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如果没有赵高,秦朝最终还会亡国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秦朝的亡国是因为赵高吗,那是不是说没有赵高,秦朝就不会亡国?

秦朝是一个强大且伟大的朝代,他终结了周朝近八百年的割据天下,归天下于一统,华夏大地第一次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形式,秦始皇终结了分封制,以郡县制取代,把天下所有的官员任命权集中于皇帝一手,秦始皇终结了世卿世?制,以军功爵位制代替,让全天下想升官加爵的人,必须为他卖命来换官职爵位。

秦始皇

秦始皇还设立了三公九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种种行为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秦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皇帝把全天下所有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一手,但中央集权制有一个毛病就是:皇帝如果英明,那天下没啥大事,比如秦始皇,一旦出现皇帝昏庸,集权制将是天下的灾难,比如秦二世胡亥。

秦朝灭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集权制出了问题,集权制虽然有很多好处,比如秦始皇发动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长城、建驰道等行为可以很迅速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可以很快地完成这些事,集权制同样有弱点,但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时,朝廷就可能会出动乱。

秦兵

秦朝灭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安于享乐,还被他的老师赵高忽悠得不理政事,沉迷酒色,导致秦朝的大权旁落,落到了宦官小人赵高手中,最好的证明就是赵高指鹿为马,上欺下瞒,既欺骗胡亥深居宫中不理政事,又欺骗群臣无法见到皇帝,就这样赵高就掌控了权力,就连丞相李斯等一众高官都见不皇帝。

2

复杂事件中寻找罪魁祸首,就像在沙漠里寻找一粒漂亮的沙子。

问题的关键不是怎么找到沙子,而是怎么论证漂亮。

漂亮与否,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是观点,不是事实。事实判断可以推理出真,观点判断却做不到。

大秦灭亡,以及历代王朝灭亡,都是一个系统性崩溃的过程。灭亡有原因吗?

当然有原因。

3

赵高是压倒秦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赵高充其量只是一根稻草而已,秦帝国的灭亡有其深屋次的原因。

秦帝国成立后,没有及时实行与民体息的政策,而是继续执行损民的战时政策。这才是其灭亡的真正原因。

4

喜欢看历史的小伙伴们,肯定会发现咱们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熟悉的背锅侠:

一个是美女,一般还有个称呼叫做红颜祸水;

另外一个就是宦官,他们往往被骂为阉宦、死太监。

每每皇帝犯错了之后,作为九五之尊的帝王,肯定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后人呢也本着为圣人讳,想要模糊处理。但错误就在那儿摆着,谁也赖不掉,总得有人去背锅,一般来说,皇帝如果有个特别喜欢的妃子,那就好办多了,随便找出一个红颜祸水的人选,推出来,就行。

但像秦始皇这种,一辈子没有个明确的特别爱的那种爱妃,后人也就只能往宦官身上靠了,没错,赵高,别往别处看了,站好,就你了。

5

6

秦朝的灭亡归罪于赵高一人,这个观点有失偏颇。但凭心而论,赵高确实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导火索。如果没有赵高,秦朝还真不一定会二世而亡!

秦朝动乱是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拉开的帷幕。但陈胜吴广这俩个平民又何德何能能号召百姓造反呢?还不是因为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嘛。为什么百姓没有活路呢?就是因为在赵高联合胡亥与李斯篡位之后,胡亥整天逍遥享乐不理政事,而李斯又因为轻视赵高被赵高给弄死了。所以赵高就成了秦朝的实际掌控者。赵高掌权后开始更加残酷的剥削百姓。秦始皇滥用民力是情有可原,因为秦始皇要修筑长城和灵渠。这两样工程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赵高剥削民力完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就会走上造反的道路。

百姓们揭竿而起自然也要有正当的理由。吃不饱饭这个理由谁都知道,但要想在大义上占据上风,却还需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而当时陈胜吴广打着的旗号就是为公子扶苏复仇。本身公子扶苏就是秦朝的法定继承人。是赵高在秦始皇弥留之际扣下了秦始皇发给扶苏的诏书,然后伪造遗诏任命胡亥为皇帝。而且还假传圣旨杀了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如果没有赵高,那么扶苏就不会死,他会顺利的接任秦始皇的大位,成为秦朝的第二任皇帝。

那么扶苏继位可以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悲剧吗?事实是一定的。扶苏和秦始皇不一样。秦始皇烈火烹油,而扶苏属于和风细雨。扶苏的政治理念和秦始皇不同,他认为天下归一就应该收六国民心,休养生息。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扶苏实际上在儒家和六国百姓心中地位非常之高。秦始皇时期,儒家就非常的亲近扶苏,认为扶苏将会是一代明主。从陈胜吴广打着替扶苏复仇的旗号造反就可以看出,扶苏在天下百姓心中地位是多么的高。所以,没有赵高,扶苏就会顺利继位,扶苏继位那么农民起义很可能就不会出现,而六国残余贵族造反也不足为虑。

事实上秦朝也是完全有能力镇压农民起义的。但由于赵高的胡搞瞎搞,才导致秦朝内部势力分崩离析。而将军们个个瞻前顾后,又得不到支持,所以才会最终失败。当时赵高担心将军们掌权会推翻自己重新让胡亥掌权,并且告诉胡亥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赵高一直在刻意打压秦朝的武将群体,尤其是那些有本事的武将。他们平叛要不就是得不到支持,要不就是缺兵少将。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很难战胜对手。而北方军队和南方赵佗也和秦朝中央不一条心。尤其是赵佗,看到赵高专权,果断就切断了和秦朝的联系,在南方称王称霸。这也导致秦朝失去了一个非常强力的臂助。失败也就不那么出乎意料了。

