦阵营缺少朋友,而依附自己的人,也没有几个真心实意的。

一个人能够成大事,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韩信成为齐王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他走向败亡的结局了。

时代已经容不下异姓王了,如项羽那样人,在分封诸侯以后,同样把屠刀举向了异姓王,何况刘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