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介子推到底是怎样的人?晋文公为何要大火烧死介子推?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因为晉文公欲行復國之赏,大会群臣分为一,二,三等,无采地赐地,有采地益封,但介子推也是从亡之人,只随班朝贺一次后,讬病居家,甘守清贫以侍奉其老母,晉候大会羣臣论功行赏,不见子推,偶尔忘怀,竟置不问了,鄰人張,见子推无赏,心怀不平,又见國门懸有诏令(倘有遗下功劳未敍许其自言)特地叩子推之门,報此消息,子推笑而不答,老母问之谓子推曰(汝効劳十九年,且曾割股救君,劳苦不小今日何不自言,亦可冀数鍾之粟米,共朝夕之饔,豈不勝於識屨乎)子推(孩儿既无求於君何以见为)老母曰(汝能为廉士,吾豈不能为廉士之母,吾母孑当隐於深山毋溷於市井中也)子推大喜(孩儿素爱锦上,高山深谷,今当归此

鄰人张知之作书懸於朝门,(有龙矫矫,悲夫其所,数蛇从之,周流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肉股,龙迫於淵,安共壤土数蛇入穴,皆有宁宇,一蛇无穴,号於中野

文公覧毕,大驚,文公曰若非汝县书,寡人几忘子推之功,故访求子推,只见峯峦曡曡,草树萋萋,流水潺潺,行云片片,林鸟羣噪,山谷应声,竟不得子推蹝跡,后來问老农说有一汉子负-老妪息於此处,文公命停车於山下使人遍访不得,谓解张曰子推何恨寡人之深耶,吾闻子推甚孝,若举火焚林,必当负母而出,所以山前山后,周圍放火,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子推終不肯出,母子相抱,死於枯柳之下

軍士寻得骇骨,文公见之,为之流涕命葬于綿山之下,立祠祀之

2

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陷害太子申生逼其自杀后,仍然没有放过其他公子,太子的弟弟重耳、夷吾为避祸害流亡到其他国家,流亡期间重耳受尽屈辱,对他忠心耿耿的臣子们一直追随在他的身边,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位。但不是所有的随从都能够跟随公子重耳吃苦受罪,有一年他们到了卫国时,一个随从竟然偷走了重耳的钱财,这让本来生活就艰辛的重耳更加困窘,并且卫国国君也没有招待公子重耳一行人,于是他们只好继续赶路。

走到五鹿这个,他们看见两个农民在田边吃饭,饥饿的重耳屈尊纡贵,放弃往日的尊严,想去要点吃的,但是农民不但不给还讥讽重耳,给他土块让他吃。重耳和他的手下火冒三丈,面对屈辱想要和农民理论,但是一个叫狐偃的大臣说:“土代表土地,这是百姓给我们带来了土地啊,这是个好兆头啊。”虽然因为狐偃的机智,重耳的心情平复了,但是饥肠辘辘的重耳还是因为久不食肉,极度缺乏营养晕倒了。正在大家不知所措之时,介子推说:“你们好好照顾公子,我去山上挖点野菜,抓只兔子熬点肉汤吧。”说完就进山了。

可是介子推在山里寻觅了一些野菜,却怎么都找不到野兔,任何动物都没有。公子重耳已经太虚弱了,只是这些野菜怎么能充饥呢?万般无奈之下介子推想到了自己,看着自己骨瘦嶙峋的身体,只有大腿上还有一点肉,于是毫不犹豫的拿起刀从腿上割下了一块肉。鲜血如柱,他只能简单包起伤口,忍着疼痛将采摘来的野菜和自己的肉煮成肉汤给重耳喝。喝到汤的重耳逐渐清醒了,大家都问介子推这肉是从哪里弄来的,介子推却一直不说,大家给他喝他也不喝,这时重耳看到了介子推腿上不住的滴血,撩开他的裤子才看到,介子推腿上有一块很深的伤口,重耳立刻明白了,自己喝的肉汤就是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煮的啊,从此以后重耳非常感激介子推的救命之恩。

