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1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显得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花。”《赠别》(杜牧)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豆蔻原来比喻嫩芽,这里比喻芳龄十三岁的少女。再加上“年华”二字,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丽年龄。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古代女孩子十五岁就可以结婚了。“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对酒示行》
知天命:指五十岁。“知天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淡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2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比较复杂,作为古文化常识,在阅读古诗文时必须了解,不然就可能弄不懂或者闹笑话。
一襁褓
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常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二孩提
指二、三岁的儿童。“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
3
这些都旧时人们对年龄代称: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的年龄;
知天命,指五十岁的年龄;
花甲,指六十岁的年龄;
4
在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说一个名人趣事:
话说乾隆一晃就老了,他不想退位。可是他自己又说过,他不能超过自己的祖父康熙在位的时间。于是他忍痛割爱,在自己在位时间将要到达康熙在位时间时,他宣布退位。
退位了,每天不用上朝了,不用日理万机了,乾隆闲了。可闲了又觉得没劲,闲的慌,怎么办?
5
豆菀:十三四岁
及笄:十五岁
知天命: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十至九十岁
期颐:百岁老人
6
汉语词汇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超强,写人状物,栩栩如生,能把人的各种行为及心里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对同一个事物和状态,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进行表述,极大的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语言更加多姿多彩。
豆蒄,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耋耄,期颐等,这些词汇都是用来表现人的年龄的,各有什么含义呢?请往下看,分别说说。
豆蒄。
豆蔻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赠别》一诗,诗中有“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蒄梢头二月春”两句,诗以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蒄比喻体态轻盈,芳龄十三岁的少女,比喻妙不可言,恰到好处。所以一直流传,我们现在都用豆蔻年华形容少女。
及笄。
笄,是用来束发的簪子。《礼记 内则》说,“女子…十有五而笄。”就是说,过去的女孩子,到了15岁,就到了结婚的年龄,许配了人的,当年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20岁戴上簪子。及笄之年,指到了结婚的年龄。
知天命。
知天命源于孔子。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后来的人就用知天命表示50岁的年龄。就是说人到了这个年龄有了明辩是非的能力,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了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7
古代的称谓文化由来已久,各个年龄期的称呼都各不相同,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
豆蔻。是古人专门对年轻女子的称呼,什么样的年龄才称为豆蔻?
不是所有年轻女子都称豆蔻,而是十三岁左右的女子,才被称为豆蔻年华。
及笄,也是对女子的称呼。古代女子十五岁就属成年,这个年龄的女子就称及笄。
破瓜年华,是指十六岁的女子,因为在古代这个年龄段的女子己到了结婚的时候。
8
十三四岁女孩称《豆蔻之年》
十五岁女孩称《及笄之年》
二十岁男子称 《弱冠之年》
三十岁称《而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