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石头记》第二十二回,批语:此回未成而芹逝矣,什么意思?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你好,我是国风

红楼梦,自其诞生就包含着极为伟大而隐秘的政治含义。在满清文字狱盛行的康乾时代,注定了它的危险。所以无论是作者还是红楼梦本身,既想传递这部伟大的历史政治文献,又想在这夹缝中存活下来。为此,作者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的。

红楼梦的前80回,在他完成之后的十年间,作者不断的对他进行修改,补裰,甚至完全推翻原有的内容。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更加完美的把需要隐藏的东西隐藏起来,而又更加完美的让该知道的人能一眼看透隐藏的东西。这一过程,作者用了十年。可能后来她发现,秘密隐藏的太过严谨,没有人破解这个答案。就会成为真正死去的秘密。这将违背了作者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苦心。

于是乎,脂砚斋这个人物出来了,没有人知道脂砚斋是谁?关于他的身世,完全是一个迷。甚至有没有这个人都是个谜团。但它确实的出现在了红楼的历史中。像毛宗岗之与三国,金圣叹之于水浒。脂砚斋成为红楼的重要批书人。而脂砚斋的作用更像个拆谜人。只在不经意间轻描淡写的点出某些重要的地方,让读者产生怀疑,加之关注。并且脂砚斋在其批书的过程中数次提到作者曹雪芹之死。仿佛是心情沉痛的怀念。好像刻意的告诉读者作者已经死去的事实。

这反而引起了很多红学家的注意,因为在红楼中,真真假假本来就被作者玩弄于股掌之间,所以生生死死也未必不被作者玩弄。

2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经过反复修改,而最终仍未定稿的巨著。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实这个“十”和“五”还是克制的说法,研究者认为,作者从成年开始,到生命结束,一直致力于《石头记》的撰写和修改之中,绝不止“十年”之数,而修改次数更无法统计。

既然修改,就不是从头到尾,而是哪里需要改哪里。在修改第二十二回的时候,作者病逝,所以批书人说“此回未成而芹逝”,是“修改未成”,而不是“初写未成”。

3

若认真阅读《红楼梦》,疑问甚多,需借助材料解读。且说乾隆正式在位60年,从16年开始至48年大搞文字狱,从42年至47年大规模搜缴销毁带脂批石头记,为什么達不到被彻底销毁的关键关原因是一些王公大臣参与了"保护",他们凭籍权力隐匿上缴,以致不断有抄本传出,因禁而不止,乾隆九年由官方刊印了百二十回完整版程高本《红楼梦》,盡去脂批,伪称找到后续原著,以此误导读者,说真的《红楼梦》即使同政治切割后,仍然是可读性很强的著作,它为什么伟大是因为適合所有人群,無论如何切入,都能產生满足感。

4

第二十二回的题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借禅机引出鲁智深和六祖惠能之公案,以灯谜寓预言、天机,“悲谶语”当然说预言令人悲伤。批语“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是说此回所提之预言还没有变成现实。“芹逝矣”,“芹”指芹意,是说之前念念不忘的执着,现在可以放下了。

那么这个预言、天机是什么,为什么是“悲谶语”?鲁智深是在钱塘江上听潮坐化,惠能得真传而隐遁、避难。中国有很多预言书,红楼梦开篇也借用了《推背图》做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至于红楼梦的预言现在是否已经成真,或者还没有到,那就看读者悟性了。

“悼红轩”——-“曹雪芹”,“雪”者血也、血者“红”也,“悼”者悼念之义,“曹”者审判之义(三曹对案),合起来就是末日审判,未日审判不一定要以宗教为借口,也许是对自己一生的悔恨和审判。

5

这是脂砚斋的一段批语。原文为“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里说的“芹”,是指曹雪芹。此话是说,在壬午年的除夕这一天,曹雪芹没有将《红楼梦》编辑、修改完,就去世了。请注意,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他只是一个编辑家。在书的最前面和后四十回中,写得很清楚。

6

巜石头记》甲戌本(1754年),脂胭斋多次重评。历经20多年,至甲午(1774年)在《石头记》甲戌本第二十二回脂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月泪笔。"是指该回制灯谜未全,待补。直至壬午(1762年),芹泪尽病逝,终为遗憾!脂胭斋、雪芹等均系化名。但从脂批看来,化名脂胭斋与雪芹关系非同一般,保存、批注《石头记》甲戌本底本,有录可查达二十多年之久!

7

是指未最终修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