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会增加产量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这个问题需从多个方面考虑,不好一句话回答。我也啄摸了好长时间了,到底规模化种植模式和以各农户种植哪个方式增产?总说起来,规模种植模式是整体上对国民经济上是增产的。把地流转了,腾出时间出去打工挣钱,增加了家庭收入,是利国利民的。

听分析一下:各家各户种植模式。

如果光从单产亩产上看,往往是农民自己种植单产是高的。这是很明显的道理,自己种植一亩三分地,眼明珠似得瞅着呢,投资及管理都到位,产量肯定有保证。

多了必然顾不上那么周到了,影响产量是肯定的。好比专家的“试验田”因管理非常到位,亩产单产都是很高的。这也是同样的优量品种,大田里种植为什么就达不到那么高产了的原因。

2

中国走械化大农场这必然之路。但必须是中国模式。必须种养结合配套农场。必须宜业什么就发展什么。规模适中,不能求大。

3

这个问题问粮食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不会减少,因为土地还是那么多土地,单产还那么高的单产,粮食不会减少,而且随着生产力提高,生产成本下降,总产量还会提高,收入也会相应的提高。不过,在中国现阶段适合不适合搞大农场模式,还是值得商讨的问题。

一、现阶段农村人口太多了,搞机械化、智能化、企业化,多余的劳动力往哪儿安置

我国人口14亿,还有9亿农村常居人口,也就是户口在农村,他们都有“土地三权”的,搞机械化、无人化种植,劳动力会失业的,土地流转后,农民会不会失去土地?农民是心有疑虑的。搞大农场后,村委会还存在不存在?乡镇政府有没有管辖权?其实,中国农垦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大农场,但不适合全国推广,因为他们都是国有企业,大多数国有农场是亏损企业,银行“呆账”、“坏账”、“死账”都有,农场基本上现在收支平衡,没有盈余,没有积累。大农场现在也是“家庭农场”承包制,与“包产到户”没什么区别。搞集体大农场,除非是人口降到4亿,人全部进入城市就业,少数几个人把乡镇土地承包了。

二、大农场适合平原地区,山场丘陵地区不适合的,而我国大部分耕地是丘陵地带

我国长江冲积平原、黄河冲积平原、东北、内蒙古、新疆部分地区可以搞大农场,人口稀少,土地又广阔,但大部分还是丘陵地带,不适合机械化、智能化、企业化发展。农村土地大多是集体土地,农民拥有“三权”,如果还像过去由集体经营,个人拿工资、工分,实践证明已经行不通了,土地也无法集中流转给某个家族,某个企业经营。中国不同于美国,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土地私有制,只要有资本,就可以扩张,买卖土地,中国则不同,企业下乡,资本下乡,土地必须靠流转、入股方式获得,而且没有“三权”、没有所有权,存在风险,这也是企业不愿下乡,资本不愿下乡原因。因此,我认为,目前,搞大农场模式时机尚不成熟,但应该朝规模化、智能化、企业化、产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4

有话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机械化大农场在地理位置条件许可扩大生产的情况下,粮食增加是肯定的。

北大荒就是实例。

5

6

7

中国农业走械化大农场模式,粮食产量会大幅度增加,关键是机械深耕,机械锄草桔杆还田,养猪场猪肥施田,产量会稳定增加,农民成职工,到年龄退休,农民只有过幸福生活。

8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轻车熟路。不会出现撂荒地,粮食一定会增产。

9

要问“中国农业走机械化大农场模式,粮食产量会增加还是会减少?”,我的回答是粮食产量会增加,因为这已经被实践验证并正在进一步推广实施的农业发展模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是机械化大农场模式也必然是一种规模化种植模式,与一家一户小面积种植相比较更便于耕作和土地利用,这样不仅模糊了边界畦垄,增加了土地面积,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投入,增产增效明显。譬如在我们附近有一家大型农场,人家几乎全是机械化操作,几千亩地,正式运作管理的人员不过数人,播种、植保和收获都有相应的专用机械,增收优势效果显著。

二是,机械化大农场模式在生产资料的购入和粮食的出售方面更具有话语权。由于土地面积大农资的一次性购入高,在议价方面自然优势突出,这样会省去不少成本,粮食出售同样也会拥有较高的价格优势,这方面一家一户是难以睥睨的。也从客观上得以实现增收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