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固定发射井在核打击中生存能力低,为何核大国都保...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谢邀,导弹问题问W君没毛病!

固定式导弹发射井生存能力的高低咱们先暂且不论。

先说说如何打导弹发射井吧。搞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可以真的了解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到底是怎样的。

这是一个从空中拍摄的导弹发射井外部设施图,一个导弹发射井和其周边外围设施尽收眼底。

2

固定发射井果真在核打击中生存能力低吗?这个问题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有关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学术界也颇有争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陆地核打击只保留了民兵-3固体发射井发射,俄罗斯主推无依托机动发射,同时也保留了固定发射井手段;至于英法两国当前已经放弃了陆基和空基核打击手段,转而只保留海基核打击力量,不同国家的战略需求不同、作战体系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核威慑手段的选择上也有各自的独到见解。

其实,固定发射井发射技术对于导弹发射技术来说并不是很古董,最早使用的发射技术就是现在发射卫星使用的固定发射架发射,在其之后才相继发展出了固定发射井发射、机动发射以及最新的无依托机动发射技术。另外,有关早期的机动发射技术实际使用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核心的东西还在发射阵地上,它与固定发射井相似的是需要预设阵地,只不过这个预设阵地在数量上有优势。

现代战争的作战理念讲求的是体系作战,包括了军事力量的各种攻防作战,其背后都是由一个庞大的作战体系来支撑的。这一点在国土防御中显得尤为突出,也是各国建设的优先方向,同样是作战体系建设最完善的一个领域。通常拥核国家将战略打击力量都是纵深部署,在前线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导弹和空军部队,想要进行有效突防必须作出较大的牺牲来完成。尤其是反导防御体系发展的今天,这种概率在不断的被放大。

也就是说,想要打击固定发射井,首要就要考量如何突破层层防御体系。当前普遍的做法无外乎强化导弹的突防能力、发展隐身打击力量等几种方法;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情报获取问题。想要打击固定发射井,首先要确定固定发射井的精确地理坐标,没有地理坐标,后续的打击行动根本就无法实现,要知道发射井的精确地理坐标将是导弹系统火控制导的重要参数之一。

解决了发射井位置坐标问题后,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摧毁发射井了。我们知道当前各国的战略弹道导弹打击精度大多在300米以内,部分型号达到了100米的水平,但这个打击精度只适合打击面目标,但对于点目标的打击精度明显不够。诸如我国的东风-5B战略核导弹的直径约为3米左右,整个发射井的井盖尺寸也不过13个平方左右,10米的打击精度也够呛,更何况十倍左右的打击精度。

3

洲际核导弹,可以说是人类目前生产出来物理破坏能力最大的武器,而目前全球存在的洲际导弹一般分为三种:陆基固定发射井发射洲际导弹、路基公里/铁路机动发射洲际导弹以及海基潜射洲际导弹!这其中生存能力最强的,当属可以隐蔽在茫茫大海之中神出鬼没的海基潜射洲际导弹了,而生存能力最低的则是位置固定的无法移动的发射井发射的洲际导弹了!

近些年,在陆基机动的东风-41和海基潜射巨浪-2洲际导弹的兴起下,像东风-5这样的老牌固定发射井发射的洲际导弹被不少军迷所摈弃,因为在不少网友的心目中像东风-5采用发射井发射的洲际导弹位置固定,一旦发生战争第一时间就会被攻击摧毁,生存能力极差,再发展也无太大的意义!

其实不然,固定发射井的洲际导弹不仅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我们和美国、俄罗斯三个核大国都还在大力发展,因为固定发射井的洲际导弹生存力并没有网友想象中的那么差,而且还有不少陆基机动、海基洲际导弹所没有的优点!

首先,固定发射井发射的洲际导弹生存能力并没有那么差,因为这种导弹的控制中心全部在地下,发射井大部分也都在地下,想要被发现并没有那么难!而且只有发射井顶部漏在外面,但也被一个1-2米厚,数十吨重特种钢结构井盖保护着,堪称坚不可摧!

对于如此这般的洲际导弹发射井,俄罗斯更是对外宣称,“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发射井及地下控制中心,即便是面对百万吨级核武器,只要不是直接命中,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实际各核大国的发射井虽然不能达到俄罗斯对外宣称那样,但对于爆炸威力50万吨级以下的核弹还是可以应对的!

