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奕劻庸碌无为,名声也很差,为何却能成为晚清首席...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庆亲王奕劻在慈禧当政的晚清权倾朝野,甚至获封亲王世袭罔替,绝对是个异数。

有清一代,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一共只有12个。其中开国功臣8个,那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留下的。雍正时期封了怡亲王胤祥,同治初年封了恭亲王奕?,光绪初年封了醇亲王奕譞。光绪戊戌变法失败,慈禧训政,封了庆亲王奕劻。

晚清时逢大乱,又加国祚不彰,封恭亲王奕?和醇亲王奕譞世袭罔替无人说闲话。他俩是道光皇帝的亲儿子,咸丰皇帝的亲弟弟,一个立了大功,一个儿子成了皇帝,给个铁帽子王也不算过分。

但庆亲王奕劻就不同了。论身份,他是乾隆皇帝第17子永璘的孙子,虽也是亲贵,但到了晚清已属远支了。论功劳,他一没有匡扶社稷,二没有开疆拓土,这样的人封个亲王都很过分,更别说是世袭罔替了。

这就说到奕劻与慈禧的特殊关系了。

2

奕劻是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他本为永璘第六子绵性的长子,后因永璘第五子绵悌无嗣,奕劻遂过继给绵悌为嗣子。道光三十年(1850)袭辅国将军。咸丰二年(1852)封贝子。咸丰十年(1860)晋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加郡王衔。光绪十年(1884)晋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晋庆亲王。

奕劻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短暂的30年中不断被晋爵,由一个出生于远支宗室最低爵位的辅国将军晋升为亲王。奕劻的升迁自然不仅是爵位上的变动,伴随而来的是奕劻在清统治集团中政治地位的不断上升。

奕劻被授予重要官职是从同治朝开始的。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奕劻在被加郡王衔的同时被授与御前大臣之职。光绪十年(1884)三月,慈禧在把奕?赶出总理衙门的同时,命奕劻管理总理衙门;光绪十一年(1885)九月,命会同醇亲王办理海军事务。光绪十二年(1886)二月命在内廷行走。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授右宗正。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奕劻本来是与慈禧一起西向逃亡的,至太原时,慈禧令其回京,要他会同李鸿章与列强办理和议。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应列强的要求,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奕劻仍总理部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授军机大臣,不久成为领衔军机大臣,仍总理外务部。不久,慈禧又命其总理财政处、练兵处。这样,到清朝末年,奕劻竟一身而兼数任,集财政、外交、军事大权于一身。

上图四格格

3

庆亲王奕劻这个人,很长一段时间碌碌无为,上位以后大肆卖官受贿,名声很臭,办事能力又很一般,但他就是红旗不倒,掌总理事务衙门达27年,直到清亡,慈禧另一宠臣荣禄死后,他还接班军机大臣,占首席之位,达8年,清亡前夕的立宪改革,他又被内定为第一任总理。

爱新觉罗·奕劻。

老头子晚期授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一度风头盖过光绪生父、醇亲王奕譞,能与摄政王载沣平起平坐,还力主推荐袁世凯复出,而袁世凯逼宫退位时,奕劻退步抽身,没了踪影,带着存在外资银行的700万英镑,过得好不快活,溥仪对他恨之入骨,1917年奕劻病死天津,溥仪给他的谥号是“谬、丑”等,这可是大奸臣秦桧用的谥号,载沣不忍,再三苦劝后,才网开一面上谥号“密”,仍然是贬义。

清 “和硕庆亲王宝”鎏金印。

奕劻是乾隆皇帝的曾孙,只是个较远的宗室,他父亲绵性仅是个辅国公,还是不能入八分的,到奕劻这儿时,能混口饭吃就很不错了,谁知他由辅国将军、贝子、贝勒,郡王,一步步升到亲王,最后成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俨然一部奋斗史,他能脱引而出,迅速上位,原因就一个,慈禧自家人。

4

说起晚清的政治格局,庆亲王弈劻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他不仅是晚清的四朝元老,更是清末向民国过渡的重要性人物。在国外甚至一度被视为“中国近时最著名之人物也”,与李鸿章并称双雄,是慈禧太后一直以来倚重的大臣。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当时不容忽视的人物,现今留下来的却只有骂名。我们观其一生,更多的是德不配位,气大才疏。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即使声名狼藉,被称为自和珅之后清朝又一大贪官,他的“奋斗史”确实是能让人瞠目结舌的。

