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正文

七七事变前,如果蒋介石背信弃义继续打内战,红军能挡得住吗?

日期:2023-4-80 次浏览

1

到七七事变的时候,如果蒋介石不顾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还要继续围剿红军,结果不是红军能不能生存下来,而是蒋介石的位置还能不能坐稳都要成问题了。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草地分手之后,余部七千人左右北上,到达陕北,和先期到达的四方面军二十五军、原本在这一带的陕北红军会师。会师之后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一军团和十五军团,一军团军长林彪,以陕甘支队为主体,十五军团以二十五军为主体,加上陕北红军。这时候的红一方面军共约一万四五千人。

而这时候红一方面军面对的敌人,隔黄河相望的是山西的阎锡山部队,陕西境内是杨虎城的西北军,最强大的敌人则是张学良的二十多万东北军,以及马家军,这是比较困难的时期。但即便是这个时期,红军不仅能够应付张学良的东北军的围剿,而且全歼对手一个师,还有余力渡过黄河东征山西,让阎老西儿出了一身冷汗。

到一年之后,也就是1936年10月的时候,虽然东征并没有能在山西打开局面、站住脚,但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纵横驰骋,神出鬼没,还是把东北军打得够呛。就在这个局面下,已经准备策划宁夏计划,也就是在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都过来之后,三大主力会师,要打宁夏,这也就是当时在讨论的宁夏计划。

2

3

4

如果没有七七事变,那蒋介石是肯定会继续攻打红军的,至于能不能挡得住,那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如果没有七七事变,那蒋介石百分百会背信弃义继续攻打红军,这根本就不用怀疑,毕竟信用对蒋介石来说跟一张废纸没差别。

并且蒋介石坚持要走的是资产阶级路线,这与毛主席要走的无产阶级路线具有根本上的冲突,双方是无法调解的矛盾。在这个根本矛盾下,内战根本就无法避免。

可以说,如果没有七七事变,没有日寇这个外在矛盾,国共双方是根本就不可能放下成见进行合作。

然而自从日寇鲸吞东北,并将势力扩张到华北地区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主要矛盾。此时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毛主席带领的共产党,都无法无视日本这个外来者,哪怕没有七七事变,也会有其他事变,除非日本将势力撤出华北,否则蒋介石是不会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

5

这种事情,谁看得最清楚?1,毛泽东。2,蒋介石。

1,《毛泽东选集》里写了,红军存在和发展的最大原因是军阀混战。这是在尹卓的视频里听到的一句话,简直是醍醐灌顶,如梦方醒。看看连续剧《长征》,还真是这么回事,蒋介石假借围剿红军,一路上收编削弱各地的军阀。他的如意算盘是,让军阀在与红军厮杀中,他的中央军坐收渔利。

2,蒋介石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红军一路转战到陕北,但更大的一部分红军,也就是张国焘以及四方面军滞留四川,蒋介石必须分出大部分精力应对。偏偏盘踞西北的军阀,也就是东北军和西北军发动兵谏,那是1936年的事情了,对蒋介石试图清剿红军的战略来说,无疑是功败垂成。

3,其实此时中国面临最大的敌人,就是日本侵略者。毫无疑问,日军远远比军阀以及共产党对国民党蒋介石造成了更大的威胁。1937年,蒋介石已经不可能放弃抗战,专门针对红军。现实是,蒋介石打红军,是几千里追着红军跑,而抗战,是日军追着国民党跑。

4,在与日军的战争中,共产党军队远远比国民党军队表现出色。不说其他,就说淞沪会战,蒋介石几十万正规军丧失殆尽。在平原地带,和武器装备远远领先的日军死磕,实在是有勇无谋。要是放进上海市区,上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日军必然有重大损失。可是,在淞沪会战,没有巷战。在南京,更是十万男儿齐解甲,三十万军民遭屠杀。不知道蒋介石玩的哪一出。

6

挡不住,但问题是确实打不起来,从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到逃台的25年间,民国期间许多历史事件已经证明,蒋某人就是个“政治流氓”,为达目的根本没有什么信义之说,他曾经在西安当面答应事后不追究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责任呢,结果怎么样呢?一个被杀一个被囚禁了半个世纪。

也就是说,但凡政治和军事条件允许,老蒋如果有机会能够一劳永逸解决掉红军问题的话,对他而言信义一毛钱都不值。那么为什么他没有背信弃义的机会呢?因为在西安事变全部解决完的1937年初,国际与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显著的标志,是他的儿子小蒋被允许回国,时间是1937年4月。

7

8

当然能了!

上井冈山的时候毛主席手下才有多少人?

上井冈山油画

700多人,48匹战马而已。

这700多人,人才也不多,政治经济军事宣传行政等等所有工作,几乎是毛主席一人一手抓,什么也要管,什么也要干。

9

实际上,迫使常公停止大规模攻击中共和红军的并不是七七事变,而是此前半年多发生的西安事变。如果西安事变后,常公背信弃义继续发动大规模内战,刚刚经历了长征、损失惨重的红军是难以抵挡的。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中央红军暨红一方面军与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以及刘志丹、徐海东会师组成的红十五军团会师后,经过大力扩张部队总计也才七万余人。此时的苏维埃根据地面积也仅有陕北一隅。这就是历经近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所保存下来的全部革命割据力量,其他的苏维埃根据地已经在国民党第五次全面围剿中逐次丢失殆尽了。不同于富饶的江西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和人口密集的川陕甘苏区,地处黄土高坡的陕北不仅土地贫瘠且人口稀少,从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来说是无法养活比较多军队的。从多年后解放战争中屡战屡胜却又发展缓慢的西北野战军就可以看出这个严重的制约因素。因此,七万红军已经是陕北苏区所能支撑的数量极限。西安事变发生之前,总数达两万多人,由红四方面军和红五、九军团组成的西路军已经在河西走廊被马步芳的回马军攻击至近乎全军覆没。在这种捉襟见肘的形势下,能够被调集用于应对国民党军进攻的红军部队绝对不可能超过五万人。

红军西路军行动路线图

再来看国民党方面,从东、西、南三方面对陕北苏区已经形成了全面挤压态势。西面是刚刚打败了红军西路军,士气正盛的马步芳回马军。南面是中央军重兵云集的胡宗南集团。东面是将山西治理得井井有条的阎锡山晋绥军。这三个重兵集团不像长征前建立在多省交界处各苏区周边的那些军阀,哪个都不是好惹的主。如若考虑从各地调集到周边的中央军进剿部队,悬殊的兵力差距不是内线作战可以弥补的。

10

1936年,红军在陕北会师,红一方面军大约1.4万人,贺龙的红二方面军1.3万人,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4万多人,总兵力7万左右。张国焘一家独大,他的野心也变大了。

陕北红军控制的区域,相当于北宋的鄜延路和环庆路,鄜延路相当于陕北,环庆路相当于甘东。

我们看看周围国军的情况,陕西关中一带,有张学良的20万东北军,杨虎城的6万西北军,黄河以东是阎锡山的20万晋军。北边榆林绥德一带是高双成的一个师约1万人(原师长井岳秀手枪走火刚把自己打死),再北边的包头有王靖国的第70师约1万人(阎锡山嫡系),归绥(今呼和浩特)有傅作义的第35军1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