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苏轼的教育观与父亲苏洵有什么不同?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感请。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有研究,在这里,只是简单说下自己的看法。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可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大家的家庭,可能出了三国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之外,最牛的文化家庭。苏洵能够教育出苏轼。苏辙两个优秀的儿子,两个在中国文化史上闪耀的明星,可见他的教育是多么成功,教育理念是多么先进。从三苏父子的诗文来看,苏洵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的教育为主,用杜甫的话说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学成文武艺,或货与帝王家,饱览群书后,参加科举进入官场,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苏轼在进入官场后,他的刺头的性格,让他在北宋官场吃尽了苦头,他一直在抗争,一直被流放,好日子不多,这也让他对官场产生了畏惧,从而影响了他对儿子的教育理念。他有一首诗说,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很显然,他教育儿子不要太聪明,过一生庸庸碌碌但平平安安的生活。很显然,这是受到了道家无为和隐逸思想的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好玩的国学。

2

谢请。

苏轼的父亲苏洵,结婚挺早的,十九岁的时候就跟当地的望族程家女儿成了婚。古人早就有云“成家立业”,可他事业一无所成,却反而先成家了。后来去考进士,考了很多次都没有考中,比如放在我们现代社会里就是考了好几次大学,都因为学习太差没考上。进士考不上了,那就算了,朝廷为官也不一定很好,还不如做一个独立自由的学者、思想家。于是,他开始发奋图强了,读遍了《诗经》、《楚辞》、《孟子》,对韩愈、司马迁、班固等人的作品也是经常熟读。欧阳修也说过,苏洵的知识积累得极其深厚,文字功底很扎实,所以才能下笔千言,引经据典都是信手拈来。

他不但自己经常学习,更是充当了孩子们的老师。苏洵一直觉得,自己少年时玩世不恭,没有好好把握机会去学习,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真是不应该啊!为了让孩子们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在苏轼和苏辙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文学造诣了。 但是苏洵并不是采用一味得填鸭式方法教育孩子,反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去“感化”孩子们,让他们爱上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从而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苏轼曾在一首诗中记叙小时候父亲监督自己读书的情景:

3

谢请。

这个问题,是迄今为止所有中,我感觉最有意义,也是我最喜欢的提问。

不仅因为,苏轼,是我的挚爱“亲朋”,更重要的是苏家的育儿观念的确颇有传奇色彩。

在“唐宋八大家”中,“老苏”苏洵、“大苏”苏轼、“小苏”苏辙,父子爷儿仨独占三席,可以说旷古及今,无能出其右者。需要说明的是,这八大家中,老苏,是唯一一个没有考中进士的布衣,也就是说,他是唯一没有“文凭”的文章大家。

“老苏”能名垂青史,不完全是他不同凡响的文章,重要的是“父因子贵而显”的苏轼、苏辙两个名满天下的好儿子。当然,也许作为国人咿呀学语的《三字经》中“反面教材”,也让他身上多了些许神秘光环。

4

谢请。

这个吧,从个人经历上讲。苏洵一生读书求功名都不遂人意,就在孩子教育上抓紧了,他鼓励孩子读书,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上非常下功夫,有很多有趣的教育孩子的小故事。苏轼在世时已是声名鹊起,自身性格也豪放豁达,在教育上对孩子也比较宽容。

苏轼的父亲苏洵大器晚成,到了晚年其文章才出名,被称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教育孩子上他还有一则故事:

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并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苏轼就不同了。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东坡肉就是苏轼所创。当然苏轼一生坎坷,官场不顺,对孩子教育也有些缺失。

5

苏东坡一辈子颠沛流离,满腹的才华却受制于耿直不阿的性格,屡屡因言获罪,因此他对政治和学问都有点心灰意冷。对儿子,他写过一首<洗儿>的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 这是非常痛心疾首的话,和一肚子不合时宜一样,有对世局的失望,也有对自己的否定。

他既然不再看好仕途,在孩子的学问教育上自然放松管教,再则,他的儿子资质应该也是平庸,所以就没有达到父亲的高度。苏轼的母亲,是个非常伟大的女人,她丈夫苏洵二十多岁才立志功名,自此,她就承担了养家和管理大家庭的重担,家道贫穷时,她甚至变卖程家带来的嫁妆细软贴补家用,可以说,苏家三父子取得的成就,和他们背后这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有很大的关系。

苏东坡的性格里有他爷爷的乐观豁达,他爷爷是个老顽童式的乐天派老头子,隔代的基因要比他父亲给的影响力更大,实际上苏洵是个一本正经的老学究,文章一板一眼,做人中规中矩,是儒家正统人物。

6

谢请!我记得《三字经》有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说他年轻的时候不喜欢读书,直到二十七岁才幡然醒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发愤读书,因此他对他的儿子们的身教影响很大。正因为苏洵对教育的重视,所以他自己和他两个儿子在文学上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尤其是苏轼在文学,书画,诗词,美食等方面上可以说得上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代表,而苏轼的弟弟苏辙除了在文学上的成绩斐然,在政治上也是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曾被拜为宰相。至于苏轼的教育观就不怎么清楚,至少他的儿子好像不怎么出名,在这一块苏轼算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