拿出生来看,他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孙子,于同治和光绪皇帝而言只是庶出的旁系子弟,并不算很亲近。

拿能力来说,他平庸至极,学问和才能都不出色。相对于同时期的那些大臣来讲,并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

5

答案很简单,他是当时军机处唯一的亲王,所以他不入军机处也就算了,他入军机处就肯定是领班大臣。

雍正设立军机处的时候,军机大臣本身是没有品级的,也就是说军机大臣就像xx小组成员一样,是一个职务,并没代表级别。军机大臣们还是按照自己本身的官职领取工资,比如本官是尚书的就按照尚书品级领工资,本身是亲王的就按照亲王领工资。当然,嘉庆皇帝曾经规定王公不得入职军机处,以免擅权;不过从恭亲王奕开始,这个规定就被打破了。

6

奕劻庸碌无为却能成为晚清首席军机大臣,慈禧的青睐是最主要的原因。奕劻是慈禧的铁杆粉丝,慈禧有什么想法,奕劻坚决拥护,始终和慈禧保持一个阵营。

奕劻是乾隆皇帝的曾孙,庆僖亲王永璘之孙,世袭到奕劻这里只是个不入流的“辅国将军”,虽然名义上还是皇亲国戚,但已经不得不为了生活去奔波了。出身低微庸碌无为的奕劻,是如何发迹的呢?

旁门左道,深得慈禧欢心

奕劻深谙官场之道,他把心思都用到了怎么巴结领导上面了。奕劻为了攀上慈禧这根高枝,主动结识慈禧的兄弟桂祥。

奕劻写得一手好字,慈禧在咸丰年间与其弟桂祥通信,常常由奕劻代笔,奕劻也渐渐的和慈禧走的近了。

奕劻后来把麻将引进宫中,给慈禧解闷儿,还让自己的妻妾进宫陪太后玩麻将,只输不赢,慈禧玩的很高兴。

7

奕劻(1838-1917),其祖父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庆亲王永璘。永磷死后,儿子绵愍除一级袭位,为庆郡王。

绵愍无子,死后由过继来的奕彩承继贝勒爵位。但奕彩居丧期间纳妾,爵位被革,人退回本支。

老庆亲王永璘的其他儿子为了争夺贝勒爵位,诸般宫斗,道光恼了,将爵位降了六级,越过贝勒、贝子及四类公爵,一溜儿降到三等的镇国将军,著永璘第五子绵悌承袭。

绵悌死后无子,传到了其六弟绵性的儿子奕劻,人过继,爵位递减为辅国将军。时为1850年。这是奕劻的起点,第一桶政治黄金。

8

奕劻不仅资质平庸、人品欠佳,而且以他的出生来看,根本算不上皇室近支,他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孙子,到了奕劻这一辈的时候,早已经没落。而且奕劻的父亲一度犯过罪,最为罪宗之后,闲散宗亲,奕劻能够勇敢逆袭,最终成为晚清的铁帽子王,不可谓不是晚清政坛上的一个奇迹。

奕劻能够不断逆袭与他能够赢得慈禧太后的欢心有很大关系,奕劻第一次出手是通过慈禧的胞弟桂祥,他知道桂祥喜欢字画,因而给桂祥送了大量的名贵字画,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奕劻这也属于跑官的行为。而慈禧太后与恭亲王之间不断持续的矛盾也给了奕劻以可乘之机。1884年甲申易枢,恭亲王奕被撤换。奕劻接替奕成为总理衙门的主官。不久奕劻就被封为庆郡王。

而随后,奕劻又受命办理清王朝最重要的军国机务海军事宜,可见其被器重之一斑。而奕劻在晚清波谲云诡的政治风潮中保持屹立不倒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够随时与慈禧太后保持一致,这一点是其他人难以做到的,因为形势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在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期间的帝党与后党之争中,奕劻始终与慈禧太后保持一致,同时也不得罪帝党,所以后来的维新派们痛恨的是恭亲王而不是庆亲王。