十九年后,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做国君,此时已经62岁了,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以后,对那些和他一起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甚至是那些曾经偷过晋文公东西的随从都来邀赏,而唯独不见介子推的身影,晋文公这时才想起了对自己有过救命之恩的介子推,他已经辞官回家了。晋文公想要叫介子推来受赏封官,但是却始终不见人来,晋文公一看别人都请不来,他认为是介子推要面子需要国君亲自去请,就带上随从一起去请介子推。

但是到了介子推的家却发现大门紧闭,没有一人,问了邻里才知道,介子推因为不愿意见晋文公已经背着自己的母亲躲避到绵山去了。晋文公并没有放弃,他派军队到绵山搜寻,但是因为山太深,军队也无功而返。正在晋文公苦于寻觅不到介子推的时候,他旁边的一个大臣却出了个馊主意,这个人说:“大王,你何不放火烧山,介子推是个孝子,他肯定会背着母亲下山,我们留下一面山不放火,作为通道,介子推肯定会从这面下来,到时候我们不就正好截住他们。”这真是个糟透了的主意,既愚蠢又恶毒,但是晋文公在毫无头绪的时候竟然采纳了,于是他派部队将绵山三面放火开始烧山。

3

感请 其实晋文公烧死介子推本身就是一个意外,在晋文公还在流亡的时候,晋文公在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快要饿死了,介子推就悄悄的割了自己的肉煮汤给晋文公吃,但晋文公并不知道,直到晋文公当了王后犒赏所有跟着流亡的随从时也没记起介子推,别人就为介子推打抱不平,但是介子推的气节很高,他很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又怕姬重耳误会自己也要讨赏赐,于是连夜收拾包袱带着母亲悄悄到绵山去隐居。

当姬重耳得知介子推用肉给自己煮汤救命后,羞愧莫及,于是亲自带人去寻找,他们来到绵山,因为树林茂密,怎么也找不到介子推,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用火烧山,只留一面逼出介子推,但是大火烧了整座绵山,仍然没发现介子推,等到火熄灭后,大家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死在一颗老柳树下,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其实晋文公并不是专门要烧死介子推的,是应为想见介子推一面,好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在实在找不到介子推的情况下加上别人烧山的建议才三面烧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就被活活烧死了,晋文公也是有好心办成坏事,也是低估了介子推的气节。

4

实际上通过晋文公封官这件事,使介子推醒悟了:晋文公刚登上君位就把同生共死的辅臣忘了,使他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背娘隐山,宁被烧死不出来。因为他知道,和晋文公这种“只能同生死打天下,不能共享乐坐天下的人在一起共事,其结局比烧死还要悲惨。

5

古代人的思想跟现在人的思想压根就不一样,最近纵横在读《古文观止》,也就是从《左传》一类的作品中截取一部分文章然后进行解读,看起来简直是颠覆三观。

在《介子推不受禄》的前一篇文章是《子鱼论战》,讲述泓水之战时,宋国与楚国交战的时候,子鱼劝宋襄公在楚军过河的时候出击和过河之后没有整军完毕的时候出击,都被宋襄公拒绝,最后宋军大败。

宋襄公的说法是“君子在作战的时候不对受伤者加以伤害,不捉拿头发白的老人,不截击陷于险地的敌军,不进击未成列的敌军。”

以现在的评价来说,宋襄公就是一个傻叉,迂腐而顽固,最终导致宋国的失败,实际上,我们再来看他说的这些话,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嘛?一直以来都标榜做人要做君子,在具体行事的时候,谁做君子的事,谁就是迂腐顽固,谁就是傻叉。

6

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被千古传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足下”一词,因此成为对别人的尊称。“寒食节”也成为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

不过,今天当我重新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却有些别扭。怎么看,怎么感觉这两个人,从头到尾充满作秀和表演。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晋文公剧照)

