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古时候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马匹一天能完成八百里的路程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我国古代公文传递靠驿站,一般每隔二十里设一个。一旦公文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三百里,遇紧急情况可达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八百里。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马累了即在沿途驿站换马,确保连续飞跑,在最短时间内送达。所谓的“八百里加急”,表示情况最紧急,速度最快。

2

在一些历史剧当中,时常会听到“八百里加急”这五个字,许多人都不太清楚,究竟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呢?古人真的能做到吗?众所周知,古时候陆地上的交通工具,速度最快的就是马,想要实现八百里加急,只能骑马才能达到,步行肯定是不行的,这里就要介绍一下马奔跑时的速度。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马跑起来时速约为20公里,如果是优良的汗血宝马,最快能达到50多公里,但这也已经是极限了,再快的话几乎不可能,随着体力的下降,速度也会降低,一直跑会累吐血,甚至力竭而亡,必须要有休息的时间。但是,当遇到紧急重大的事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达,从而就有了驿站。

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驿站,里面养了不少马匹,专门负责传递官府的公文,出差的官员通常也会住在驿站。一般来说,每隔二十里就会设置一个驿站,平时也没有多少事情,一旦遇到战事,驿卒就会忙的不可开交,随时准备接待和替换手持公文的士兵,与现在的接力赛差不多,分工比较明确。

每个朝代的度量单位并不完全相同,秦汉时期的一里约为416米,隋唐大概是530米,明清的就更长一些,将近580米,为了方便分析,暂且认定一里与现代一样,为500米。之前说了马的奔跑速度,考虑到体能的消耗,平均速度定位20公里/小时,也就是4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