闹义和团的时候,奕劻在前期和慈禧太后保持一致,主张围剿义和团,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慈禧太后转变了对义和团的看法,奕劻也开始转变自己对义和团的看法,认为义和团可用。所以,在历次政治风潮中,我们可以看出奕劻是最聪明的。不过因为奕劻贪财,喜欢拉帮结派,在清末也招致了很多政治上的敌人,也因此曾经爆发过比较大的政潮-丁未政潮。

9

奕劻,能成为清末的首席军机大臣,靠的不是政绩和能力,而是慈禧太后的青睐。

作为乾隆的曾孙,奕劻绝对是皇室宗亲中,草根逆袭的神,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清朝宗室子弟的爵位是逐代递减的,类似于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实行的推恩令,除个别获得世袭罔替殊荣的以外,奕劻的爷爷是亲王爵位,但传到奕劻这里时,只得到了辅国将军的爵位,如果奕劻不努力奋斗,日子顶多饿不死而已。

奕劻,年轻的时候,就野心勃勃,四处钻营,巧合的是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与其是邻居,在咸丰晚期,慈禧因生育了皇子载淳,而很得咸丰宠爱,由于宫里规矩多,慈禧不能随意回家串门,所以就经常往家里写信,恰好奕劻字写的好,所以每次桂祥都请奕劻来代笔给慈禧回信,由此奕劻进入了慈禧的视野。

咸丰驾崩之后,唯一的皇子载淳即位,作为新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启了对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随着慈禧太后的高升,奕劻的地位也随之扶摇直上,为何慈禧要重用能力平平,只会钻营的奕劻呢,因为慈禧无人可用,只能矮子里面选将军了。

慈禧掌权时的晚清,内忧外患,可以说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为了维护帝国的统治,慈禧不得不依靠汉人,但又不能完全放权给汉人,否则满人的地位就有可能会动摇,所以慈禧也需要满人来制衡汉人,可是满人之中也并非铁板一块,有不少皇室宗亲就很看不惯慈禧的独断专制,处处给其难堪,例如奕忻等人,所以慈禧要用满人,但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得听话。

奕劻,绝对是慈禧太后跟前最忠实的奴才,只要慈禧一声令下,要他干嘛就干嘛,绝无半点迟疑,且无论人前人后对慈禧都是忠心耿耿,例如戊戌政变,奕劻就是慈禧太后的铁杆追随者,另外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之时,其就力主平叛,但慈禧未允,事后慈禧曾夸赞奕劻有远见,奕劻审时度势的能力还是相当可以的,奕劻在与八国联军谈判之时,声称只要不追究皇太后的责任,一切都好说。

奕劻由于跟对了人,其从1850的辅国将军这种烂大街的爵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在1903年的时候,获得了亲王爵位世袭罔替的殊荣,要知道纵观整个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获得如此尊荣,而奕劻的这一尊荣可以说,完全是凭借向慈禧献媚邀宠而获得的,奕劻绝对是晚清政坛上的混世魔王。

10

作为晚清最后几年的的实权贵族,庆亲王奕劻的名声实在是不好,甚至可以说是臭名昭著。就连溥仪都曾一度认为,大清王朝的覆灭,奕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庆王奕劻在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特点,一是贪婪,二是无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疯狂敛财而才智平庸的远枝宗室却能够在晚清的最后几十年里平步青云、官运亨通,最终成为了权倾一时的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凭的是什么?其实,奕劻之所以在晚清政坛被重用,靠的就是慈禧太后的恩宠,对于奕劻的罪责,慈禧太后实在难辞其责。

甲申易枢,粉墨登场:

