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如何看待评价里面的“槛外人”妙玉?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林黛玉的叧一种生活的影像。

妙玉生在一个大富大贵之家,和四大家族有旧。

妙玉家族遇到危机,有人觊觎她家的财富和权力。

妙玉的父母为了妙玉,先是买了替身,但当形势危急吋,就偷偷转移了财产,宣称妙玉出家,妙玉的师傅是可靠的,了解情况之人,当发现有危险时,就带着妙玉去了京都。此时发生第一个不测,妙玉的师傅死了,遗言不让她回南,说京城才是归宿,果然恰逢贾府请拢翠庵掌院,王夫人听说是妙玉,立即站起来说,马上去清,并答应发贴子,说明两家早已熟悉。

在大观园,妙玉自己有不扉的身家,有自幼跟随的仆人、丫鬟,只是挂了个出家人的名义,与贾府诸人来往甚少,拢翠庵变成了世外桃源,而妙玉在这种富贵且自由的生活中,养成一身公主病,一切随心,名为佛家,却喜庄子,琴棋书画是她必修的功课,她自己不认为自己是佛门中人,而认为是闺阁中人。邢岫烟批评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别人的看法在她这个有独立经济能力,万事自己可做主的人来说,都是无稽之谈。

2

我觉得可以把人分成两种,喜欢妙玉的和不喜欢妙玉的,就像相信中医的和不相信中医的,反对转基因的和不反对转基因的。。。

妙玉刚出场时,就显得矫揉造作,贾府请她去,她说豪门必然以贵势压人,她再不会去的,王夫人在这个时候显示出难得的理解力,说她是千金小姐,自然矜贵点,我们下个帖子请她吧。

一个帖子就能证明这个豪门不会以势压人了吗?当然不会,从这一刻的妙玉身上,倒是能看出某些知识分子的可笑,他们的各种拿大,不过要人家一个好脸色,而王夫人是熟稔这种心理的,轻而易举就给摆平了。

妙玉的正式出场,也不招人喜欢。她不待见刘姥姥没关系,黛玉她们也不待见刘姥姥,但是,黛玉只是随口刻薄一下,妙玉则显得用力过猛,而且贬低刘姥姥的同时,还要竭力抬高自己,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不让拿进来,宝玉善心一动,说不如送给那穷老婆子,妙玉还骄矜地说,还好是我没用过的,不然砸了也不给她。

当然,她最招人烦之处,还是她对于黛玉的出言攻击,黛玉问她他们喝的水是不是雨水时,妙玉出口伤人,说,你这么一个人,竟是个大俗人。喂,是你人家来喝茶的好吗?人家来了就是你的客人,就意味着对你的不设防,这样说话未免太有失礼数。

3

关于妙玉的身世和结局,应该是红楼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可与元春之死,秦可卿之死并列,今天我们分析下妙玉结局。

分析红楼人物结局,就不能不精读第五回,因为这一回里曹公做了“剧透”,提前交代了主要人物结局。先看妙玉的判词: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我们知道,金陵十二钗判词,紧紧围绕人物生平和结局展开,一般而言,前两句是人物性格的描述,后两句是人物结局的交代。照此理解,结合前八十回文字可知,妙玉是“身在空门,心在红尘”的一位女子,她有世俗之情,这种情包含了亲情,爱情和友情,这是判词前两句的意思。

后两句事关妙玉的结局,照判词理解,意思很明显:妙玉最终没能守住空门,甚至没能守住自己清白之身,最终陷入淖泥之中,一生坚守的高洁被污。这一点可以在她的曲词中找到对应。

4

《红楼梦》里读妙玉,其实有16个字就可以评价和概括妙玉:身在庵堂,心属红尘,高洁如玉,质本凡俗。借用《红楼梦》里的判词,便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四句判词便概括了妙玉的一生。

妙玉自幼因为身体病弱,早早进了庵堂修行,是戴发修行的居士。因为出身仕宦人家,大家门庭,又自幼跟着师傅修行,深结佛缘,所以养成了她德性高洁,心性高雅,看不起俗人;又因为早早失去了父母双亲,在空门寂寞中长大成人,所以又养成了她孤僻高傲的性格,与任何人都不大合得来。又因为她天资聪慧,才华出众,诗赋书茶无不高人一筹,所以总是倍感曲高和寡,无人能与之相通,用宝玉的话说:万人不入他的目。

