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甄嬛传》里,果郡王的生母太妃,在宫斗中是怎么...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舒太妃是先帝爷的宠妃,是果郡王允礼的生母。说起舒太妃这个人,在整部剧的前半段都只是闻其人,而不见其人。直到甄嬛出宫,一次外出偶然路径一座安栖观,观众才得见她的庐山真面目。

先不说这部剧所反映的雍正后宫斗争有多激烈,历史上康熙皇帝晚年,后妃勾结皇子九王夺嫡那是多么的惨烈啊!最后是太后和雍正胜出了,参与的人哪怕的皇子都不是死就是被幽禁了,不要说后宫那些先帝的妃嫔了,为什么舒太妃能安然活着呢?总结一下,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

首先先帝在时,有先帝的宠爱是最大的保障。

在剧中有多处细节体现舒太妃和先帝爷感情至深。比如长相思琴和长相守笛的存在,那时舒太妃当年初入宫时,先帝特命人制定赠与的;荒芜冷清的桐花台的存在,这里是先帝特为舒太妃建的,上面还画满了合欢花;甄嬛推荐安陵容给皇上后,自己落寞走入迷局后,果郡王用她母亲曾经受宠的经历劝说甄嬛放宽心,集万千宠爱未必是好事;太后也曾拿先帝专宠舒妃的例子告诫皇上不要过于宠爱甄嬛以致后宫怨愤。

这些都可以看出先帝对舒太妃的宠爱,是其他妃子远远不及的。后宫多残酷,有皇上的庇护谁也没辙。

其次,舒太妃这个人也算是淡泊名利的,她只是看重她与皇上之间的感情,不在意荣华富贵与皇位。她和自己的儿子果郡王也并没有参与夺嫡之争中,果郡王当时只醉心在书画上。正是这种不争才没和皇上太后结怨太深,才得以保全了下来,否则必定没有好下场。

最后就是先帝一驾崩,她就归隐退出以求保全自己和果郡王。

小说原著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先帝驾崩之后,舒贵太妃恸哭不止,几度欲要殉先帝而去,幸好宫人们发现得早被救了下来。宫中妃嫔虽然从前对舒贵太妃时时埋怨、诸多不合,却也十分感动,连外头的臣子都知道了,盛赞舒贵太妃大义。太后也十分感动,而此时舒贵太妃亦自请出家为先帝祝祷,将十七王爷托付给了太后抚养。太后感念舒贵太妃一片心意,又说太妃养尊处优,自然不能和甘露寺众尼同住,所以特意建了安栖观给舒贵太妃独自居住,于是命她出居道家,而不是进甘露寺修行。太后又怕旁人服侍太妃会不习惯惹太妃生气,于是就让太妃的贴身侍婢一同跟了去住。也是太后体谅舒贵太妃的心思。自然,舒贵太妃若无大事也是不能随意离开安栖观一步的。”

2

在《甄嬛传》中,果郡王的生母是舒太妃。这位舒太妃的宫斗过程应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舒妃;第二部分,她是隐忍自请出家的舒太妃。

在后宫中任何一个人成为宠妃,靠的绝对不会只是温婉与贤德。在舒太妃的身上,同样有着谋略与手腕。

这个女人绝对进退有度,她看待事物比后来的太后要通透得多。在得失之间,舒太妃的选择干净利索,从不拖泥带水。

而先帝对这位舒太妃有真情,先帝对她的保护,帮助她挡掉了在前期宫斗过程中,后宫的大多数血雨腥风……

一.舒妃时期,舒太妃是宠妃,却并不居高位

3

一部真正精彩的电视剧塑造人物是多面的,如果所有人物都是正面描写,整体情节也就失去了韵味。只有从某些简短的片段就能推断出背后的很多故事,才是成功的人物塑造。《甄嬛传》里就有多处这样的人物描写,比如纯良又深的皇帝宠爱的纯元皇后,比如跋扈又有军功显著的敦亲王,比如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这些人物在剧中出现时间并不长,镜头不多,大部分是通过第三人的回忆和讲述让观众能猜到人物当年的风采。

首先,我们来看看果郡王生母是什么样的人。从太后提起舒太妃的语气以及果郡王描述先帝为了舒太妃修建桐花台,桐花台上绣满合欢花,可见先帝在世时,舒太妃非常得宠。且舒太妃出场不多的几集里,可以看到舒太妃貌美心慈,为人祥和睿智、知书达理,从某个层面来说,和甄嬛还是相像的,都属于有才有貌有德的女子,温婉又有力量,张弛有度。

在本身有美貌有智慧又有先帝宠爱的前提下分析,这样的女子在后宫要么别被人嫉妒攻击害死,要不恃宠而骄仰仗恩宠最后适得其反落寞终生,要么就是以极高的智慧活了下来,舒太妃显然属于第三种。舒太妃生下了果郡王,而且教育得果郡王温润尔雅,先帝曾经想立果郡王为太子,骑射和诗书都是自己亲自调教,这一点让皇帝非常忌惮,耿耿于怀,可见舒太妃和果郡王在先帝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本身也是有一些手段的。

从皇帝口中可以得知,当年群臣反对果郡王为储君,又觉得是汉人之女,皇帝和天后联合夺位,九王夺嫡确定了王位的继承人,这个时候果郡王上位无望,眼见着数位宗亲被圈进,舒太妃和果郡王使出了历史上非常高明也非常难得的招数保全自身。舒太妃出宫修行,从此舍弃荣华富贵,也彻底从朝局中抽离,保全了自己安危,也减少了皇帝对果郡王的忌惮。果郡王在舒太妃的调教下也选择隐藏锋芒,明明是文武全才,看事情洞若观火,却偏装的醉心诗书、不理政事。皇帝在肃清年羹尧、敦亲王势力的时候重用果郡王,显然是对果郡王放心的,如果不是甄嬛的存在让果郡王乱了分寸,果郡王应该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

