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中的雨为什么读(yù)?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这里有一个规律,名词做动词用的时候,读第四声,比如“衣锦还乡”的“衣”,本来就名词衣服,读第一声,这里用作“穿衣服”,带了一个动词“穿”,就临时变成了动词。再比如“冠”,本意是“帽子”,名词,读第一声,如果读第四声“冠”,就是动词“戴帽子”,或者“戴着”,例如“衣冠禽兽”和“冠名权”,前者读第一声,后者读第四声。

也有极少数动词临时作名词的,也读第四声,例如“骑”,“骑马”的“骑”,动词,读第二声,“铁骑”的“骑”,读ji,临时作了名词,读第四声,“骑兵”的意思。还有动词的一般用法,临时用作使动的,也要“变声”,例如“饮”,“餐饮”、“饮水”,读第三声,“饮马河边”的“饮”,读第四声,“让(使)马在河边喝水”。

2

这个名句是诗经《采薇》中的两句。

全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翻译过来就是说“回想当初出征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荡;如今我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在这里,“雨”本来是名词,现在活用作动词了,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雨雪”就是“下雪”的意思,名词活用作动词或动词活用作名词多般要破读为第四声,以区别于正常用法,其他类型的词类活用多般不用破读。所以这里的“雨”应读第四声。

3

用河南话来念,就好理解了[机智]

4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这个雨字结合采薇原诗上下文的关联意思,再结合其他因素来看应该念做第三声。也就是说平常下雨的雨。

采薇的最后一段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在这篇旷世名作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作为全诗最为触动人们心弦的名句,更是为历代诗人称颂而成为《诗》三百中最为著名的佳句之一。

但也正是在这句诗中,出现了一个很长时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雨雪霏霏”中的“雨”究竟应该读什么音?

5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该句与其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采薇》中的千古名句。

全句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后的意思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归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其中“雨雪霏霏”的“雨”读作“yù”,结合全句看,“雨”作为动词,“雨雪”是指下雪大得像下雨一般,旨在形容雪特别大。

6

谢请!

“雨”字,在古文中,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其本意是动词。

作名词的时候,就是普遍的第三声。作动词时,就发第四声(yù)。当此字发第四声时,就是“下”的意思,下雨或下雪等。

01 作动词理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诗句中,“雨”是动词,所以要发第四声, 雨雪,就是下雪的意思,菲菲就是大雪纷飞的样子。又比如“天雨墙坏”,这里的“雨”也是下雨的意思。

有人说,这里的雨字为什么不能念第三声,即作名词,同时下雨和雪(即雨夹雪)。这样理解的话其实就脱离了全文情境。首先,全文的感情基调是非常哀伤的,以雪衬托更为贴切。其次,霏霏两字形容大雪纷飞的样子。此情此景,更能烘托全诗表达的无比哀伤之情。可以想象一下,大雪纷纷扬扬的画面及雨夹雪的画面,其意境上的差别。有朋友说霏霏也可形容雨的纷飞,没错,但主要适用绵绵细雨,细雨和大雪同时纷飞的场景较少见,因此时细雨一般都化成雪了。

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选自《诗经 采薇 小雅》,这是《诗经》三百篇里最好句子。“雨”读yu,第四声,动词“下”的意思。要弄懂“雨”的读音和词性,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弄懂“雨”的读音,做名词还是动词,得看后面“霏霏”的意思。从词的本义出发,此处“霏霏”的意思是雪花纷落的样子。当然也有形容“雨雪”烟云盛密貌,因此“霏霏”也可以形容“雨”,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有“若夫淫雨霏霏”,但这个“雨”必须是连绵不断的下个不停,有烟雾状;或者像江南春天的梅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笔下这样的“雨”可以是“霏霏”。但《采薇》是一首北部的军旅民歌,薇菜从发芽到长成青苗到根都老去,战士还没有回到家乡,反映的是周朝一个普通的士卒在北方戍边思念家乡,青春在沙场上蹉跎,晚年才回到家乡的哀叹。北地苦寒,朔风泠冽,而非江南烟雨,用“下雪”,用纷纷扬扬的大雪,而非“雨加雪”,更能描述和体现北部地域的特征!

二、要从主人公的情感出发,理解这个“雨”的读音和词性。这几句诗的后面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主人公为什么伤悲?因为离家时还是像杨柳那样的青葱少年,如今回来,已是“乡音无改鬓毛衰”,落在头上的是雪花还是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沧桑巨变,不是“雨”能表达了的。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以哀景渲哀也是“雪上加霜”啊!

三、要从季节的变换,光阴的流转赋予的象征意义出发,理解“雨”的读音和词性。年轻的时候被征入伍,告别家乡,是杨柳依依的春天,送行的队伍里也许还有自己心爱的姑娘,虽有万般的不舍,但心里还是温暖的;如今归家,却是大雪飘飘的寒冷冬季,爹娘是否还在,伊人是否安好,“行道迟迟”,为什么脚步如此缓慢,“近乡情更怯”啊!所以“雨雪”隐去了“雨”,突出了“雪”,用“雪”代表冬季,用“雪”来象征一个人生命的冬季!

四、“雨雪”的“雨”做动词,在以后的文章时有所见。比如《苏武传》里:“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就是天“下雪”,结合下句的“啮雪”,所以不是既下雨又下雪的意思。

8

这首诗出自《诗经》中的《采薇》,分为六章,描写的是卸甲退役的一个戍卒在返家途中的心路历程,道路泥泞,崎岖坎坷,边关渐远,乡关渐近,他踽踽独行遥望家乡,抚今忆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此诗就是三千多年前一个久戎之卒的追忆唱叹之作。其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意思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曼舞;如今退役归乡来,大雪飘飘冷风袭人。抒发的是他内心的伤感和悲情。其中的“雨”,读yu,音四声,作动词用形容下雪。

9

名词作动词用。

1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算得上是《诗经》最为著名的诗句之一。

从《采薇》的整体的内容上看,应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所作。诗中表现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其中,雨(yù),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雨雪”即为下雪的意思。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遇到大雪天。雨(yù)和“遇”也同音,理解为遇到,遭遇之意。

这两句诗是可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前句以依依的杨柳来象征离别的不舍,后句用大雪纷飞来形容归来的凄凉。诗句在归乡的有限画面中,以时空的变换及强烈对比表现出难以言喻的人生遭际及感慨。

同一个“我”,有“昔往”“今来”之分;同一条路,有“杨柳依依”的离情别绪与“雨雪霏霏”的冷寂凄凉之别。在这一“往”一“来”之中,有回忆,有向往;有边关,有故乡;有苦难,有希望;有信念,亦有情长。在有限的景色中却能饱含无限的情思,情景交织,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我想,这也就是这短短两句诗行历来为人所称道所喜爱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