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时候,为何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
1
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我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这当然是真的。
我给你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你每天都在火车站附近接送乘客,但是由于晚间打车比较贵,你能拉到的客人很少,几乎每晚都有大半的时间是空闲的。
相对的,因为晚间出租车价格较高,所以很多人打不起车,他们都在排队等候公交车,甚至有的人因为贫穷只能走路回家。
请问,你愿不愿意利用你拉不到乘客的空闲时间去免费接送坐不起出租车的乘客?
我想,你是不愿意的。
2
那必须是真的
原因是:
去产能,去掉量,保证价,保证长期垄断。
早期经济学家薛兆丰专门写过这一类书和文章。
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
3
其实我上学的时候,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但是我之前始终无法理解这些资本家的行为,总认为这些资本家真是人性最丑陋的展现。但是,最近在这次疫情期间,我忽然通过出租房子的事件,想明白了这里边的人性。可能不见得是丑恶,也可能是无奈。
首先看看为什么资本家宁愿倒掉牛奶呢?
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应该知道,牛奶之所以卖不出去,大多跟供求关系有关。牛奶生产太多了,超出了需求,当然就卖不出去。不过,经济危机期间,今天买一瓶牛奶的钱,明天可能就得花10倍。
如果把牛奶分给穷人,那么资本家不仅需要承担原本卖不出去的亏损,还要承担分发牛奶产生的成本和时间。而且,如果把这些牛奶分发给穷人,那么人们发现有免费的牛奶可领,谁还会愿意掏钱买牛奶。要知道,经济危机之下,大家可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啊。当大家都在等着领免费牛奶的时候,原本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这对于牛奶厂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会有更多的牛奶厂倒闭。
所以,资本家选择了最简单,最省成本,也是最现实的做法,就是直接倒掉。这看起来罪恶的做法,却是在困境下自救之法,救的不仅是资本家,还有其雇佣的工人。
4
不要说国外了,在国内,西瓜、柑橘不得价钱的时候,果农宁愿它们烂在地里,为什么?卖果的钱还抵不过请人来采摘的成本!
5
这个不是资本家有多么恶毒,而是市场容量导致的供需矛盾。
我们目前也发生过很多,比如蔬菜烂在地里不收、比如橘子烂在树上、比如香蕉当猪饲料等等。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中国历史上朝代兴替的规律是围绕土地分散展开他的轨迹如下:土地均衡----小面积聚拢----绝对聚拢------出现流民------爆发局部自然灾害-------土地均衡。
在以上这个过程中,上演了无数次的人间悲剧。中国历史农业税的征收,一直保持在盛世十之取一的规矩,土地越是聚集税收就会加大。随着朝代的发展,税收压力不断传导,就会出现流民。社会财富出现了极端的二元对立状态,需求大的人群没有消费的钱,另一方面有钱的人即便在奢侈花费有限。穷人身无分文,富人银窖满仓。中国历史很少有人研究经济规律,所以经济危机鲜有出现在各大史书,但是并不代表这个经济学的产物我们不存在。
6
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会出现,也不仅仅是资本家会出现,只要是在产品供大于求的时候,大量的商品过剩卖不掉,价格持续大幅度下降的时候就会发生。当然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这种情况更为普遍,更为严重,这是因为经济危机的时候,由于经济萧条,市场购买力萎缩,导致大量的一方面消费者很需要但另一方面却没钱买。商品相对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当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任何的商业行为都是有成本发生的,即便是牛奶已经产出来了,要想实现销售还是需要大量的步骤,比如要运输,要储存,要包装,要给商场分成,当价格低于这些后续成本的情况下,卖的越多亏损越严重,反而不如销毁。
