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清明节的形成应当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是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所设。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因讨伐骊戎得到了一个美女,此女被称为骊姬,很得晋献公的宠幸。尤其是骊姬为晋献公生下儿子奚齐后,更是被宠幸的无以复加。骊姬为了让儿子奚齐称为储君,于是对晋献公的其他三个儿子申生、重耳和夷吾展开了阴谋,尤其是已经被立为储君的申生。

在骊姬的枕边风攻势之下,晋献公先后将申生三兄弟分封到了外地,骊姬又向晋献公各种进谗言,陷害储君申生。申生被逼无奈之下最终选择了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眼见大哥被逼死,深知骊姬根本不会放过自己两人,于是不等骊姬下手,二人便逃离了晋国。

2

清明——天清地明。

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时正是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大地一遍绿意,天清地明。此时节是最佳的游春赏春踏春的好时光,所以清明节亦可称之为"踏青节″。清明节不是纯粹的节气,而是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且借此日子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纪念,寄托哀思。按照习俗,人们要带上果品食物和纸钱等物品,且果品食物等供祭于亲人墓前,之后焚化纸钱,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将所带食物食之。

按现在来说:清明节就是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节日。

塞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为纪 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相传介子推是当年晋晋国的贤臣,在晋文公逃, 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后,渐渐淡忘了介 子推,介子推和年迈的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后来晋文公 亲自到隐居的山中寻找。介子推不想为官。文公令手 下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 母亲烧死在深山之中。 大家为纪意介子推。各家都禁 禁烟。,以吃吃塞食为主,與寒食食品包 括寒食粥、寒食面、各种熱食制品。

3

此问题不够严谨,有点瑕疵。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才比较合情合理。清明节则是农历廿四节气之一。是春夏交界的一个重要界点。这时天地清朗,山明水秀,万物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焕发无限生机。人们信步在绿地野花丛中,尽享大自然的恩赐,体现人与自然历来就是和谐共处,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故清明节也称“踏青节”。

寒食节始于春秋时期,有典故为证:

相传晋献公因征服一个叫俪戎的小国,获得不菲的战利品。其中包括一名叫俪姬的美女,长得花容月貌,生得出水芙蓉一般。晋献公便纳为妃。因为非常宠幸,不久便生一子。自古红颜多祸水,不久祸起萧墙。于是俪姬为自己的孩子打起了储君太子的主意,在枕边风的扇动下,昏君晋献公将三子全部封分外地,然而恶毒的俪姬并不甘心就此善罢甘休。用莫须有的罪名挑拨离间,逼得太子申自尽。重耳也只有逼迫外逃避祸长达19年之久。

却说在重耳逃难途中,因为所带的盘缠有限,半途中就花的一干二净。重耳因心情郁闷和日夜奔波,劳累过度,饥寒交迫而一病不起。体质十分虚弱,身边家臣也未曾找到可以为公子重耳强身健体的饮食,于是忠心耿耿的介子推悄悄地将自己大胯上的肉活生生的割下一大块,炖了一碗人肉汤让重耳喝上,不久重耳便恢复了体力,继续过逃亡生活。后来重耳得知此事后,感动不己,心想得我东山再起复国之日一定要好好报达这个大思人。

重耳在外整整过了19年之久的亡命天涯生活,终于有幸回来重新登上君主地位,成为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且说晋文公即位后,大宴群臣,分赏有功之人。所有该封赏的臣子都封赏完了,唯独忘记了在生死垂危时的救命恩人介子推。但介子推是个深明大义,不慕荣华富贵之人。因而带上自己年迈的母亲选择了隐居绵山的闲云野鹤生活。晋文公知道后,自感对不住这位曾经的救命恩人,于是亲自带领群臣上山寻找,可最终没有找到介子推母子的踪迹。于是令人将此山三面放火,留一面让介子推逃出,逼其出山跟自己共享富贵。谁知事与愿违,介子推母子最终没有选择出山,二人活活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4

我是“红雨说历史”,清明节与寒食节并提,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山西,清明为冬至后108天,俗语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节是我们祭祖扫墓的日子,寒食节后一天为清明节,也有清明节前两天或者后一天为寒食节。在山西介休,榆社,太谷这几个地方各有不同。寒食节形成发生的地点就在介休绵山。绵山现在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期间,有一次饿极了,当时吃不上饭,跟随的几个人都没有找地食物。这时候介子推默不作声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汤给晋文公喝,晋文公很感动。

后来,晋文公流亡回国,分封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也无心政治在家侍奉母亲。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决定去找回介子推。介子推当时就隐居在介休,他为了躲避晋文公背着母亲上了绵山。晋文公派人搜索,并喊话说,不下来,我就烧山了。本来晋文公是想用火把介子推逼下来。没想到,这是个馊主意,介子推和老母亲被烧死在绵山上的柳树下。