贾府修建大观园后,她被王夫人邀入栊翠庵,重逢邢岫烟,又与黛玉、惜春交好,加上宝玉,似乎有了几个性情相投的闺蜜及好友,但其实在她心里从没有真正看起过这几个人,这只是“退而求其次”的交往。她与邢岫烟只是因为有半师之缘,师生之谊,两人可以说些体己话儿,但是她内心并不一定推崇邢岫烟,邢不是可以与她心灵交汇之人。她与惜春似乎有些共同语言,二人在一起可以谈经论佛,坐而论道,但是却不可以交心,惜春身上的烟火味与她的心性不同,二人有着天性的差距。黛玉与她一样,心高孤傲,可妙玉的高洁孤傲更比黛玉高上几分,所以她与黛玉也无法真正深交,以致黛玉从心底也对她有几分疏远。真正能让妙玉有几分心缘的只有宝玉,但这又夹杂了几分儿女俗情,这只是妙玉心中的微妙情愫,宝玉对妙玉却不敢有一丝儿女情愫,因为在宝玉眼里,妙玉高傲的“万人不入他的目”,所以宝玉始终也没有与妙玉产生过心灵的共鸣。

5

这是个很难的问题。

妙玉也是出生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她的举止言谈也可知她出身不俗,但她寄养在贾府,也没一个实亲血缘依仗,她的任何苦乐也无人实际体察,除了宝玉。

由此在她的孤独中更添了几分傲气与怪癖,她清高到不分场面与人物身份,洁癖到不尽人情,言行伤人!地如:刘姥姥仅用她茶杯喝了口茶,她就不顾一切,要砸掉上等宫窑茶杯!

至于曹雪芹塑造妙玉这一人物用意,真一言难说清楚,我认为她的庙堂修行,着实要修修那极端脱离人间烟火,不尽人情的薄凉之心!

6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红玉,带玉名的不多。妙玉,是《红楼梦》中带玉字的一个另类人物。刑岫烟说她‘’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岫烟虽与妙玉同为邻居几年,关系也较旁人好,但这个世俗少女,却一点儿也未理解带发修行青春少女妙玉的内心。

妙玉生于‘’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因为‘’从小生病‘’,家里买了许多‘’替身儿‘’替她出家都无效,最后‘’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可见她的出家修行,实非其本愿。不然,她的命运与生活中的许多官家小姐一样,知书达礼,嫁个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也未可定。然天公不作美,她无奈出家。

‘’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家人的身份,掩饰不住妙玉青春妙龄少女芳心。‘’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的遭遇,‘’苦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的苦闷,‘’谁解其中味‘’?林黛玉在外婆家都还感觉到‘’风刀霜剑严相逼‘’,妙玉一个异乡‘’槛外人‘’,是‘’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的草木皆兵,更感觉周围尽是吃人的恶魔猛兽。只能从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中得到一点点的解脱和慰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她作为一个出家人的真实写照。身处‘’膏梁锦绣之中‘’‘’花正浓、粉正香‘’的花花世界贾府大观园环境下,周围的一群鲜活灿烂如霞的少女,其中更有一个英俊少年郎,妙玉的心被严重扭曲。借嫌刘姥姥的脏,亲手把‘’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槛内‘’青灯古殿人将老‘’,栊翠庵门外却长着‘’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等待着宝玉‘’笑欣欣‘’取了回去,‘’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如果不是修行,她也可以大大方方爱上这个白马王子的;如果不是尼姑,她可以在贺柬上直接删掉‘’槛外人‘’而写上‘’妙玉恭肃遥扣芳辰‘’。

孤僻鲜明的个性,使妙玉‘’‘太高人愈妒‘’。‘’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但大观园,她终究还是进去了。王熙凤去铁槛寺,老尼静虚领着徒弟出来迎接。但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到大观园到庵内,却不见妙玉恭迎。除了对贾母亲手捧上一杯贾母喜欢吃的‘’老君眉‘’茶外,便带着黛玉宝钗喝‘’体己茶‘’去了。甚至元妃省亲到大观园"佛寺‘’烧香拜佛,也不见妙玉出来照应侍候。所以李纨会说‘’可厌妙玉为人。"压抑的环境,逆反的心理,使妙玉"过洁世同嫌‘’。只有在中秋之夜,黛玉湘云联诗被妙玉撞见,邀入庵中品茶,‘’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快天亮了‘,’‘’妙玉送到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才显妙玉的真性情和高雅的才情。如此出身如此才情如此际遇,恰与黛玉惊人相似。

