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袁隆平得过不少世界大奖,为何拿不到诺贝尔奖?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对“诺奖”的评选范围不太了解,故不敢妄言。袁老是中国的水稻之父,这点是可以肯定的。近九十岁了,十分了得。愿他宝刀不老!祝老人家长寿。

2

提问中的第一句,“袁隆平的发明养活了十几亿人”,是提问者个人看法,还是袁自封?

这句话没有一点科学性、合理性,是对天地人的无视!

袁隆平至今多少岁了?在他未搞杂交水稻之前,几千年间的中华大地,出现过因种子问题饿死人的事吗?

在农业火红的七八十年代,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而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充分显示了粮食生产,靠的是天地人的密切依存,尤其是全体农民的共同努力,不存在一个人做某件事而养活一大群人的事。请看八字宪法:

土一一就是地的因素;

3

首先来说,诺贝尔奖首重“首/开创性”,而杂交水稻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ll提出的,其首次验证杂交水稻基本技术思路的实验在1963年就完成了。

但是这种“杂交水稻”的设想和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大规模推广,只能用作技术验证实验,说白了就是所谓的“杂交水稻”只能存在于实验室里。

而后在1968年,日本科学家“新城长友”经过论证,提出了一套采用“雄性不育株”作为培育杂交水稻基础,并经过“赶粉”等杂交水稻育种的新方法“三系法”,并成功首次实现了基于三系法的配套育种,但新城长友与Henry Beachell都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不能解决,那就是始终不能让“杂交水稻”稳定大规模量产。

而袁老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自1970年11月23日上午首次发现“野生不育株”后,1973年就成功突破了“三系”杂交水稻的最关键育种技术,并在其后的1986年先后改进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从“三系”改进到“两系”再到其后的“一系”,将过去繁琐的育种方法简化并提高了效率,可以说在今天“杂交水稻”能够真正的稳定大规模量产,袁老是绝对是居功至伟的。

但正如前文所言,诺贝尔奖注重的是“首创性”,尽管袁老为“杂交水稻”的稳定大规模量产与推广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但“杂交水稻”的技术概念却不是袁老首次提出的,所以袁老想在学术上获得诺贝尔奖还是很难的。

4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笔者已经回答过类似问题:

为什么袁隆平不能提名诺贝尔奖生物学奖?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18257442751512835/ 但发现楼下的三位答友,全都是带着敌视或者阴谋论诺奖的态度来解释袁老没有得诺奖这件事。所以有必要继续澄清一下。笔者认为,诺奖有可能具有西方偏见,包括自然科学奖,毕竟这么多年得奖的人绝大多数是西方人。但说因为诺奖是被西方垄断所以不奖给袁隆平先生,这就需要澄清了,因为这关系到任何看待科学。

首先可以肯定地回答,虽然袁隆平先生的研究为解决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袁先生的成果并不适合获得诺奖,而不是诺奖评选委员会故意排斥非西方的专家。因为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奖主要奖给在基础科学或科学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并推动学科向前发展的成果。很显然,袁先生的成果并不属于这一类型。他甄别杂交稻的研究是应用性质的,而且他本人也不是作物杂交这个理论的提出者(即使提出也不一定能得诺奖,因为诺奖的生理医学奖一般不会奖给这种具体的农业研究,而主要奖给在分子机理上阐明生物体发展的成了气候的理论),也不是水稻杂交最早的涉足者。他的工作应用价值再大,也很难说在学术或理论层面上有重大、突破、原创性的贡献。

另一个佐证这一点的,与袁先生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有关。大家知道,世界粮食奖的创始者是著名农业学家Norman Borlaug博士。Norman Borlaug博士因为对矮秆作物的研发而推动了让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绿色革命,这个比袁先生的贡献应该说更大,多养活了几十亿人口。但即便如此,Norman Borlaug博士获得的也不是诺奖的自然科学家,他得到了197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最后,不是什么成果都需要诺贝尔奖来肯定和表彰,正如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需要成为中科院院士(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才算大科学家一样。袁先生能得到世界粮食奖,已经表明了很了不起的贡献,他能获得世界粮食奖这一点,已经足以说明,世界的重要的科学类大奖虽然在评委方面不可避免有一些倾向于西方的偏见(也是因为这些评委们更加熟悉西方同行的成果),但绝对不是美国或者西方垄断。在体现科学原创性的研究方面,我们仍然需要追求诺贝尔奖。

5

为什么袁隆平贡献那么大,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2117035909024153422,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5940475967965571286, \"vid\": \"v02004180000bclgufcd1dr48pkhe5sg\

6

有一个比傻子还“傻”的人,他就是袁隆平!

90岁的他靠种地养活了世界上超五分之一的人口,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什么却拿不到诺贝尔奖?成果影响世界,却败给了现实。

一、诺贝尔奖与农业的关联甚微

虽然关联不大,但也有人因为农业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过诺贝尔奖,而这个人却不是袁隆平。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的奖金是由一个名叫诺贝尔的瑞典人捐赠的。诺贝尔是一个著名的天才发明家、企业家、工程师、化学家,他获得了355项发明专利,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用硝化甘油制作的炸药。

1895年,诺贝尔临死前立下遗嘱,将自己94%的遗产,即3100万瑞典克朗存为基金,其利息用于奖励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五大方面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也就是说现在的奖金的直接来源是利息,而不是诺贝尔的直接资产。后来基金会又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却始终没有农业奖。遗憾的是,尽管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技术功在千秋,却跟诺贝尔奖评选范围沾不上边,顶多只能跟和平奖有点关系。

7

8

因为他情商低,不会来事。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