4

很多人认为固定发射井在核打击生存力低,实际并不如此。

在苏联战略火箭军1959年成立之时,苏联核力量还相对弱小,而且所有的导弹发射阵地对方都通过航天侦察了如指掌。在30分钟之内,大洋彼岸的导弹就会飞向苏联的导弹发射阵地,然而此时多数苏联导弹反击准备时间需要几个小时。显然,在这种状况下,解决生存力问题迫在眉睫。按照苏联自己的内部测算,自身任何一个地面导弹发射装置都可以被美方100万吨级弹头在5千米距离内消灭,而此时美国的洲际导弹都是300万吨TNT当量而且命中精度不超过3千米!

在解决生存力方面,美国动作比较快,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就开始将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部署在发射井中,到了1962年,已经有87%的战略导弹部署在发射井中并在那里保存,不过发射之前需要将导弹从井中取出。

苏联差不多也在50年代末开始了地下发射井的研制。1963年苏联最初的地下发射井系统

5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采用固定发射井发射的井基洲际弹道导弹生存能力很低,在核大战中的核反击效果远不如公路机动、空基、海基的洲际弹道导弹。但是,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先来看一些资料,目前井基洲际弹道导弹仍是核大国最青睐的一种弹道导弹部署方式。美国400多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全部都采用井基部署方式,取消了公路机动部署模式,它的下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仍会是采用井基部署方式。

俄罗斯井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同样不在少数,目前俄拥有上百枚井基部署的R-36M2(SS-18)、UR-100N(SS-19)、“白杨”(SS-25)等洲际弹道导弹。如今正在研发的俄罗斯新战略核威慑的支柱——“萨尔玛特”也是一款井基部署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

美俄现阶段的核力量部署模式、未来核导弹发展计划表明,它们对井基洲际弹道导弹的作战效能是非常信任的,并不是外界所认为的一无是处。

6

陆基战略核导弹、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作为三位一体核打击重要组成架构,五常国家都为此耗费巨资部署提升,就是因为只有手握核大棒才不会被列强欺负。在这三种核设施中战略核潜艇因为背靠全球超过71%的海洋面积和超过54%的公海优势,被五常国家列为核武首选,比如法国和英国早已放弃陆基和空基,只保留了海中的战略核潜艇。而陆基的地下导弹发射井因为固定不动,最容易遭到首轮核打击,但是另一边我们看到中美俄三国却在大力发展最不被看好的陆基核武,特别是中俄在陆基核武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虽然陆基地下导弹发射井看似最容易被确定为首轮核攻击目标,但是也因为自身存在一些其他类型洲际导弹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这也是中美俄大力发展地下导弹发射井的原因所在:

一、发射重量更大、投掷的核弹头数量更多、爆炸当量更大

采用地下导弹发射井发射的弹道导弹普遍发射重量都上百吨了,最大射程也基本在上万公里以上,而且还有这末端核打击精度最高的优势。比如俄罗斯最新装备服役的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最大发射重量高达200吨,而我们熟悉的像三叉戟IID5这类潜射洲际导弹最大重量也只有五六十吨,更大的发射重量首先带来的优势就是萨尔马特最远射程高达1.8万公里,而三叉戟只有一万公里左右。

更大的发射重量也使得其能发射载荷重量更大,够装载数量更多、内部核原料更多的核弹头,使得单枚核导弹同时攻击更多的目标,单个核弹头装药量更大后爆炸杀伤力更强,范围更广。而且还有更多的富余空间和重量装载欺骗假弹头,同时更大的发射重量带来更大的载荷下,末端能够借助液体火箭发动机实现更强的末端机动突防。而这些都是海军的潜射洲际导弹、陆基的轮式洲际导弹受限于自身发射平台在空间、载重量方面限制下永远无法实现的。

7

8

9

保留固定井并不是为了被核攻击后再反击,那不是二傻子么。要么先发制人,要么就是当别人的洲际导弹在路上时就全部打出去。

在第一波核打击中幸存下来并发起反击的活,还是交给潜射来做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