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碧蹄馆之战对明军来说,是惨胜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碧蹄馆之战,是一场诡异的伏击战,由于中日朝三方史料对此战的记载大不相同,使得这一战的胜负争议颇多,充满了神秘色彩

一、背景

大明万历二十年四月,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在十四万日军的攻击下,朝鲜军队不堪一击,短短几个月,全国八道丢了七道,国王也被迫逃到中朝边界,向宗主国大明告急救援。

2

碧蹄馆之战,在战术层面来看,没有胜利者。

但从战后来看,对明军反而负面影响颇大。

战斗结果,日军集中数万优势兵力,企图在碧蹄馆吃掉李如松亲自指挥的明军数千前锋,最终却还是被明军冲出包围,逃出生天,这个脸丢得不小,也对明军的战斗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3

碧蹄馆之战对于明军来说,是一场失败,不过这场失败也无关大局罢了。

平壤城攻防战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李如松率四万五千名大军与朝鲜军三千人到达顺安,准备夺取平壤城。与之相对的是日军在平壤城的一万五千人。平壤城的战略意义非常中啊哟,再加上这是明军入朝一拉的第一场攻防战,所以李如松所部近五万人将平壤城围的死死的。

李如松先是派了小股部队进行试探,其中朝鲜军队负责的平壤城南的含毬门出现惨败,日军直接从东侧的大同门瓮城绕过去,突然出现在朝鲜军身后,打得朝鲜军溃败。

不过李如松还是发现了日军的破绽,看出日军肯定不会放过夜袭的机会,他做好埋伏,结果日军三千人夜袭军营,被打得大败而归。次日李如松又故意派朝鲜军攻城,日军想故技重施,结果被明军反包围。

正月初八清晨,李如松对平壤城发动总攻。先是明军的炮兵对城头一片狂轰滥炸,把观战的朝鲜人给惊到了,他们后来回忆说:

4

碧蹄馆战役,在中日朝三国历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局很简单,李如松突围成功,日本和明朝两败俱伤,最终谁也不敢轻敌冒进。但是对于这次战役的整个过程,明朝、朝鲜和日本三国都有不同的记载。

你们始终相信史书的真实性吗?至少我认为,史书是那个年代,规避龌龊行径、耻辱形象,最好的遮羞布。为什么同一场战役,在三个国家里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版本呢?

01这是一场遭遇战,还是一场伏击战?

从整体战争的过程来看,这一战或许是一场伏击战,很多他们的史料都表明了这一点。可是在日本的史料当中,我们却看到了完全相反的一种记录。

明朝这边,李如松带着四万多人马援助朝鲜,、半个月之内,就帮助朝鲜收复了数十座城池,就连日本最引以为傲的重镇平壤,也落入了李如松之手。

5

碧蹄馆之战很明显是明军输了,你一头扎进人家包围圈里,虽然你能耐大以一打十跑了出来,能说明你很强大,但不能说你是赢家。

浪催的明军

但凡明军长长记性,就知道这仗虽然是替朝鲜人打的,但是朝鲜比谁都不靠谱。当初祖承训差点被朝鲜人的假情报坑死,这次李如松居然又听信了朝鲜人的话。朝鲜人说倭寇全部撤出汉城,李如松心动了。而此时的朝鲜王京(汉城)实际上有倭寇聚集的五万人。

李如松着急收复王京有情可原,毕竟当时时值寒冬,辽东的粮草运不过来,朝鲜北部多山,产粮少,而且早就被倭寇搜刮干净。粮草不足是时刻悬在李如松头上的一把刀。而攻打汉城不仅有速战速决之意,重要的是此一来能让战线推进到朝鲜的产粮地,以缓解粮草之急。

