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字应读作“xié”还是“xiá”?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问题: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字应读作“xié”还是“xiá”?之前学《己亥杂诗》时,读到“浩荡离愁白日斜”时老师说“斜”应读作“xié”而不是“xiá”,后者为古音。


前言

因为人口的迁移时代的发展等等原因,古代很多字读音与今天普通话不同。题主说的两个例子,今天学校里好像都读作xie了,不过这个字在古韵里和韵母是a的字在一个韵部。

一、浩荡离愁白日斜

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 (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七言绝句的韵脚有三个:斜、涯、花。

2

这是唐代杜牧的诗《山行》中的第一句。从诗义中可以看出“石径斜”是弯弯曲曲的山石小路。所以古人是做xie(二声)字读的。现在把它读做xia(二声),是因为与下句“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家字同韵。其实本诗读xie也是不跑韵的,因为要求二四六八押韵,它是第一句。我的观点读什么都可以,为了朗朗上口可以读做xia(二声),知道它的意思是xie(二声)就可以了。

谢请!

3

古诗读作xia,今诗读作xie,今诗中的方言诗也可读成xia,此句应该读作xia。

4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山行》,“斜”究竟是读作[xiá],还是读作[xié]?这个问题常常引起争论。

我们知道,古人作诗是要符合韵律的,我们用声韵来研究就知道了。

5

这实际牵扯到现代人读古诗文时该如何读音的问题,是按现代音读,还是还原到古代语音去读?

我们知道,语音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同样一篇古诗文,现代人的读音和唐宋人的读音不一样,唐宋人的读音肯定又和秦汉人的读音不一样,这是毋庸置疑的。从道理上来讲,我们读古诗文的目的主要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述的意义,无论读什么音,以及默读,都不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根本没有必要斤斤计较某一个字读什么音,我明白这个字的意思就行了!

但是不行啊,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古诗的押韵问题。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春秋时期的人读起来肯定是押韵的,唐宋时代的人读起来就不押韵了;唐宋时期的绝句,律诗,诗人创作的时候肯定是押韵的,明清时期的人读起来就不押韵了,那怎么办呢?

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有两派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派以宋代大儒朱熹为代表,他认为诗是必须要押韵的,当读诗不押韵的时候,就要考订出古代的读音,改变现在的读法,按古代音读,这派观点就是"叶"首说。为此,这派学者进行了大量烦琐的考证,把字按音韵分类,归纳为多少音类多少字部,作为以后读诗发音的参考依据。

另一派以清初学者顾炎武为代表,他认为你只要知道诗是押韵的就行了,至于现在读起来不押韵,可不必强求,因为谁也挡不住语音的发展变化,坚决反对为了押韵而临时改变读音的做法。

亳无疑问,顾炎武的观点是切合实际和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也赞同这一观点。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为了和下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家"押韵,而采用了"叶"音说,读作xia,既增加了学生负担,又有卖弄学问的嫌疑,是不可取的!

6

中小学古诗文中的古音该怎么读?

xie

是不蔓(màn)不枝,还是不蔓(wàn)不枝?是青树翠蔓(màn),还是青树翠蔓(wàn)?一定困扰着很多老师和同学。因为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里,“蔓”字有三个读音:“蔓(wàn)”细长不能直立的茎,用于藤蔓、瓜蔓、顺蔓摸瓜等;“蔓(mán)”专用于“蔓菁”;“蔓(màn)”义同“蔓”,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枝蔓、蔓生、蔓延”等。在《古代汉语词典》里只有一个读音màn,义项有两个:1、蔓生植物的茎。如《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蔓延;滋生。《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古诗文中诸如此类的读音,有很多存在争议。

7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是“xie”还是“xia”? 争论的人很多,但到底该如何呢?

现代人谈古诗,为了一个“斜”字的拼音绕了不少弯。这是何苦呢?咬文嚼字能明理,有时候怕也了原有的意味,就说“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为“xie”未尝不可。

因为《现代汉语词典》中“斜”只有一个拼音“xie”,且意义有三种解释,其中二种解释:(1)跟平面或直线不平行又不垂直的,(2)倾斜。

“远上寒山”的“石径”肯定不是平的,也不是垂直的,只能是倾斜而上的。

那么古代人对于“斜”字有两种拼音呢?这其实是一种接诗的押韵推导而致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8

教科书,老师教都念Xia。

9

远上寒山石径斜。正确答案是:xie

10

我上小学时老师教读xia,后来的老师教xie。根椐唐诗写于陕西关中,当时可能以关中话为官话,古时夏和斜同音通用,斜峪关,夏水即斜水,发源于秦岭眉县扶风之间。是周文化发祥地和根脉,读斜(x1a)上口,压韵。這是本人租浅认识,请语言专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