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有哪些?
1
根本不可能打成平手。再打,朝庭就完了,慈禧太后等人只有当俘虏的份。
为什么?
先要搞清当时的清庭什么性质。满清政权,实质上是满洲贵族与汉人地主阶级、儒家文人的一个联合政权。满洲入关时的人口,估计只有一百多万。而中国汉人及少数民族,估计是一个亿。而且中原的经济文化水平,超过满洲。一个人口只有对方1%,经济文化又处于落后状态的民族的贵族来当统治者,这难度够大的。不仅如此,满洲人还拉拢了蒙古人,藏人,维吾尔人,他居然还是大中国的盟主,其疆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之一(有争议)。而事实上,大清政权的支撑力量却是满汉联合政权,没有汉人支撑,满清政权想做那么大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如何统治这一亿汉人,才是满清的头号任务。
于是,他们请出了孔孟之道,推广儒家的人分九等,再兴科举(考的是圣贤书)。用这一套愚民、弱民的文化,再加上残酷的专制手段,把中华变成了一个“大劳改农场”。二百多年下来,中华的精英人才都加入了看守队伍,而上亿普通人都已经没有了国家摡念,丧失了主人翁意识。
当然,从这个角度讲,满清是成功的。
2
如果慈禧太后不签《辛丑条约》,硬抗到底,基本上就是作死。
(慈禧太后)
当时,慈禧太后携带光绪逃到了西安。
我们先看看慈禧太后手头上还有多少军队,主要是董福祥的甘军(武卫后军)22个营,马安良的甘军(河湟)8个营,陕甘总督魏光焘的湘军大约有10个营,从北京跟去的八旗军约1万人。
3
当然是可能的,并且完全可以做到不赔款,甚至还能取得更不错的结果。
事实上今天很多人对晚清的实力认知有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晚清自始至终其实都不弱,并且在局部战场上,晚清军队还一度取得过决定性的胜利,诸如左宗棠西征新疆,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等等。
但问题就是,为何本来并不弱的晚清政府却要不断签署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呢?
答案也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晚清时期遇到的外敌并没有体现出足够的灭清实力,所以让晚清政府高层一度认为能够以谈代打,从而缓解对外压力;另一方面就是晚清政府更惧怕内部百姓的抗争,说白了就是担心内再发生第二场金田起义。
这两方面其实又都可以总结成一个原因,那就是晚清政府治理内部的压力远远高于对外的压力。
4
那清朝就得灭亡,连和谈的资格都得不到,根本不存在打平手再和谈的可能。
面对八国联军,慈禧是摆开了架势要打的,并且架势还很足,整个京津地区的清军加义和团好几十万人,慈禧还以光绪的名义下了宣战诏书。
然而,这个时候的清军实在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仅仅不到2万的八国联军,没有废多大的力气就打到了北京城下,然后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攻下了清朝重兵驻守的北京城。
几十万的清军加义和团都打不过八国联军,那慈禧面对八国联军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是一溜烟地逃到西安。这个时候慈禧需要想的已经不是怎么打赢八国联军了,她要想的是怎么才能继续将大清这份事业继续干下去。
当时东南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带头下,搞了一个东南互保,此时都东南包括北边的山东都已经不怎么听清朝的话了。李鸿章甚至直接宣称宣战诏书是伪诏,而张之洞更是来了一个“坐拥东南,断不奉昭”。可以说,清朝最重要的赋税之地,也就是东南这些省份已经实际脱离清朝的控制了。并且这些东南省份还打算着,如果慈禧和光绪有什么不测,那就直接让李鸿章出来做总统了。
5
不可能。战之胜,首需明上,为君者圣明,这在清末已不具备。其次将智,自左宗棠仙逝,朝中已无智将。
6
当时康有为就提出了,迁都抗战的路子。慈禧满族贵族集团嫁祸于义和团和个别大臣,屈膝求和,巨额赔款;李鸿章出面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