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玄奘真的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的真经吗
1
玄奘是河南偃师人,俗姓陈,贞观元年自行前往印度取经,因为没有得到唐政府的批准,他的西行之旅是非法的,按现在的话讲就是“偷渡出境”,他的难处其实就在这里。在瓜洲有一位叫石盘陀的少数民族男子,把一匹有经验的老马给了玄奘,此后迎接玄奘的只有漫漫的戈壁沙漠。
西天取经演绎成小说《西游记》,说玄奘经过九九八十一次劫难,路途遥远环境恶劣,鞍马颠沛补给匮乏,不难想象史实中的玄奘一路西行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但是玄奘真正经历过的一次生命危险,是他离开瓜洲到达野马泉之前。
玄奘在这段路途中失守打翻了赖以生存的水袋,而这一片地区是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他又迷路了。四五天连续没有水的日子,玄奘已经奄奄一息,神志恍惚,没水又没向导按常理他将葬身于这里。
不过那匹识途的老马救了玄奘,它自己信马由缰把玄奘带到了一眼泉水旁,那就是野马泉。玄奘的旅途危险来自缺乏向导和穿越戈壁沙漠的经验,而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当他走出戈壁滩后到达哈密,受到当时信奉佛教的高昌国国王的接见,从此玄奘的西行旅程就变得顺利起来。
虽然玄奘断然拒绝了高昌国王请他留下当国师的要求,但国王还是帮他准备了大量西去取经的物资财富和随从马匹。给沿途西域各国都出具了国书,以届时向玄奘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玄奘通过高昌国王得到了西突厥可汗的帮助。当时西突厥是西域诸国的老大,玄奘从此既有了物质上的保障又具有西域大国的政治庇护,他的西行之路畅通无阻。
2
玄奘出生于河南洛州一个农家小院。他的父亲叫陈惠,历任陈留、江陵等地县令,是当地名士。他看不惯官场上的争名夺利,一心想和家人过悠然自得的安稳日子。他为第4个儿子取名为“祎”,祎后来出家,法号“玄奘”。
玄奘出生于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隋文帝驾崩时,陈祎过着安稳平和的农村生活,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喜爱读书,最喜欢和自己的二哥陈素一起读书。
可惜,陈祎4岁那年,母亲去世,陈祎第一次直面死亡,对他打击很大。隋炀帝上台后,父亲陈惠辞官归家专心抚养孩子,教他们学习四书五经。
陈祎天资聪颖,8岁即可快速、准确地理解书籍真意,父亲亲授他曾子的《孝经》。
然而,对儿女疼爱有加的父亲,在陈祎9岁那年突然撒手人寰,二哥前往东都洛阳,到净土寺落发出家,法号“长捷”。
3
我来对此问题做一些简单回答。
玄奘(600——664年)关于他的生卒年,异说颇多,兹采用道宣《续传》卒于麟德元年、世寿六十五岁之说。俗姓陈,名祎,原籍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市),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市),出身官宦之家。祖父陈康,北齐礼部侍郎;父陈慧,曾任陈留、江陵等县令,隋末动乱,辞官隐居。玄奘上有兄二人、姊一人。次兄陈素,出家为僧,法名长捷。玄奘幼年时期曾穷研经史,由于家境困顿,十岁时(大业五年,609年)兄长捷携往东都净土寺为童行,得到研习佛典的机会,十三岁时,隋炀帝敕于东都度僧,玄奘受度出家,得法号玄奘。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惑各派学说分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经过17年,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创译《大菩萨藏经》、《显扬圣教论》、《解深密经》、《因明入正理论》、《瑜伽师地论》、《大般若经》等经典。
历史上的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程艰难是真实的,但并没有说向小说《西游记》里说的有九九八十一难。
有史载,玄奘孓身犯险,偷渡关隘,沿途得到高昌王麴文泰和突厥叶护可汗帮助,越大漠,过雪山,穿越铁门关,风餐露宿,千难万险,经过一年多跋涉,进入北印度。《大唐三藏圣教序》里这样记载着:
4
玄奘在唐朝是洛州缑氏人,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偃师。他的先祖是颍川人。
他的俗名叫做“陈祎(yī)”,玄奘是他的法名。
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在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历史上的玄奘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吗?
我想说:众所周知,在《西游记》中唐玄奘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取得真经而归。
5
玄奘,历史上确有其人!
玄奘俗名:陈祎(yī),其先祖为颍川人,今河南洛阳偃师人。
我们所知的九九八十一难,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玄奘西行取经,所著书《大唐西域记》改编而来。
唐贞观年间,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