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哪部爱情文学作品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黄金时代》中写道: “在章风山她骑在我身上一上一下,极目四野,都是灰蒙蒙的水雾。忽然间觉得非常寂寞,非常孤独。虽然我的一部分在她身体里摩擦,她还是非常寂寞,非常孤独。”

在《黄金时代》里,故事的主角是陈清扬而非王二。陈清扬是孤独的,在此之前她与王二的性与爱是分离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是,有时候两个肉体如此接近的人,在精神上却如此隔膜。陈清扬因为王二无心的两巴掌爱上了他,却也因为这两巴掌的无心而离开了他。所以陈清扬至爱王二,却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王二并不了解她。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

曾经我爱上了一个像陈清扬的姑娘,她刚强独立,却对我无比柔媚。我们有着相似的孤独和格格不入,让我本能地认为我们相互吸引、无比合适。然而事实是,我们两个有各自的孤独却不尽相同,不可避免的是观点上的碰撞与争吵。可是,可是我仍记得我们一边激烈地争辩一边分享着一杯奶茶的滑稽情景;也记得我们坐在一起各忙各的而不说上一句话,气氛却意外的和谐;还有在我低落的时候惊慌失措地拦着我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样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最早的时候:一个闷热烦躁的夏日午后,我的手放在桌子上,她把自己的手放在我的手上,然后握住慢慢抬起。她将两只手放在了自己的胸前,问我,现在安静了吗。我完全不知道她在搞什么,这不是我印象中任何文学作品中的情景,也跟我理解的男欢女爱场景不同。可是,直到如今,想起这些时我仍然不敢或不愿相信的是,那一刻我确实感觉到一种久别的安静。

2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她古老而又年轻,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半分,相反历久弥新,青春常驻。古今中外,经典的爱情华章如繁星满天,数不胜数。象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以及前苏联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等等,都是久负盛名的爱情名篇,在国际上影响很大。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激动万分。而我国爱情的文艺花园更是春色满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是其他民族所无法比拟的。犹如滔滔大河与涓涓细流,真不在一个层次上。

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1.《天仙配》2.《孟姜女哭长城》,3《白蛇传》4《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凄美缠绵,忠贞不渝的爱情,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和影视剧的播出,更是日益深入人心,净化着人们的灵魂,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还有这几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也被传播得四海扬名,红红火火。象唐明皇与杨贵妃,因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和京剧《贵妃醉酒》而走进寻常百姓家。而宋代的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的爱情故事,更是自带流量,光彩照人。那题于沈园、二人唱和的《钗头凤》,今天读来仍是千般愁绪,万般无奈。当下描写爱情的文章也是多如牛毛,而质量上乘,有大的正能量的首属张扬的《第二次握手》,他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人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然而对我而言,使我从深层次上思考爱情、人生的文章,却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绝无仅有的爱情小说《伤逝》。这个短篇像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孤独的蜷缩在一角,默默无闻,不被人关注,这些年也很少有人提起。这也难怪,鲁迅的作品向来被认为是刀刻的画,是投枪是匕首,冷峻尖刻,压抑沉闷。更少有花前月下,缠缠绵绵的爱情花朵。这年头消遣为主,娱乐至上,喧嚣浮躁,甚至疯狂,自然不适合大众胃口了,这就是现实。《伤逝》是鲁迅写于1925年的北平,那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军阀连年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天黑地暗,血雨腥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作品,自然是沉闷压抑的氛围。

《伤逝》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男主人公涓生以自己的口吻,追叙了和子君的爱情悲剧。字里行间渗透着血泪,道出了娟生无尽的悔恨和悲哀。语言描写质朴无华,但文章却写得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恰似一首爱的挽歌,重重的撞击我心灵。两人冲破世俗偏见,不顾一切,毅然决然地走到了一起。特别是子君,为了爱情甚至和家庭断绝了关系,还高傲的说“我是我自己的,谁也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可见,爱之热烈,爱之真诚,跃然纸上。

谁能想到,这么勇敢无畏的爱情也不能白头偕老,最后以悲剧收场。琴瑟和谐,相敬如宾的生活转瞬即逝。随着娟生失业,生活每况愈下,三餐不继,饥寒交迫,正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生活的碾压下,上演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劳燕分飞各西东的分手戏。与其说是分手,倒不如说是娟生抛弃了子君更符合实情。这造成了子君万念俱灭,失去了娟生的爱,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子君终于在世人的冷眼鄙视中,在这无爱的人间死去了。留给娟生的是痛彻心扉的悔恨和滴血的回忆。

3

说到爱情,不知为何我先想到《撒哈拉的故事》,1973年7月,三毛與荷西在沙漠小鎮阿尤恩結婚。與荷西一道生活的歲月,三毛的文章充滿歡笑、喜樂,讀者閱讀他的小說,彷彿感受著她愉悅的婚姻生活,即使面對大風沙的侵襲,她仍顯得積極與樂觀。然而自荷西離開人世後,三毛的文字也失去了色彩,这或许就是爱到了深处吧。

三毛的爱情,三毛的婚姻,有柴米油盐的真实,有童话般真性的爱情,在撒哈拉的沙漠里,两个深爱着彼此的人享受着青菜豆腐的简单。如果你突然想去遥远的罗卡角,那么我现在就整点行装,不问缘由,如此便好。

你我,是否期待爱情,最终又会收获怎样的爱情?