晋文公为了几年介子推,规定这一天为寒食节,后一天为清明节。这一天人家都少用烟火,不吃肉食,只吃凉菜和烙饼。这个习俗在山西的很多地方都保存。清明节则祭祖扫墓。

文/红雨说历史

5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来历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是晋文公重耳为纪念介子推所设。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中进入了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连日奔波,饥渴难耐,他倒在地上,再也无力站起来了。随臣们找不到吃的,万分焦急,随臣介子推默默无语,他走到僻静处,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公子重耳喝了,恢复了精神,当知道是介子推腿上割下的肉,感激得落下泪。

介子推剧照

19年后,重耳作了晋国的国君,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他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臣子,却忘了介子推。很多人鸣不平,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的人。他就躲到绵山隐居去了。

6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于上古时代的祖先崇拜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本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一般认为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汨罗江自尽,因此端午节被视为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但也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不同说法。也有的观点认为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东南亚民族也有以农历五月初五作为节日的,因此也许早在屈原之前人们就已根据自然节气的变化而将农历五月初五作为节日,而屈原在这天投江自尽就给这个节日赋予了一种新的人文底蕴。无独有偶的是也有一位历史人物使清明节被赋予了人文底蕴——这个人名叫介子推。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在讨伐骊戎部落时得到了了一个被称为骊姬的美女。晋献公很是宠幸骊姬。公元前665年(晋献公十二年)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晋献公生下儿子奚齐。晋献公因此有意废掉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齐为太子,于是就说:“曲沃是我先祖宗庙所在的地方,而蒲邑靠近秦国,屈邑靠近翟国,如果不派儿子们镇守那里,我放心不下。”于是派太子申生住在曲沃,公子重耳住在蒲邑,公子夷吾住在屈邑。晋献公与骊姬的儿子奚齐住在绛都。晋国人据此推知太子申生将不会继位。太子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之女,名叫齐姜,很早就去世了。申生的同母妹妹是秦穆公的夫人。重耳的母亲是翟国狐氏的女儿。夷吾的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妹妹。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都很贤德。当晋献公得到骊姬之后,晋献公就疏远了这三个儿子。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晋献公扩充军队为二军。晋献公统率上军,太子申生统率下军,赵夙驾御兵车,毕万担任护右,相继灭了霍国、魏国和耿国,凯旋后,给太子申生在曲沃筑城,把耿地赐给赵夙,把魏地赐给毕万,并封他们为大夫。士蔿说:“太子您不能立为国君了。分给您先君的都城,封给您卿的爵位,预先把您推到人臣的最高地位,又怎能继位!不如逃走,免得大祸临头。效仿吴太伯的作法,不是很好吗?这样还能博得谦让的美名。”太子申生没有听从。他哪里知道自己这一选择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也会给晋国带来一场内乱。

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十七年)晋献公派太子申生讨伐东山。里克向晋献公进谏说:“太子是奉献祭祀宗庙社稷祭品、早晚问候服侍君王饮食的人,所以叫冢子。国君出行太子就应留守,有人代为留守就应随从,随从叫抚军,留守叫监国,这是古制。至于率师出征,须有专门军事才能的人方能胜任;发号施令,是国君与正卿的职责:都不是太子份内的事。军队在于服从将军的命令,如果太子一意秉从君命,就失去了统率的威严;如果独自把持军令,又对君王不孝,所以国君的继承人不能统率军队,太子统率军队将失去他份内的事,又没有威信,怎么行呢?”晋献公说:“我有好几个儿子,还不知将立谁为太子呢。”里克无话而退,去见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说:“我将被废掉吗?”里克说:“太子努力吧!君王命令你统率下军,只怕不能胜任其职,为什么会废掉你呢?再说您只怕不孝,不要怕不得继位。严格要求自己又不责怪别人,就能免于危难。”于是太子申生掌领军队,晋献公让他穿上左右各异的偏衣,佩带上金玦。里克推说有病,没有跟随太子申生。太子申生于是去讨伐东山。晋献公私下对骊姬说:“我想废了太子,让奚齐做太子。”骊姬哭着说:“太子被立,诸侯都已知道,而且他数次领兵,百姓都拥护他,怎么能因我这贱人的原因而废掉嫡子去立庶子?您一定要那样,我就去自杀。”骊姬是表面佯装称誉太子,暗地里却叫人诽谤太子,想立自己的儿子。公元前656年(晋献公二十一年)骊姬对太子申生说:晋献公曾梦见他的母亲齐姜,让他速去曲沃祭祀一番,回来后把祭祀用的胙肉献给晋献公。太子申生于是到曲沃祭祀他母亲齐姜,并将胙肉献给晋献公。恰好当时晋献公外出打猎去了,于是将胙肉放在宫中。骊姬暗中派人在胙肉中放了毒药。过了两天晋献公打猎回来,厨师将胙肉奉给晋献公,晋献公要吃胙肉。骊姬从旁制止晋献公说:“胙肉来自远方,应试试它。”便把胙肉给狗吃,狗死了;给宫中厮役尝,厮役死了。骊姬哭着说:“太子为何这般残忍呀!连他父亲都想杀了去接替他,更何况其他人呢?再说父君老了,是早晚要死的人,竟迫不及待而想谋害他!”又对晋献公说:“太子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我希望让我母子俩躲到别国去,或者早点自杀,不要白白让母子俩被太子糟踏。早先您想废他,我还反对您;到如今,我才知道在这件事上是大错特错了。”太子申生听说这消息,逃奔到新城曲沃。晋献公大怒,就杀了太子申生的老师杜原款。有人对太子申生说:“放毒药的是骊姬,太子为何不去把话说明?”太子申生说:“我父君老了,没有骊姬,就睡眠不安,饮食不甘。即使向他解释清楚,又引起他对骊姬发怒,这不行。”又有人对太子申生说:“您可逃奔到其他国家去。”太子申生说:“带着杀父的恶名逃奔,谁会接纳我?我自杀算了。”十二月十四日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自杀。

