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纳兰容若简介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纳兰容若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性德。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2

纳兰容若的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17岁入太学读书,18岁中举,22岁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以后升二等侍卫,再升为一等侍卫。他作为乾清宫侍卫,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由于才华出众,为皇上看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官氏。 纳兰性德有三子,长子富格为侧室颜氏所出,次子富尔敦为卢氏所出,三子富森为沈宛出。其孙名瞻岱。北陵龙壁,纳兰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参与“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州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乾隆弘历的舒妃。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州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州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纳兰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3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4

“纳兰容若”的生平简介?

“纳兰容若”就是纳兰性德,是一个有名的诗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主要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5

6

纳兰性德的一生简介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生于天潢贵胄之家,赫赫宰相府,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其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正三品。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纳兰性德一生所交,多为汉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其居渌水亭经常为他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无形中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纳兰性德虽然生命短暂,但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而且,这些多是其鞍马扈从之余完成,笔力惊人。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8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多愁善感,气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虽曾有积极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劳顿奔波,远不合他的情志,使他雄心销尽,失去了“立功”、“立德”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也使他厌畏思退。诗人禀性和生活处境相矛盾,是他憔悴忧伤、哀苦无端的悲剧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长期随驾出巡还破坏了他的家庭生活。职业苦闷和离愁别恨交织,再加上爱妻亡故的打击,使他深陷苦海。他怨天不成,尤人不成,便把无尽凄苦倾诉于笔端,凝聚为哀感顽艳的词章。投殳久戍之苦,伤离感逝之痛,以及难以指名的怅闷是纳兰词的基本内容。纳兰性德以特出的艺术功力弥补了题材狭窄的不足。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胜,情真景真,“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况周颐《蕙风词话》)。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并以高超的白描手段出之,看去不加粉饰,却如天生丽质,无不鲜明真切,摇曳动人。王国维曾说:“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遗愿,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人间词话》)所谓“未染汉人风气”,就是指他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意境天成,没有因袭模拟、堆垛典故的毛病。纳兰性德的品行为人也有值得称道之处,他跟很多不得志的汉族文士是好朋友,给过他们真诚的帮助。他应顾贞观清,援救吴兆骞入关,“生馆死殡”,更被传为一时佳话。纳兰性德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纳兰词的魅力至今不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年轻人对纳兰词的热情依旧不减,以至有“纳兰一族”之说。纳兰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如今我们还能在他当年生活的地方寻觅到不少他华美人生的履痕。

-

以上是关于纳兰容若简介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