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到底对不对?
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部书、一篇文章,只要你反复去读,多读几遍,就自然能领会它的含义,领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
我所知道的一些人读书学习的实践,证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般来说是正确的。就拿我个人的情况来说——多年以前,我看到19世纪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自学成才的工人著作家、哲学家狄慈根的一句名言:“重复是学习之母。”我理解就是书和文章要反复读才能有收获。当时书很少,我就将自己喜欢的一些文章拿来反复阅读、反复学习,果然每多读多学一遍,都会有新的、更深的理解。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尝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甜头。
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能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绝对化。
——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这是说读书要有选择,不能乱读书。这和交朋友是一个道理:读一本好书就如找到了一个益友,读一本坏书就如找到了一个损友。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读一本坏书,就是和许多低劣的人厮混。所以说读什么样的书,效果截然不同。尤其是青少年朋友,选择读好书至关重要。
——多读书,不能死读书。这是说读书必须思考,不能不求甚解、一读了之。读书思考什么,怎样思考?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把书读懂,领会和掌握它的思想,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知道如何运用。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读书加思考,才能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2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留的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百遍不是特指,而是泛指。意思就是多看多读,记忆于脑,了然于胸。读的功夫,也是揣摩的功夫,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识的特点是越积累越丰富,读书越多,了解的也越多。当你读一本书时,有些内容读不懂也是正常的。当你读下一本书时,有些问题可能恰恰就是上一本书的注解。于是就会触类旁通,迎刃而解。
当然古人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我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要到实践中去求真知,不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另外王国维老先生也曾经说过读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说明读书是一种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要有执着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苦中作乐,乐中有苦。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你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其乐陶陶,自不必说。这就是读书的快乐。
3
这个观点,是基于数据统计的不充分理由退出的总结观点。
严格来说,应该是想要达到了解一部书籍内涵的地步,就应该对书进行必要的多次阅读。而不是只要读了多次就自然能够了解书的含义。
阅读的过程,应该有思考的过程。
然而,正常人类,阅读造成的记忆时间有限。可能很多情况下,阅读过后,书籍的内容我们仅仅记下了部分。
典型的,比如阅读小说过程中,读完了一个章节,可能我们所记下的,就是一个故事的梗概。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梗概的掌握已经足够我们继续深入故事,并不会影响到我们对小说的阅读,但如果我们想要深刻的把握作者(包括潜在的)思想,那么,停留在梗概表层的阅读,是远远不够对待。
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认为这句话对,也不对。
说它对,是因为这句话所强调的,是读书要持之以恒,要反复阅读,而不可浅尝辄止。这对于那些想要一蹴而就的人来说,是一次警醒。
说它不对,是因为如果将之奉为金科玉律,以教条般的方式去读书,也未必能“见其义”。
现代教育,讲究的是方法,遍观各地的文理状元们,虽说读书也确实十分用功,但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琢磨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不妨回想一番,自己上学时,班上是否有那么几个人,看他整日都埋在书堆里,成绩却不咋地。但还有那么些人,看他也没咋学习,考试却总是高居榜首。
5
书读百遍,在头脑中一定会出现对它的理解,但是,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阅读,最后理解的不好说是不是作者真正想呈现的,或者说未必能把作者想呈现的知识和见解最终转化为自己的。
这句话的积极意义,是鼓励人多读书,但是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要反复读书就能掌握知识。
读书除了次数,还要讲究方法和质量,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
6
要看什么样的人读。
7
难道你认为它不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老师教育学生,题不解,就多读。多读才能领会,讲的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如同我们读文章,一遍不懂就再读一遍,反复读作,慢慢领悟,总有读通的时候。
如果不信,你试下。
8
对,认真读的遍数多了,也就明白其中的含义了。
9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我看来,一个人没有慧根,不去认真领悟其中的意思,哪怕是读一千遍,一万遍也是白搭!
10
书读百遍不一定其义自见,是因为读书未抓住主线,读书只要抓住了主线,用不着读多少遍,只要认真阅读一至二遍,也能其义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