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苹果
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我和妈妈疲惫地走着,我们带的食物早已经吃光了,瓶子里仅剩的一点水也被火辣辣的太阳变成了水蒸气。我从背包里掏出我们最后的苹果。苹果被太阳晒得成了又小又干的、像椰枣一样大小的小苹果了。和我们一起走在沙漠里的还有四个人:一个是曾经救过我们的人,一个是我最好的朋友,一个是汶川孤儿,一个是流浪的乞丐,还有一个是生命垂危的老人。当我拿出这个苹果时,所有人的眼睛里都放出了光彩,他们眼巴巴地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我犹豫着把苹果切开,很遗憾,苹果太小了,只能切成四块,怎么分呢?我举棋不定。
这时冥冥中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把第一块苹果给你的妈妈吧,她是给予你生命的人。”这声音是那么轻柔,给我的感觉非常真实,我看了看妈妈消瘦的脸颊和渐渐失去光彩的眼睛,把第一块苹果递给了妈妈。
第二块给谁呢?老人呻吟着,汶川的孤儿哭泣着,救命恩人和乞丐无力地低垂着头,第一次引导我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给那个生命垂危的老人吧,也许他吃了你的苹果就会好起来了呢,再说他要是在临死之前还吃不到一块苹果......”我没等那个声音说完,赶忙把第二块苹果放在生命垂危的老人手里。
这一次没等那个声音响起,我就把第三块苹果递给了我们的救命恩人,他可是我的再生父母啊!
手中只剩下最后一块苹果了,我恨不得奇迹出现,可这只是我的一个希望,我现在要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乞丐已经流落街头好几个月了;那个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儿那么可怜。我对我的好朋友说:“我要把最后一块苹果给这个孤儿,你能原谅我吗?”朋友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于是我把苹果给了那个孤儿。
人生有时就是这么无奈,要面对无数这样艰难的选择。
评语:这是一篇老师假设的特定场景的现场作文,目的是锻炼学生对心理描写的把握,作者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对分苹果之前自己的心理描写做了细致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