公元1884年,清朝政局发生变动,慈禧太后以中法战争清廷失利为借口,将恭亲王奕?为首的军机大臣尽数罢免并逐出清廷权力中枢,而以驯服听话的醇亲王,庆郡王等人代之,这次权力更迭发生在甲申年,史称“甲申易枢”。对于庆郡王奕劻而言,“甲申易枢”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从此进入了核心权力圈,主持总理衙门,也就是成为大清帝国的外交部长。这对于一个没落的宗室而言,可谓“逆袭”;不过对于大清帝国而言,可就是一种灾难了。由于奕劻的行政能力照比奕?则远远不如,所以当时的人们把这次中枢机构的大换血比喻为:“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驽马即笨马,柴胡是比芦苇价高的一味中药,借以讽刺以奕劻为首的新进王公的庸懦。新军机处的组成人员,在识见、威望、能力和人品上,与原军机处相比,相差甚远。他们是一些不谙国际事务、不懂国内政情的官僚,奕劻等人组成的新军机处的特点是对太后惟命是从。所以“甲申易枢”后,慈禧太后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实际标志着她专权统治的完全确立。 而原本只是远支宗室的奕劻则在这场政变中依靠着慈禧太后的宠信粉墨登场,晋位中枢。慈禧太后需要的不是一个有主见有能力的权力分享者,而是一个有能力办差的奴才。这一点奕劻似乎还挺符合。

戊戌政变:立场坚定:

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郡王奕劻被晋升为亲王,然而,与奕劻地位尊荣成反比的却是他的庸碌无为。但是庸碌也有庸碌的好处,奕劻最让慈禧欣赏的一点就是听话,因为庸庸碌碌,所以奕劻实际上是慈禧太后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对于慈禧太后决定的事情,无论对错与否,奕劻从不发表否定或是质疑的态度,而是积极的去做,即便出现问题和严重的后果,奕劻也能站出来主动替慈禧背锅。而视权力如生命的慈禧太后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昔日恭亲王奕?因为出色的执政能力和丰富的经验逐渐难以控制,在很多重大朝政问题的处理上经常与慈禧意见向左,慈禧甚至有一次当着奕?的面大吼:“你处处与我为难,我罢你的官!”而恭亲王则非常淡定的回应“臣乃宣宗第六子,你罢我官职,罢不了我皇子身份。”从这一事件我们能看出,到了光绪年间,尤其是在慈安皇太后去世之后,慈禧和恭亲王奕?的权力斗争已经公开化了,也正是因为奕?的“不听话”,才让慈禧萌生了“易枢”的想法,而奕劻作为甲申易枢这场政变的既得利益者,上台之后,必然要惟慈禧之命是从。最典型的事情就是戊戌年的那场风云。戊戌政变之时,奕劻坚定地站在慈禧他后一方,积极主张废黜光绪皇帝另立新君,并向慈禧太后推荐端郡王载漪之子溥俊,后来的“己亥建储”表面上看是慈禧太后拍板,实际上则是庆亲王奕劻积极奔走的结果。因为在戊戌政变中的忠心表现,慈禧太后对奕劻更加信任。

荣禄病死,领班军机: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深得慈禧宠信多年的军机大臣荣禄病死,为补空缺,被慈禧倚重的奕劻得以进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很快,他又负责管理清廷的财政处、练兵处事务,集内外大权于一身,一时间风光无限,大权在握。然而,奕劻为人十分贪鄙,他的长子载振、亲信大臣那桐都与其勾结一起,明码实价,公开卖官鬻爵,使得晚清原本乌烟瘴气的朝堂更加败坏。对于奕劻的贪腐,朝野上下无人不知彼无人不晓,很多大臣联合起来像慈禧上奏,请求问责奕劻,但是由于慈禧的刻意庇护,这些原本非常激烈的弹劾最终却都不了了之了。对于奕劻的贪污之事,慈禧不可能不知道,慈禧曾公开说过“一筐虽然能力平庸,但是对我很忠心,我不用他又用谁呢?”可见,慈禧实际上是奕劻种种胡作非为的保护伞和靠山。

晚清时期,尤其是庚子国变之后,清廷实际上已经陷入四面楚歌、风雨飘摇的境地了,然而作为手握最高权柄的掌权者慈禧,非但没有人用具有才华的真正的有识之士,反而倚重奕劻这种无论人品还是能力都极其低下的人,由此可见,清朝确实是气数已尽了。清朝的灭亡不是庆亲王奕劻一个人的责任,但是作为清王朝最后几年的位高权重的中枢执掌者,奕劻对于大清帝国的灭亡,实际上是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由于奕劻的种种胡作非为,实际上对于清朝的灭亡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