7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晋文公重耳的重臣介子推,而设置的节日。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受到迫害被迫流亡。在流亡的路上,还受到了数次追杀,生活过得非常艰辛。

在颠沛流离之中,丢失了大量的财物。有一次,重耳和他的随臣经过了荒无人烟的地区。根本找不到吃的,大家都又饿又累,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重耳都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情绪非常低落。

8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追杀,到处流亡。在途中又累又饿又找不到吃的,有个叫介子推的忠臣,偷偷割了腿上的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重耳喝完发现这是介子推腿上的肉,十分感动。

后来重耳归国后,成为了晋文公,重赏当初陪他一起流亡的忠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他鸣不平,劝他去面君领赏,介子推不愿去,带着老母亲归山隐居。

晋文公知道后,羞愧万分,亲自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已经躲避到绵山里。为了逼他露面,晋文公下令防火烧山,只烧三面留一面,结果火都烧变了整个绵山也没见他出来。

后来火熄灭后,大家去找,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坐在一棵柳树下死了,只在树洞里面留下了一封血书,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寒食节,禁止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再去祭奠介子推的时候,发现当初烧死的那颗柳树又活了,就把那颗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9

人们容易将清明节与寒食节搞混,其实,清明一开始只是一个节气,而寒食节是民俗节日。只是随着历史演变,二者的逐渐合二为一,人们渐渐淡忘了寒食节,而只记得清明节。

寒食节,又称冷食节、禁火节。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逃亡期间,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的肉救活他,后来帮助重耳取得霸业,但晋文公听信谗言,冷落了介子推,介子推就隐居绵山不出,后来晋文公知道自己错怪了介子推,就亲自来寻找,介子推不肯出山,晋文公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最后和母亲抱树而死,也不肯出山,还留给晋文公一张血书,要他做个明君。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下令在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由于寒食节只在清明前一两天,前者为了悼亡,禁烟冷食让很多人吃不消,就渐渐以清明节为重,清明节不但承载了寒食节的祭祀功能,还有换旧迎新的意思,因而清明节人们踏青、插柳、放风筝、沐浴、祈福,不但扫墓,也求新生。清明节是一个悲与喜结合的节日,渐渐取代了寒食节。

10

清明节以前并不叫清明节,而是叫寒食节,而寒食节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下面小史官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故事。

春秋年间,晋国是个大国,在晋献公的经营下,晋国地盘日益扩大,实力不断增强,然而晋献公晚年,发生了骊姬乱晋的事件。

事件具体就不多说了,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喜爱,尤其在给晋献公生下奚齐后。于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铺路,她设计逼走了晋献公其他的儿子,重耳就是其中之一。

遭此事故,重耳带领亲信几人出走,这一走,就是十几年,在两千多年以前,游历各地实在是艰苦卓绝,更何况重耳从小生活在深宫大院。

他们一路艰辛,四处碰壁。有一次,一行人饥饿难耐,却没有吃食,这时候,重耳的跟随者介子推趁大家在破屋里休息,一个人跑到角落里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拿给重耳,煮了肉汤后,大家才有了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