4

那是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了一本书——《画魂》,简洁的封面,也不是很厚,翻了几页却立即被吸引住了。

那时候还不知道后来这本书会拍成电影,好像也没有特别被文字吸引,只是看故事心就已经激动不已,才知道有那样一个了不起的女画家叫潘玉良,不服输的个性,执着的艺术追求,纯粹的爱情……

只是觉得客死异乡的孤单结局挺悲惨的,直到最后书都被我翻旧了,也还是这样认为;后来拍的电影我最终没有去看,因为书上的故事都已在我的脑海里,我不愿再去看另外一种版本;但是如果没有电影,可能很少人会去看这本书。

其实,现在想来,结局也未必悲惨,她已经努力过,也已经得到过,事业或者爱情都是没有什么遗憾了,生命早晚都是会调零的,经历过那么多风雨,她早已经看穿了、看淡了!就像草叶上的一颗露珠,最终无声无息地融入了泥土……

5

哪部爱情文学作品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外名著《乱世佳人》,也就是《飘》,很可惜这部文学作品最近下架了,因为里面的写作背景是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可能会涉及到种族歧视。

看来,老美急了,头痛医头,脚痛治脚。

回归正题,我喜欢费雯丽主演的郝思嘉的魅力和霸气,她矫揉造作,又强势独立;我喜欢白瑞德对郝思嘉毫无底线的宠溺,关键这个男人还会挣钱,又舍得给自己心爱的女人花。我喜欢白瑞德的男人味,坏坏的,贱贱的但他又很专情。当白瑞德付出了所有,依然得不到郝思嘉的芳心时,他是那么落寞和孤独,女儿从马上坠亡后,白瑞德对郝思嘉也没有了往日的温情,他走了……

此时的郝思嘉才发现,自己真正爱的是谁?郝思嘉追悔莫及,她发誓,要等待白瑞德回来,好好爱他。

郝思嘉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也只有霸气又多金的白瑞德能驾驭得了她。她暗恋艾希里多年求而不得,不惜伤害多年的姐妹梅兰妮,这种情感也不过是贪多嚼不烂的贪心,是她爱的错觉。他们俩不合适,一个太柔弱迟钝,一个强势的咄咄逼人。

6

《廊桥遗梦》是美国一本不太厚、有点薄的中篇小说。

作者描述了一位被爱情遗忘的家庭主妇,在家人不在的4天时间里,遇到了一位摄影师。在经历了短暂的惊心动魄的爱情后,家庭主妇因不忍放弃家庭而与摄影师痛苦分手。

但是,对摄影师的爱恋却萦绕了家庭主妇的后半生,直到人生最后,才将这段埋藏心底里的爱情公之于众。

这是一篇凄美、纯净、感人的爱情故事。读后令人刻骨铭心,有奋不顾身,也想来一把如此轰轰烈烈的爱情。30年来,其主题歌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拨动着我的心弦——

如果我的生活没有你在我身边/天都是空的/晚上似乎太长了。

7

《又见一廉幽梦》

小姨子勾引姐夫,理直气壮斗亲姐。

一句台词: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她失去的可是爱情啊。

看完后,我深深的明白,爱情都是自私的,小三是没有亲情观念的。

8

《牛虻》。

9

,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说来有趣,对我影响深远的爱情文学是《血色浪漫》,关键这本书不是以描写男女感情为主的。

钟跃民先后经历过“得而不爱”的周晓白,“爱而不得”的秦岭,纸醉金迷时的何眉,居家良人高玥,正如一个普通中国男人经常经历的四段感情感情。

对周晓白,钟跃民得而不爱。从客观理性分析,周晓白是非常合适的结婚对象。书中袁军就发现“不管从哪方面看,周晓白都是个不错的姑娘”,长相漂亮、家世良好、思想传统、用情专一,虽然脾气大了点,但是人家还心地单纯,该道歉时一次都没落下过。钟跃民过早的遇上了周晓白,周晓白把所有感情都投入到钟的身上,可惜的是再多的付出也拴不住一颗流浪的心,此时钟跃民要的是仗剑天涯,是诗和远方,是游戏人间,周晓白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

10

读过一些爱情作品,比如《西厢记》、《长生殿》、《红楼梦》、《浮生六记》、《玉梨魂》以及《艽野尘梦》等。这些作品,爱情自带光芒,我不止一遍沐浴其中。

但要是说到影响最深远的,而且只能是一部作品的话,那还是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