在日本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位客户,他的父亲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买了一整座山,山上全部都是树木,经过三十年生长这些树木已经完全成才了,但是这位客户却非常的苦恼,因为这些树要雇佣工人砍伐,再从山上运出来销售掉所花的成本高于这些木材的售价,也就是说卖不如不卖。
7
我不是资本家,我也干过这种事。
有一年,天气很热,我种的双孢菇好不容易出了十来公斤,我欣喜地和爱人蹬个三轮车骑了好几公里到巴扎上去卖。
别看巴扎上人挺多的,但买蘑菇吃的人却特别少,虽然单价才每公斤8块钱。晒了大半天太阳还没卖完,最后剩下1公斤半左右,实在不想熬时间了,我就和卖青菜的贩子商量,我用蘑菇换他2公斤青菜,他的菜价才3块钱每公斤,谁知他还不乐意,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气之下就干脆把蘑菇一下子倒在了臭水沟里。
结果菜贩子和旁边的人赶忙下到臭水沟里去捞,我鄙弃地骂了句啥玩艺就离开了。
做为一个生产者,他投入了成本和心血,产品却卖不出去,低于成本价,生产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8
9
教科书上说经济危机时西方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这个说法是真的,別说西方资本家就说我们国家这样的事还少吗?几年前某大乳品厂因为添加一种叫聚安什么添加剂,被国家有关部门检查到遭遇爆光,因此乳品厂乳制品滞消,于是一夜之间奶农遭遇牵连受到灭顶之灾,大量的牛奶卖不出去,被全部倾倒在河里,水瞬间变成白色,浓浓的奶味弥漫在空中,让过往行人感到可惜和浪费,可是你知道奶农心里难受的滋味味吗?
卖不掉宁愿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是什么样的心态?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也是做生意的,我特别理解这种心情,卖食品的人都干过这样的事,食品卖到近保质期时,不得不忍痛扔掉,还不能是在白天扔,而是趁夜色无人之际拉到很远的地方悄悄的扔掉,我们这有家上万平超市老板娘和我说,她也是经常趁着夜深人静时,拉着整汽车的食品,开到郊区农村河沟里扔掉,还不能让人知道,知道了会传出去影响生意,这就是宁愿扔掉也不送给穷人的原因,谁愿扔掉啊,这都是血汗钱换来的,扔掉时心疼的要命,真是心如刀搅痛得泪往心里流。
我们不单扔过快过期食品,还扔过很多滞销商品,这些东西也要扔得远远的不能让人知道,否则被人知道影响生意,你们会说扔掉不是可惜吗?不能降价处理吗?你们不知道滞销的原因就是因为降价处理也是卖不掉,不扔掉会占地方看着也添堵,索性扔掉了也就看不见心不烦了。
真的是滞销吗?不是的,你会发现无论扔掉什么东西,被人发现后什么也不剩,都被人拣走了。
我觉得沃尔玛超市对于快到保质期的食品设个专柜,专门降价处理,效果很好,很多快到期的食品以这种方式销了出去,但是大多数超市并不认同这样的销售方法,还是趁着夜色把这些快到期食品和生活用品扔得远远的,因为不能给消费者一个心理,认为这个超市生意不好,这么多商品都卖不出去,这就是商家的心理。
10
大多数人是金融小白,从这个的角度给大家解释解释,然后看看我国的发生案例,其实不仅仅在危机时候,也不论啥不同的社会体制,最后这些生产者做出来的选择都是一样的。
经济危机时,资本家牛并非他们人性恶毒,而是无论是从成本还是经济角度分析,做出的最优选择,成本收益最优的选择,如果作为普通人的你也会这么做。
1.从成本角度来看,在很多地方的瓜农蛋农,在市场行情较差的时候,宁肯将自己的产品喂猪,也不愿意低价出售。但是到了城市超市,我们发现这些这些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因此而下跌。在常人看来,低价总归有点收入,总比没有一分不收好吧!
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要想得到收入,除了这些商品的生产成本,农民们已经投入了,但是采摘成本、包装成本、后续投入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等等都还没有发生呢!
举例:鸡蛋价格最低的时候超市售价一斤3元,而鸡蛋生产成本暂时忽略,包装运送发生的物料和人工都需要成本2元,超市要赚取1元,如果出售给超市,那么发现后续投入成本就是所得,或者还大于所得,那为什么还要销售呢?宁可让鸡蛋做饲料,或者做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