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宦官节度使大权独揽不可一世,宋朝的后辈们如何看待,有何评价,羡慕吗?
1
谢小蜜及诸位邀
宦官就是阉人,他们的权势再大,估计也不会有正常男人羡慕吧?
晚唐节度使权势过大,互相攻伐,不听调遣。朝廷用宦官掌神策军虽然是昏招,但也是迫不得已。宋代汲取唐代教训,对宦官掌权作出了比较大的限制,但这种限制只是一种“成规”而不是制度,所以宋代并没有完全杜绝“阉祸”。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宋代宦者总论以及相关史料解析
宋世待宦者甚严。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给事不过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许养子为后……厥后,太宗却宰相之请,不授王继恩宣徽;真宗欲以刘承规为节度使,宰相持不可而止……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貂珰有怀奸慝,旋踵屏除,君臣相与防微杜渐之虑深矣。~《宋史》卷466.宦者一
2
唐朝的灭亡,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宦官和藩镇作乱所引起的。这惨重的教训,引起了宋朝统治者的警惕,并多方面加以改变,以求得长治久安。
唐贞观年间,就有很多宦官充当对外使者,但在出使过程中,他们有人口无遮拦,信口雌黄,惹怒了唐太宗。魏征知道后进谏说“宦官虽然身份低微,但整日在皇帝身旁,说出的话别人很容易相信,造成的隐患特别大,所以一定要让后代子孙杜绝宦官弄权这种现象”。唐太宗也由此下诏,以后再不许宦官充当外使。
可是唐太宗没有想到,自己王朝的最后毁灭,与宦官专权作乱还是着极大的关系。
宦官弄权,是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到了肃宗、代宗、德宗以后,宦官几乎无所不能,尤其是作为军队监军的特权,节度史都位在其下,军队的调动要受宦官掌控。
到了唐宪宗以后,除了唐敬宗是以太子之身正常继位,其余的皇帝竟全部由宦官拥立,而这些宦官又大多数是手握兵权的人,这样一来,国家的权力基本上就被他们所控制。进而兴风作浪,为非作歹,使唐朝迅速衰败。
3
我是历史笑春风,我来这个问题。
中晚唐时期的的宦官问题和节度使问题,都起源自安史之乱。首先说宦官问题。宦官掌握朝政大权开始起源于安史之乱时的李辅国。他由于拥戴唐肃宗有功,得到了唐肃宗的信任。唐肃宗将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了李辅国,使得李辅国权倾朝野。慢慢培植出来了一个宦官集团这个毒瘤。
这个宦官集团慢慢的把手伸进唐帝国的各个角落。他们掌握了唐帝国的中央直属部队神策军。军权在手的宦官可谓为所欲为。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杀死废黜皇帝,更换皇帝。在“甘露事变”后,宦官的行为更是登峰造极。当时的宦官把参与的大臣屠戮一空。可以说,宦官把持了中晚唐的朝廷。
这些宦官还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比如说他们互相传授,让皇帝沉迷于吃喝玩乐,不让皇帝读书,这样才能保证宦官的富贵。唐朝后期出现那么多昏庸的皇帝,和宦官的所作所为是分不开的。
而节度使制度也是从安史之乱时开始的。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的中央控制力大大减弱,已经难以对地方拥兵割据的节度使势力进行有效管理。节度使拥有地方上的人事、军事和财权,中央政府也不能对他们的继承问题发表意见。这就形成了晚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到唐德宗的时候,全国的节度使竟然达到48个。当时人评价说,“自国门外,皆分裂为方镇矣。”
4
,我是日月千年依旧。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所以背下来是没有用的,要去提炼,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终唐一朝,在安史之乱后确实出现了很多权倾朝野的大宦官,有的甚至废立皇帝,在和皇帝较量的几次角逐中 都占了上风,典型如甘露之变,就以皇权失败而告终。而有史可载唐朝后期好几位皇帝生命就终于宦官之手!
