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拼音系统是怎么产生的,以前中国人如何记汉字发音?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漢語拼音是現代的産物,确切的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于一九五八年正式公布的。

在古代,給漢字注音的方式主要有兩种,一是讀若法,即某字讀若某音,是以一个相對簡單的同音字來給另一个相對繁難的字注音,如殤,讀若商;一是反切法,即某字某某切,以第一个字的聲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相拼來注音,如勸,去愿切。

鑒于舊式注音方式的不夠直觀和不便学習,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創新改革漢字注音方式。明清時期曾有利瑪竇等外國傳教士使用羅馬字母拼寫漢字,威妥瑪還創制了威妥瑪式拼音進行推廣。一九一八年,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漢語注音字母,計有三十九个字母,是由中國讀音統一會于一九一三年製訂的。一九二○年調整為四十个字母。一九三○年南京國民政府將注音字母改稱注音符號,并去除三个僅用來標註方言的字母,目前使用的共有三十七个,其中聲母二十一个,韵母十六个。中國大陸地區使用至五十年代末期,我國台灣地區使用至上世紀末。之後,台灣地區教育部頒佈推行一套通用拼音方案用以取代注音符號,該方案採用拉丁字母,与漢語拼音類似,但有所不同。

大陸地區于1958年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佈漢語拼音方案,取代了注音符號的地位。原本作為漢字拉丁化步驟的漢語拼音,最終成為了使用漢字的輔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