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月大师阅读附答案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③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因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④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⑤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
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⑥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
⑦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⑧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穷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地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饭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⑨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11)他是宗月大师。(有删节)
19.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的散文,其中也不乏精彩的描写,例如,全文有四次对刘大叔“洪亮”的“声音”(笑声)的描写,这四次描写为【细节】描写。(1分)
第一次描写:“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我对刘大叔的仰慕、崇敬】。(1分)
第二次描写:“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旨在表现【刘大叔心胸开阔、不计较得失】。(1分)
第三次描写:“笑声还是洪亮的”旨在表现【刘大叔豁达、洒脱,内心宁静】。(1分)
第四次描写:“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刘大叔乐善好施】。(1分)
20.③④两段中两次出现“人阳阔大爷”,为什么说刘大叔是“阔大爷”?联系上下文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1、交代了刘大叔生活富足,但不以富傲人,他只懂得花钱,不知算计。2、与下文刘大叔的“一贫如洗”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人物高尚的品格。
21.文章核心人物是宗月大师,第⑩段看似与主要情节无关,可平顺将其删去,为什么?(4分)
答:不能删,内容上突出了刘大叔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他的崇敬、感激之情;结构上照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
22.概括本文读后的感受,必须用“不仅……而且……更……”这组关联词语。(3分)
答:1、刘大叔不仅帮助我完成了学业,而且成就了我的一生,更教会我与人为善。
2、宗月大师告诉我们,人活着不仅要关注自我,而且要考虑他人,更要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