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终身不娶的人是种怎样的心态?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最凄美的爱情是终身不娶(嫁)

爱一个人,可以终身不娶(嫁),因为用情至深,所以说这种爱情很凄美

狠一个人,也可以终身不娶(嫁),因为爱的太深却伤到了心,心碎了,对爱情淡了

一般终身不娶(嫁)的人心里都有一个他(她),那个人已经占据了心,已经不能容纳另外一个心

有一个玩的很不错的朋友,已经40岁了,但是还是单身,我和她聊过,怎么不向往一段婚姻,她的是她已经过了嫁娶那个年龄,看淡了爱情,因为曾经深爱的人已经成了别人的新郎,再接触的男人她都会情不自禁和爱的那个人做个比较,总感觉差的太远,青春年少时我们不懂爱情,人老珠黄时爱情已经走远。

其实严格来讲终身不娶(嫁)是一种病,因为放不开,无法解脱

2

终身不娶,这或许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受到从小长大的环境影响,造成对婚姻的恐惧。又或是从小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被灌输各种不娶的思想,在耳濡目染中长大。另一种可能就是家庭的影响,从小父母间关系不好,亦或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心理上的影响。

3

终身不娶(嫁)要么就是对婚姻失望,对婚姻恐惧。

要么就是心里有爱的人,忘不了对方。可是又没有办法在一起。

还有一种就是自己足够强大,不需要在找跟自己共度余生的人。

4

导读:尼采为何终身未婚,此文可以一窥究竟。写完重要著作《查拉图斯如是说》竟然无人出版。只能自己自费先印刷40本。这让我想起来,著名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他也是写了一本物理书,没有人出版。自己印刷200本,据说好朋有买了一本。再者佛洛依德也是,《梦的解析》,几年销量不到1千本。历史总是如此可笑。但我想告诉你们,坚定自己的理想,不要去管销量。如果梵高要去思考销量的话,那他还要不要画画?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你好好考虑吧。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dchWi1he1m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在开始研究哲学之前,尼采是一位文字学家,二十四岁时担任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后因身体原因于1879年辞职。尼采的著作对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对现代哲学影响极大,尤其是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及悖论的技巧。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直至1900年去世前一直没有恢复。(晓高)

“艺术是一种生命意志”

对于最初的“艺术形而上学”,尼采后来也多有反思。所谓艺术形而上学,也就是把艺术当作形而上学,把形而上学当作艺术,对于必有一死的个体生命而言,这种形而上的慰藉不过是一个幻觉,一种致幻剂。尼采对叔本华的超越,也只是在同一个形而上学的地平线上强者对弱者的超越,并非本质意义上的超越;尼采对苏格拉底理性主义的批判,也只是用一种新的非理性的致幻剂来代替理性主义的致幻剂。尼采在后期修正了自己的立场,他不再坚持“艺术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慰藉”,不再用“艺术家之神”的身份讲话,而是重新恢复了人的身份。至为重要的,是恢复了一个枝繁叶茂的、葱郁的、富有个性和意志力的生活世界。他告诫青年们,人生并非一定需要一种浪漫主义的、基督教式的形而上学的慰藉,“你们首先应当学会尘世慰藉的艺术,——你们应当学会欢笑,你们有朝一日也许把一切形而上学慰藉——首先是形而上学——扔给魔鬼。”按柏拉图主义的观念,这个陷于感性中的世界是毫无价值的,是“假象世界”和“谬误世界”。尼采标榜自己的哲学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他认为,我们之所以拥有艺术,就是为了不因这种超感性领域的“真理”而招致毁灭,而使生命趋于弱化和沉沦。他更加强调对感性世界、生活世界,甚至“身体”本身的重视,“对身体的信仰比对心灵的信仰更为基本”,“艺术乃是反抗一切否定生命的意志的最高力量,是反基督徒、反佛教徒、反虚无主义最卓越的功臣。”尼采否定了一切彼岸世界和先知,完全肯定了现世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都是人性的颓废形式。对这些颓废形式的反抗,便是艺术。”尼采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意志,艺术乃是“生命的最大刺激”,艺术作品之所以对存在者有价值,乃是因其激发了存在者的意志,促使其以“艺术的自我”沉入醉境与梦境。与真理之价值相比,艺术无疑是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