本来李如松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派查大受率五百骑先行查探,第二天查大受发回战报说在汉城北击溃倭寇一支百余人的游势,随即派出孙守廉、祖承训、游击李宁等选领精兵三千做前锋哨探王京道路。又亲率副将杨元、李如柏、张世爵等选带兵丁二千压后,至马山馆离王京九十里时,留杨元领兵一千继后,李如松则与李如柏、张世爵等领兵一千前行。

6

关于这一战,说法真的很多呀。

明军主帅李如松在战后的揭报中称:职喝官兵争前砍杀,贼即披靡大溃,我兵乘胜追逐,当阵斩获首级一百六十七颗,内有贼首七名,系游击沈惟敬、通事张大膳辨验明,夺获倭马四十五匹,倭器九十一件,比贼迟奔,因稻畦深陷马难弛聘不及穷追,收兵回营,查计阵亡官兵李世华、贾待聘等二百六十四员名,阵伤官兵四十九名,射打死马二百七十六匹。”

如果李如松所奏没有任何水分的话,双方之间的战损差距不大,算是谁也没有讨到便宜,以战损的情况而言,这场战役的规模也不算多么惨烈。

李如松的奏报,基本上就代表了明朝方面对这场战役的官方记录以及总结,此后的明人注述,比如钱世桢的《征东实纪》,宋应昌的《经略复国要编》所采用的也是李如松的说法。

7

8

9

“本月二十六日职先遣原任副总兵孙守廉、祖承训、游击李宁等选领精兵三千,前锋哨探王京道路,以便进兵埋伏攻取。去后二十七日,职率副将杨元、李如柏、张世爵等选带兵丁二千亲去踏看,至马山馆离王京九十里,留杨元领兵一千继后,职与李如柏、张世爵等领兵一千前行……”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战役,而在这些战役中最为悲壮光荣的要数碧蹄馆之战。碧蹄馆位于汉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个驿馆,公元1593 年1月24日至25日,中日两国军队在这里所爆发的一系列激战,将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小驿馆永远载入了世界战争历史的史册。

为何称之为最惨烈的战役呢?

一、碧蹄馆一战,平壤之战胜利后,日本主力向后撤退,于是李如松派查大受率领50骑兵前往王京方向侦查侦查。结果与日本的前哨部队遭遇,前哨战经历五个多小时,日军三千人竟然没有吃掉这五百人的骑兵,随后明军的后续部队两千多人赶来,这两千多骑兵就是辽东铁骑,而日本方面不知情况,以为是明军主力部队,后续曾兵3万6千余人,日本主将——第六军团指挥官小早川隆景认为,这是明军总攻的前兆,消灭眼前这支孤军是在明军总攻之前消灭其有生力量的绝佳战机,他计划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这支明军,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战斗。

战斗开始,李如松以本部多为将领亲随,战斗力最强,亲自领兵突击在砺石岭西部布防的粟屋景雄部三千人。明军先以神机箭覆盖射击,日军以火绳枪前出对射,明军乘势以骑兵冲锋,粟屋景雄部日军抵挡不住,退往砺石领山上。然而该处隘口两侧山丘延伸同样为碗状,明军前行之际,左侧翼则暴露在新院店丘陵及其砺石岭突出部,在此隘口右侧布防的井上景贞乘势从山上冲锋,袭击李如松部左翼。而借此机会,败退至砺石岭上的粟屋景雄也率军反扑,李如松部陷入数倍日军夹击之中。

10

碧蹄馆之战是万历朝鲜之役中一场日军企图对明军的一场伏击战,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双方在当时朝鲜国都西北的碧蹄馆会战。

日本方面的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与由李如松、查大受、高彦伯率领的明朝及朝鲜联军相遇。明日两军在碧蹄馆(位于汉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驿馆)激战整整一日,最终以双方脱离接触而告终[1]。

由于中日朝史料的重大差异,此役在后来又成为争议颇多的神秘之战。 关于此战有中日遭遇战,日军诱敌伏击战两种说法。所以对于此战结果中日朝史书记载在过程细节上有很多不同和分歧。

名称

碧蹄馆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