如果扶苏正常继位的话,首先整个秦朝还是一个整体,赵佗不敢独立,北方大军也不会和秦朝离心离德。如此一来秦朝镇压叛乱也会如臂指使,只要秦朝下上衣心,该给的粮草补给,兵力补给都给到了,那么秦朝镇压叛乱简直不要太简单。要知道在赵高掣肘那么艰难的情况下,章邯都差点平息了叛乱,如果秦朝上下一心,以蒙恬、章邯等将为主镇压地方叛乱,扶苏坐镇中央调配,那还不是轻松加愉快嘛。所以说,秦朝的灭亡不能完全归根于赵高,但赵高确实是秦朝的灭亡的罪魁祸首。

7

问题在制度,不在个人。

把一切灭亡都归罪于个人的方式,其时,只是障眼法而已、是为了蒙蔽人、是为了继续维护统治而已。

在如此这般的体制之下,没有赵高,会有李高、王高……或其他什么高……

当然,秦朝的灭亡,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话虽这么说,但是,必须清楚,主要问题在哪里?

除了体制问题而外,

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赵高也许跟秦朝的灭亡脱不了干系,但我认为,即使没有赵高的推波助澜,秦朝也不会长远的走下去,赵高的出现只是历史的偶然,而秦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秦王的治国理念没有根据时代的改变而做出变化

从根本来看,秦朝的政策是延续战国时期秦国的政策,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的大趋势,但绝不适合在和平年代推行。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社会动荡。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严刑峻法是诸侯国在割据混战得以生存下来的方式。

秦国在战国各国中脱颖而出,然而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之后,秦始皇并没有适时缓政,休养生息,而是担心六国贵族图谋复辟,实施苛政。这对百姓们来说,无疑是从一个火坑跳往另一个火坑,没有百姓们支持的王朝还能支撑多久。

赵高利欲熏心,又是依仗着谁

赵高的出生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耀,而是在偶然的机会下才被秦始皇所提拔,如果秦始皇是位亲力亲为、爱民如子的统治者,又哪里有赵高有恃无恐的逢迎献媚,也就不会出现沙丘宫变,扶苏自尽,赐死蒙恬的局面,更不会一贯嚣张至指鹿为马,最后胆大妄为地杀害秦二世。

我们可以看出从秦始皇到秦二世被杀害期间,赵高的野心在一次次的满足下被喂大,从一开始在胡亥的信任下得以高官厚禄,到害怕扶苏即位后对自己不利而暗中扣押遗诏,再到变本加厉假传遗诏,赐死扶苏;从满足于把弄傀儡皇帝胡亥,到铲除忠良,指鹿为马,再到杀害秦二世取而代之。

9

个人觉得“秦亡于赵高”这个说法还是很有理的,他至少坑了秦国三次,这三次秦国如果有一次能够摆脱他的影响,结局都有可能不一样。分析如下:

第一次、赵高搞沙丘政变换掉扶苏。

赵高是沙丘政变的主谋,如果不是他的撺掇,李斯不会帮助胡亥,那继位的将是扶苏,而掌握相权的将是蒙毅,掌握军权的将是蒙恬。而扶苏实际上是儒家人物,从史书上说他“宽以待人”和反对焚书坑儒以及被逼自杀时毫无反抗就可以看出来。而和他相好的蒙毅又能是什么执政理念?要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仁厚的人不会和残暴的人为友,蒙毅不会是和李斯一样的刻板法家。所以,如果由扶苏的领导班子来执政,秦朝的天下很有可能在秦始皇的暴政之后得到休息,那天下还有谁会造反?

第二点,赵高影响胡亥,让他让出权利。

赵高是否是胡亥的老师?这一点不好说。但是,他作为胡亥身边最亲近的人却是毫无疑问的。胡亥是个享乐主义者,这种性格的养成肯定和赵高有一定关系。后来胡亥登基,又是赵高忽悠胡亥,让他深居简出,充分享受就行,一切交给老奴。而胡亥还就真交出了权利。最后赵高觉得丞相李斯对自己是个威胁,把李斯也找借口杀了。造成了秦国朝堂自己一家独大的局面。如果没有赵高,即使继位的还是胡亥,李斯还可以继续辅佐,也未必会那么快的覆灭。

10

说秦朝亡于赵高,这是没有问题的,或者我们换个说法,对于秦朝亡国赵高要负绝大部分责任。

很多网友肯定会质疑,一个太监怎么会有能使秦国灭亡的能力呢?要知道就是这个秦国,十几年前可是能够横扫六国,所向披靡的。

胡亥之所以能有这么强大的力量,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他从小就陪伴在胡亥身边,而胡亥本人对这个老师也是言听计从。

不要怀疑赵高的能量,尽管只是一个太监,但是这个赵高是真有本领的,只不过他的本领不在治国安邦,而在于识透人心。

恰好,胡亥打小就不是一个聪明人,甚至有些懦弱老实,所以秦始皇才选择了赵高这么个人来教导胡亥,毕竟身为皇子若是太过老实,估计也会命不久矣。但是,秦始皇不知道的是自己选择的这个本该与大秦帝国大局无伤大雅的人,竟然能够一步步地将自己建立的大秦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