这种隐藏锋芒的做法厉害到什么程度呢,纵观历史,没有几个成大事者是一帆风顺、张扬跋扈就走到最后的,大部分都是找准机会起势,在此之前都装作无辜无能的样子,在隐藏锋芒期间,可能会遭受侮辱和轻视,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心,以及坚定的信念感,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一旦爆发,会让众人惊讶。

4

5

能在太后这样宫斗高手的手下存活下来实属不易,但还好舒太妃做到了。存活的原因主要是先帝的宠爱和恬淡的性格,以及适时的明哲保身的举动让她和果郡王得以在宫斗中存活

在宫中能够存活,最重要的因素便是皇上的宠爱。剧中太后曾经说过,舒妃曾经在先帝时得到过专宠,可见当初舒太妃有多么得宠。后来还有了十七爷,更是得先帝喜爱。舒太妃也很有才华,先帝在世时两个人经常琴笛合奏,才有了后来的长相思和长相守,两个人属于精神上高度共鸣的结合,感情深厚无比,那么先帝在世时自然是无人敢动舒太妃

其次,舒太妃性子恬淡,却能动晓大局,剧中为了众人的安全,故意隐瞒果郡王甄嬛孩子的身世就可以看出来她是个能为大局隐忍的人。这样的性子对其他人也没有太大威胁,所以太后并没动手除掉

6

7

谢谢邀请。果郡王生母舒太妃之所以能在宫斗中存活下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原因之一——先皇宠爱。有皇上的恩泽庇佑,其他人自然不敢动舒太妃。我们如果留心,不难发现,剧中太后多次提到淑妃专宠六宫。这一点从皇上送给她的长笛长相思和古琴常相守就可以看出来。

通过剧中老年舒太妃看,她看上去优雅高贵,不难想象出她年轻时一定是一位美人。这样的美人得到皇上的宠爱,也不足为奇。

2.舒太妃本性恬淡,不在意后宫争斗。原著中说,先帝在世时,舒太妃深受宠爱,先帝去世,舒太妃悲痛欲绝,几欲殉情。被众人阻拦之后,她不贪恋宫中的荣华富贵,离宫修行以寄托哀思。由此可见,她性格比较平和,舒太妃虽得宠,却并非蓄意争宠。一个性格安和、善于隐忍的人,即便得宠被嫉妒,想必也不会树下许多死敌,因此能在人人心机深沉、明争暗斗的后宫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

8

果郡王的生母太妃是在先帝的呵护与爱中存活下来得。

我们知道皇帝一直对果郡王青睐有加,真正决定杀了果郡王的原因是怀疑果郡王与熹贵妃有染并且有意于皇位。

在前面甄嬛还对皇帝有感情没有去甘露寺的时候,皇帝曾不只一次的表示过果郡王的骑射是先帝亲自所教,皇帝还为此嫉妒不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先帝宠爱果郡王,而为什么先帝如此宠爱果郡王,甚至超过了皇帝呢?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可能是因为爱屋及乌,喜欢舒太妃(果郡王母亲)的原因吧。

其次,还有线索表明先帝的确对说太妃过于宠爱。长相思与长相忆是一琴一笛是先帝赐给舒太妃的。这说明了什么,先帝在世时一定与舒太妃琴瑟和谐。两人的感情一定颇深,不然不会这样。

再有,先帝死后,舒太妃不愿意留在宫中而独自去了凌云峰。更加说明了舒太妃对待先帝的感情有多深。

9

谢谢邀请,刚刚看了其他四位的答案,说的很在理,小编就根据自己的理解统一综合一下,希望思路比较清晰,可以把其中缘由讲清楚。

一、先说说果郡王母亲的背景与人物历史依据

1、人物历史依据

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这部剧其实是以清朝乾隆-雍正年间为背景编写的。甄嬛入宫时的皇帝即是雍正。果郡王母亲舒华妃原型是纯裕勤妃,深受雍正和乾隆的尊敬,先后赐其尊称。

10

谢谢邀请

我认为其实果郡王的母亲才是《甄嬛传》里最大的“阴谋家”了吧!她甚至策划要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登上帝位!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她是如何“处心积虑”吧!

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

舒太妃是除了当今太后之外,唯一一个能得善终的先帝的女人,表面上是说舒太妃因为太过思念先帝,才到甘露寺修行的,实则是因为害怕当今太后上位之后,“除了”她这个妃子罢了,想想曾经舒太妃独得先帝“专宠”,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如果没有一定的手段,能得到皇帝的专宠么?爱屋及乌当她生下允礼之后,更是深受先帝所爱,只可惜允礼生性洒脱,不爱这帝王之位,为了保住允礼不受雍正皇帝的猜疑迫害,自己才选择上山修行的!

初见甄嬛时,舒太妃说是对她一见如故,并极力推荐自己的儿子允礼和甄嬛,使用长相思和长相守合奏和鸣,想想舒太妃真是心思缜密,儿子允礼大清堂堂果郡王爷,天下女子要谁不好?非要一个生过孩子还被皇帝“遗弃”的女人不可么?其实不然,舒太妃明知皇帝还是爱着甄嬛的,便借机让自己的儿子和甄嬛走到一起,待到甄嬛再次得到皇帝宠爱之时,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