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中医的湿气是指什么,为什么和水不同?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中医的湿气是指人体的气血运行瘀阻或者功能不足产生的瘀毒,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气、血、精、津液,瘀阻就会产生湿气,人体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产生湿气,这些基本物质一旦瘀阻或者运行不畅就会产生湿气,外邪侵犯人体也会产生湿气,湿气可以导致疾病,疾病也会造成湿气,所以人体的代谢功能稍有不足就会有湿气产生,五脏六腑都有可能产生湿气,湿气和水不一样,水是比较清纯透彻的物质,湿气是水和其它物质形成的比较粘稠的东西,这些粘稠的物质只要停聚在一起就是湿气,饮水入胃,通过脾胃的运化就能变成津液,如果脾胃功能降低或者失调不能运化水液,水聚在胃中则为湿气,气血瘀阻也会变为水湿,血不利则为水,津液聚集在一起不能散布也会形成湿气,上焦瘀阻就会面部浮肿,中焦瘀阻就会腹满腹胀、咳嗽气喘,下焦瘀阻就会腿脚肿胀、四肢无力。

人体久居湿地就会造成湿气重,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也会产生湿气,五脏六腑功能不足也会造成湿气重,湿气在表就会浑身油腻、身体沉重、肿胀疼痛,像一些风湿病、风湿感冒等,湿气在上就会头重如裹、头晕头疼、面部浮肿,湿气在心是由于气血运行不足或者瘀阻引起的,就会有心慌心悸、烦躁失眠、胸闷气短、胸中胀满、浑身无力,湿气在肝是由于情志郁滞,影响气血运行,造成瘀阻生湿、生热,湿热旺盛的就会头晕头疼、血压升高,像肝火上扬引起的血压高,是风和痰湿瘀经络阻造成,严重的会发生中风病,湿重热轻的就会有湿热下注的现象,湿气在肺是由于外邪侵袭或者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气的宣降,就会有咳喘呕吐、面部浮肿等症状,水湿在脾就会就会影响脾胃运化,就会胸满腹胀、恶心呕吐,水湿在肾就会四肢无力、小腹胀痛、手脚肿胀,水湿所到之处都会影响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失调就会产生湿气。

湿气清稀的就如同水一样,粘稠的就如同热痰一样难以咳出,或者咳出粘稠的痰块,湿气有时和水一样清稀,但里面都掺杂了很多有害物质,身体不能排泄而郁滞在身体中就是湿气,如果身体功能恢复正常,这些湿气还有可能被身体吸收后代谢出去,所以湿气是身体功能降低而产生的病理产物。

2

中医说的湿气不是水,也不是汗,而是像鼻涕一样黏黏的东西。

《素问·天元纪大论》: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四圣心源》太阴湿土: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

《灵枢·贼风》: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这个应该是对“湿”的最基本论述,说明了“湿”有自然界的,也有身体自己产生的,会和“风邪”搅在一起,最容易损伤到肌肉四肢。

3

湿气就是经络阻滞和水没关系,如颈脖酸胀肩膀酸痛这都经络阻滞不通。

4

中医的湿气主要体内阴虚体寒之气。湿气重主要就是体质阴虚代谢缓慢靠成体内寒气於堵,排出不畅,寒气长期於堵则形成体内湿气重。主要於堵部位为各关节处,肾处,脾处。如果出现严重的肾湿和脾湿则易造成人精神幌惚,易形成忧郁之症。体内湿寒之气与水无关,是人体排出的抑制组织机能兴奋的物质而不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