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福州八岁小学生质疑《羿射九日》?
1
感谢“小西”我来这个问题。
今年6月,福州一个八岁的小学生针对语文课本中《羿射九日》这篇文章,问妈妈:“文章前一段描述的‘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却说到‘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江河都干了,还怎么蹚?”这位小学生的妈妈认为儿子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便把孩子的质疑发到网上,结果引发了热议。这件事后引起了教材编审组的注意,并承认确实存在错误。
质疑被俗气的嘲笑给湮灭了,因此,质疑精神更可宝贵。
质疑精神是求学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标准答案已经让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失去了质疑的勇气。因为谁也敢质疑便稍不小心会招来嘲笑,甚至有点痴人说梦的意味。但是当福州一个八岁小学生质疑《羿射九日》,后被求证质疑有理时,这时便齐刷刷地把敬佩的目光投向这个小学生,吸睛恰证明了质疑精神的可贵之处。
2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今天下午看到这个报道时,回想起自己的小学生涯,感觉差距非常大,现在的小朋友真的聪明。
记得小时候我们也学过《羿射九日》的故事,还看过后羿射日的动画片。神话故事中的后羿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射掉10个太阳中的9个,拯救了人类。
但是,小西还听过盐城老家另外一个说法,盐城市的射阳县据传是因精卫填海、后羿射日而得名,甚至还有一处景点-后羿公园。老人们常说“射阳”二字可不是乱起的啊!
3
感谢小西博士的。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收录了这篇神话故事《后羿射日》,我用手机给大家把原文拍了下来。朋友们先看看原文。
4
对什么事物都感到新鲜,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幻想,对什么结果都有一定的怀疑。这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小孩子区别于大人的沉稳的一种明显标志。
在我看来,拥有一种质疑精神,应该是人一生的财富,更应该把它作为,平凡人与伟大人物的一个重要区别。
第一,质疑是打通无限科学领域的一把钥匙。
牛顿通过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那么一个繁妙的世界;阿基米德,通过一缸洗澡水,诠释了浮力的真谛;陈景润通过哥德巴赫猜想,去遨游数学的无穷世界。
这一个个的质疑已经向我们表明,人的进步就是从质疑当中来,没有质疑,就永远停留在自己的原点上。
小孩子更是一样,充满质疑的小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收获自己想要的无限东西。
5
【事件梗概】
据报道,近日,福州一名8岁的小男孩提了个问题:二年级课本有篇文章《羿射九日》,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羿是怎么蹚的?这个问题,被妈妈何女士晒到朋友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人民出版社做出回应: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6
感谢小西博士。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这个问题。现在的小孩从小就补充DHA,效果怎么样?效果太明显了,福州八岁小学生质疑<羿射九日>用词的不合理。具体是怎么回事?
原来,该小朋友阅读课文时发现,在课文中,前面说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后面又说趟过九十九条大河?问题来了,河水都干了,他是怎么趟过去的呢?后羿是怎么趟过去的叶秋不知道,但老师是怎么过去的叶秋知道,老师是晕过去的。??该问题老师也没有答案,老师也是高手,首先肯定了小朋友的钻研精神,祖国的未来是你们的,你很不错,说不定将来能评上和院士什么的,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老师也不能告诉你。首先给老师点个赞,不能就实事求是,这么多孩子被问倒一两次不丢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压制孩子的质疑精神那才丢人。
说实话,羿射九日叶秋记得小学时也学过,当时看的热血沸腾,心想自己能有后羿的本领就好了,哪个坏蛋敢不服,射他,至于趟什么的,完全不在视线之内啊,很羞愧,给小朋友的质疑精神点个赞。事情到这结束了吗,怎么可能,小朋友回家去问妈妈,妈妈是第二个被KO的,干脆利落,专业的小学老师都解答不了,妈妈怎么能是这个问题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好发到朋友圈,朋友圈里是这个样子的
有的人开始点赞,有的人说大河可以没水,是的,晒干了,我问你河没水怎么趟你非要告我大河可以没有水,信不信咱们可以一问一答一晚上,有的人实事求是,明确说这是个BUG,多么坦率!也有大神,找出原版,有后羿射十日的故事。但翻过九十九座山,趟过九十九河什么的是后来人加上的(没错,就是语文教材组的专家们),本来这只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来突出后羿的无边神力(要不小时候叶秋怎么会看的热血沸腾呢),本没有什么问题,但一个趟字悔全局啊,小原版这位大神是不是小时候也有过疑问然后自己去查过??
7
感谢帅小西兄。
8岁小孩就敢于质疑语文课本,这个孩子出色的思维能力真是令人拍手称奇,令人刮目相看!
部编语文课本作为全国通用教材,使用者何止千万,使用这本教材又何止是学生,还有众多的老师、专家,竟然只有这位小朋友发现了问题。
是这小朋友太过优秀,还是其他人太过迷信权威,从来就没有想到怀疑教材的疏漏呢?不过一般人都不会去怀疑教材,因为教材编审都是学界权威。正因如此,这个孩子的品格更值得称赞。
这个孩子对语文教材的质疑,让我产生许多感想。
8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答疑
这个肯定是瞎扯,当然,咱最擅长瞎扯了。要是一个家长连个孩子都扯不过,那就别混了。
先看起因:
2019年6月,福州的一名8岁小男孩提出一个问题。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本有篇文章《羿射九日》,前一段描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却提到“蹚过九十九条大河”,逻辑上的错误就来自江河干了,怎么蹚?在孩子妈妈发到网络上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这个故事呢,说的很好,又漏洞百出。
9
没有水,后羿要去射日,如何蹚过河?
这是一个八岁男孩之问!
读了课文巜羿射九日》,他问妈妈——
"文章前一段描述的‘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却说到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江河都干了,还怎么蹚”?
母亲觉得有理,将她的疑问晒到了朋友圈,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的热议。
10
谢谢小西老师的。
福州八岁小学生质疑《羿射九日》后,在网络上有很多的评论,针对这质疑事件,我有以下几个思考,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一、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些质疑,也鼓励家长多多参与。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大家都喜欢听话的学生,所有的问题,答案永远是划一的,因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依赖性比较严重,能够独立思考,挑战权威,似乎极少见到。
福州八岁孩子质疑这篇神话,其实在现实中都是普通存在的,每个家长试想一想,你的小孩子在家里,当他读到《狼和小羊》,《丑小鸭》等寓言或者童话,难道他不问你很多个“为什么,为什么”吗?但作为成人的家长,我们会把它当问题反应到网络上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