7

这些问题,本砖家最拿手了。

正册判词之妙玉: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金陵十二钗正册者,都是贾府的家人也。唯妙玉一个外来人,凭啥能上金陵十二钗正册?难道你不觉得很困惑吗?但你若真以为她是外来人,那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她虽是外来人,却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家人,连康熙的儿女们都得喊她祖母。你道她是谁?这话还得先从苏麻喇姑说起。

8

妙玉:黛玉的另一种可能

世人不喜妙玉,多因其“孤僻”“怪诞”。即便是与她交厚的邢岫烟,也笑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其实这句话虽不友善,却说中了妙玉的为人:她没有把世俗中的道理当作道理,她活着,自有她一番道理。她的小道理与外面的大道理相违和,像李纨、邢岫烟这样循规蹈矩的女子无论如何不能理解,所以将她归入“放诞诡僻”一流,连一向对人厚道的李纨也直言不讳:“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

妙玉的另一处“硬伤”,是她对宝玉的留情。既然出家,就不应该再有非分之想。妙玉既自视清高、目下无人,就该自己尊重,维护好自己清清白白的形象,而她竟把持不住、走火入魔,岂不是太假装正经、徒留笑柄。

9

第十八回 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林之孝家说"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 方才好了……如今父母俱已亡故, 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 "侧面描写了她同黛玉如出一辙的身世才学,甚比黛玉更胜,才貌脱俗,漂泊无依的闺秀。

第四十一回 拢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正面描绘妙玉心细如发,顺情敬老,谙世故又厌世故的矛盾性格。布体己茶时,道"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宝玉央告将茶杯予刘姥姥,她说"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正面突出了妙玉"过洁世同嫌"的小姐脾性,无父母依傍没有亲密关系概念,自我保护意识强,加上后天固步清修,故拒人千里。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宝玉喜接"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贺帖,偶遇邢岫烟得知"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可见妙玉愤世嫉俗,不伏时势,非亲富贱贫之流,念旧钟情之人。"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成就了她茫茫大地草芥女子洒脱又悲冷心态。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黛湘中秋联诗收尾时,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续诗后,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 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前后对比展现了妙玉豆蔻初萌对情(亲情友情……)渴望而不敢求的冲撞心态,才情横溢可谓艳压群芳,逻辑思辨清晰严谨。

妙玉的孤僻人皆罕抛却仙论是周围世情淡漠造就的,恃才傲物是知己难觅的悲鸣,曲高和寡是才华超众和自我中心的合体,她徘徊槛内槛外的矛盾性格是仙缘强加于青葱凡胎的不能承受之重,本该无忧无虑撒娇的年纪却因仙劫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10

在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中,妙玉是唯一的一位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无甚关联,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之列的,这又是因何呢?

首先,我们先从命名上来看。贾府中,宝玉一辈中以玉字为行辈部首(贾琏、贾环等),但唯独宝玉单独以“玉”字命名,除去其化身甄宝玉,又唯与黛玉、妙玉通用一个“玉”字命名,其他人不可乱用“玉”字命名,有个丫鬟原名红玉,贾府说其犯了宝二爷的名讳,硬是将红玉改成了小红。

从这一方面也说明,红楼梦中的人物命名绝不是随便的,而是极其讲究的,是有命运相关联的。宝玉、黛玉、妙玉三人在性情上极为相似,只是妙玉要走的更远,妙玉似乎是黛玉、宝玉的加强版。在妙玉看来,黛玉也是位俗人。窃以为这是妙玉对黛玉带有几分嫉妒心理,从书中可以看出妙玉是喜欢宝玉的,而宝玉超俗的境界水平显然是与黛玉差不多的,那视黛玉为俗人也等似视宝玉为俗人,这显然与钟情於宝玉是相矛盾的。

我们再看《红楼梦》中关於妙玉的判词及词曲;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词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的词牌名叫[世难容]:其实,这“世难容"的又何止是妙玉一人?即便宝玉、黛玉这般的性情,又何能容於那世俗的社会?这才是宝黛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宝玉与黛玉都是无法直面生活的琐碎,而依靠大家族的庇荫才得以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