比如:唐敬宗李湛
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丑,唐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还宫之后,兴致昂然,又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以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饮酒。
唐敬宗酒酣耳热,入室更衣。此时,大殿灯烛忽然熄灭,刘克明、苏佐明等同谋害死唐敬宗,年仅18岁。除了唐末代亡国之君——唐哀帝是在17岁被害以外,唐敬宗是唐朝皇帝中享年最短的了。
5
宦官、节度使是两个概念。
宦官通俗一点就是太监、阉人。拿阉乱严重的明朝为例,宦官王振、刘瑾、魏忠贤虽然权势熏天,但眼里还是有皇上的,充其量是皇帝们的鹰犬、家奴,国家的根本权力还是被掌握在皇帝手中。和他们的前辈,唐朝的阉党相比,简直是大巫见小巫。
唐朝的阉祸始于安史之乱,当时唐玄宗远逃四川,宦官李辅国在宁夏灵州拥立太子李亨登位称唐肃宗。李辅国备受信任重用,自此拉开唐朝阉党一手遮天的序幕。
唐朝阉党的势力大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掌握了皇家禁军——神策军,能专断朝政,李辅国甚至以阉身当上了宰相。至于后来的程元振、俱文珍、仇士良、田令孜,代代权力传承,大唐的江山已经不是李家的,成了宦官们的天下。
6
文|涛说乱世史|
您问宋朝的节度使、宦官是否羡慕中晚唐的前辈们?答案是肯定。但,宋朝的极力打压,绝不能让他们明显表现出来,我们只能从史籍中找些蛛丝马迹。
1、宋初大改变,太祖、太宗极力预防唐末、五代教训
晚朝宦官掌握神策军、又担任枢密使,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节度使更不用说,黄巢之乱后,朱温从宣武军节度使起家,最后推翻唐朝,皇帝、朝臣、宦官一起杀,譬如白马驿之祸。五代全国50个左右藩镇,数百名节度使,把“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演绎到了极致。
7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室家族役使的男性阉人,主要职责是负责宫内事务。
唐朝宦官专权开始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以前,宦官没有什么权力,处理一些宫内事务,也不能干预朝政。安史之乱发生时,因李辅国(大太监)拥立李享(唐肃宗)登上皇位,有了拥立之功,所以唐肃宗很是重用李辅国,甚至让他做了中书令,当时中书令相当于宰相。
后来几位皇帝即位,都是宦官在操作,唐肃宗死后,李辅国又拥立唐代宗即位,因当时发生了一件宦官救驾唐代宗之事件,唐代宗又成立了一个以太监为首的军队,叫做神策军。到了唐德军在位时,又任命宦官窦文场、霍仙鸣为左、右神策军中尉,从而把持中央禁军的统治,从此之后,宦官更是疯狂,独掌朝政大权。
唐朝安史之后的朝堂政治生态失去平衡,严重混乱。唐朝统治者开始对武将不信任,反而于宦官专权专政,导致朝纲腐败,引起社会动荡。于是也加快了唐朝的灭亡。
至于羡慕,如果在古代,可能有人羡慕,毕竟当时为了生计,为了活下去,有人去选择做宦官。放如今,让你伤害自己身体去做阉人的话,你也不会愿意。所以说:以伤害自己身心健康为目的去做某件事,不提倡也不羡慕。
8
中晚唐的两大社会现状是: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也是唐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1、 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始于唐玄宗后期,安史之乱之后。
其间宦官李辅国,对肃宗有拥立之功!成了皇帝身边大红人,结果可想而知:权倾朝野,最后把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自称“欺压皇帝的老奴”。宗室权贵尊李辅国为“五郎”,当时的宰相李揆尊其为“五父”。
唐 肃宗死,太子李豫能登上皇位,也是李辅国的功劳。本来唐肃宗的张皇后和太子不和,她密谋立越王。结果事情被李辅国察觉,张皇后躲到病重的唐肃宗那里,也未能幸免被杀头的下场!唐肃宗受到惊吓而死!
李豫登基,是为唐代宗,自然对李辅国感恩戴德!李辅国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曾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也就是说,你挂个皇帝的名,一边呆着去吧!
宦官仇士良,
历经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六朝,专权二十余年,世人皆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真正挟帝有术的是仇士良。唐文宗曾对属下说:自己还不如汉献帝,受制于家奴文帝也知道丢人。
9
唐朝是国人最为骄傲的朝代。他繁荣昌盛、强大无比,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其中的唐朝中期与晚期,宦官与节度使的故事为最多。这段时间里他们大权在握、生杀由己,着实疯狂了一把。毕竟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想来他们也是如此的。
至于宋朝后辈们的看待,我认为这些后辈一定会拿他们当榜样。毕竟宋朝因唐末五代之乱,对宦官与节度使搞出了一整套整治办法。
使其不能在次抬头。可想而知宋朝的后辈们,一定会把他们当榜样来看待。
10
安史之乱后,国中遍置节度使,多为安史之乱的叛将和平叛战事中崛起的军阀。各统一道或数州,军事民政,命官、徵税,皆得独立,父死子继,自以世袭,号为留后而不待朝命。朝廷无力讨伐,往往姑息了事,承认其地位,世称藩镇,迄于唐亡。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皇帝的拥立与罢黜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君主均为节度使。
宋建立后,宋太祖有惩于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割据一方、相互混战的教训,对各节度使采用了赏钱夺权的办法,给予功臣银钱田地,要求他们解除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时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节度使石守信对禁军的控制。并派遣文臣知军州事,限制了节度使节制郡县的权力;又以转运使接管了节度使的财政权利;将地方上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凡此种种,节度使徒坐空城而已。
之后,节度使一般作为宰相卸任之后的荣誉职务,称“某某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谓“使相”。也用于武臣的加官,南宋时,有加至三镇者,就是说名义上兼任了三个地方的节度使,如岳飞、韩世忠等。
辽、金都仿唐制置节度使,往往有名无实,地位也远不如宋朝的使相高。元朝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