7

感请。

先谈谈这个问题的真实性。

介子推被晋文公烧死,这一说法最早来自于庄子所著的《杂篇·盗跖》。原文“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翻译过来就是:介子推算是最忠诚的了,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文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一怒之下逃出都城隐居山林,也抱着树木焚烧而死。

8

“寒食节”据说就是因为晋文公“误烧”介子推,而立的一个纪念介子推的节日。貌似君臣以死相知的背后,我认为介子推和晋文公关系的真相更如古人一句话:大恩如大仇。

在晋文公还只是公子重耳的时候,还是宫廷上演着千年不变的宫斗戏码。老爹晋献公宠爱后妈丽姬,这几个儿子都受到威胁,被迫流亡,史称“丽姬之乱”。

幸好晋文公一直有好名声,身边有几位不离不弃的忠心之人跟随,比如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还有半路自愿跟随的介子推。

晋文公在外流浪了十九个年头,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所以你总能看到,晋文公一旦有人送金子送美女,就不想走了的事情。最惨的是有一回,行人在卫国,被人偷光资粮,行乞不成,反被农夫戏弄。晋文公几乎要饿昏,介子推于是在山沟里,偷偷割下自己大腿肉,和着野菜,给晋文公煮了一碗肉汤,才活了他的命。晋文公当时大受感动,承诺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介子推。

在晋文公终于苦尽甘来,回到晋国,登上国君之位后,封赏了一路追随的所有人,唯独介子推不在受封之列。书中说介子推认为晋文公所以能成国君,是他的天命,与一干追随人等无关。且他耻于像狐偃等人这般,邀功请赏,所以回去做了隐士。

书上记载晋文公当时回国,“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我个人比较怀疑这种说法。

9

1、从《史记》记载重耳即将渡河回国的时候,在岸边发生的一件事,也可以品味出,介子推这个人比较清高。原文如下: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於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是时介子推从,在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於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

上面这段古文的意思是

看着对岸的晋国,咎犯说:“十九年来,我一直跟随您周游天下,难免犯过很多的错。对于我犯的错,我自己心里明镜似的,何况是您呢?估计您也很清楚。您回到晋国就是国君了,到时候会有很多人为您效劳,也不缺我一个。现在我请求与您就此别过。”重耳看到如此情景,就明白了这不但是咎犯,也是大家的心思,就表态说:“如果我回到晋国即位为国君,绝对不会有负与你,请河伯来作证!”重耳一边说着,还把自己随身佩戴璧玉扔到黄河中,以表示与子犯盟誓。这个时候在随从中有个叫做介子推也在船上,笑道:“上天确实把好运降临到了主公头上,在支持公子兴起。眼看胜利在望,子犯为了将来的利益开始在主公面前卖弄功劳了,真不知道羞耻。我与他为伍都感觉到脸红。”说完就脱离了队伍,单独渡过了黄河。

2、我的观点是,说晋文公不给介子推封赏,是站不住脚的。重耳流亡十九年,从亡者众。如何才能客观、公平地封赏从亡者。晋文公需要即位之后,根据晋国的实际情况,花费一定时间的考虑。从《史记》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晋文公对封赏从亡者这件事,很慎重,而且有自己的处理原则。所以本人认为,不是晋文公不封赏介子推,而是还没来得及,再者即使封赏也要一批批的吧。最重要的是晋文公离开晋国已经十九年了,刚刚即位有很多的事情等着他处理。

10

简单来说,晋文公是为了寻找介子推,想用放火烧山的方式逼迫介子推下山,没想到事与愿违。若是详细的谈,并且从历史记录上来追本溯源,这个礼拜我查了不少资料,专门写了一篇关于介子推的文章,作为参考,希望能帮到您。

寒食节,缅怀春秋先贤介子推

文:枯木

清明官方放假,不少人趁假期祭坟扫墓,然而,也有很多人是出行踏青旅游,而祭祖扫墓大多在清明节以前就完毕。究其原因,一则是避开出行高峰,再则是普通百姓还是依照传统习俗祭扫,早在寒食节左右就已经祭扫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