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嫉恶如仇,斩奸夫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为何...
1
读小说,要读小说的立意,要读明白这部小说着意写的什么,意图张扬什么,意图告诉人们什么?一部水浒,前半部写的是“逼上梁山”,写的是“造反”,而这个“造反”,是要反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的。一部历史地进步,也正是在不断地反抗中,才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水浒的后半部,写地是“招安”及“被招安”后地为朝庭卖力以求荣华富贵的故事,这后期的故事其实是违背了写水浒的初衷地。
即如此,水浒前半部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要围绕水浒的主旨来进行,即被逼上梁山,与志同道合者一同上梁山。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题主所言的“武松嫉恶如仇,斩奸夫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为何却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的原因了。
武松“斩奸夫替兄报仇”的故事,在这里就不细言了,因为这故事早已人人皆知,在这里只探索水浒之所以讲述这样的故事是为了什么,并告诉了人们什么。武松之所以杀嫂斩奸夫,是因为西门庆与潘金莲不但勾搭成奸,更主要的是毒死了武松之兄武大郎,是先有“罪与恶”在先,武松在求助宋王朝法律公平却难以实现时,不得不自行处理,而武松这样做是违反了朝庭的法律地,其实武松此时已走上了“反”的道路。表面上武松在斩奸夫替夫报仇,实质上武松是挑战了宋王朝的法规。
从武松杀嫂除奸夫开始,就已走向了“反”的道路,就不再甘愿受宋王朝法规的约束了。以后武松种种行为都是在挑战宋王朝的统治,包括醉打蒋门神,因为蒋门神与张团练、张都监之间,明显是“官商勾结”或“恶霸与官勾结”而结成的黑恶势力,欺行霸市谋求私利的“恶行”,武松醉打蒋门神是对这种有“官”背景的恶势力地挑战。
十字坡武松路遇孙二娘与张青夫妻开人肉包子店,经过一番冲突后,他们已认识到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兄弟,都是不满于朝庭,都认为当时的宋王朝是黑暗地。尽管当时孙二娘与张青干的是杀人越货的事,但大的方向也就是要反抗宋王朝的统治上是一致的,因而武松与孙二娘和张青之间,只能成为兄弟,怎么可能相互之间再去争斗呢。
2
武松并非嫉恶如仇,斩奸夫是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是报施恩之恩,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是正常的。
一、《水浒传》并没有描写武松嫉恶如仇,“嫉恶如仇”这个标签安在武松身上不合适。
1、《水浒传》里,武松倒是杀了一个恶人西门庆,但谈不上嫉恶如仇。
西门庆与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通奸,踢得武大郎吐血。伙同潘金莲下毒毒死了武大郎。用金钱和武力震慑整个阳谷县,买通官府为所欲为。
西门庆的确是一个恶人,但武松杀了这个恶人算不上嫉恶如仇。因为被西门庆杀死的武大郎是武松的哥哥,武松杀西门庆只是报私仇,与嫉恶如仇扯不上。充其量算得上是不畏强暴而已。
3
4
武松是不是嫉恶如仇而斩奸夫、醉打蒋门神,恐怕还得从文本中去解读。假如以“嫉恶如仇”先入为主定位武松,那么,还与十字坡卖人肉馒头的张青结为兄弟,对这等黑店不闻不问就很难解释了。
假如武松在成为行者之前并非嫉恶如仇的好汉,对待十字坡酒店的态度就十分好理解了。那么,武松在江湖上的那些行为算不上嫉恶如仇呢?他又为何轻易的放过了卖人肉馒头的十字坡黑店呢?
武松因何乐意留在阳谷县
却说武松在柴大官人庄上避了一年难,得知本处机密并没有被打死,官司了结,便与宋江、柴进告别,回家去看望哥哥。途经阳谷县时,在景阳冈打死了一只伤了三二十条好汉的白额吊睛猛虎。武松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害,阳谷县令见武松英雄了得,便留他做阳谷县都头。于是,武松就留在了阳谷县。
5
我是西岳顽石,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发现很多人读水浒,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以下三种思维漩涡当中不可自拔:第一、在水浒中充当道德判官,动不动以慈父圣母的姿态指点迷津;第二、以黑白二元论的角度去解读水浒,强行划分是非对错;第三,以今方古,以现在的价值观衡量水浒人物,全然不顾故事背景和水浒成书的过程和年代。
如果你以这三种任意一种观点来解读水浒,那么你永远都是一个水浒的初级读者,你永远不会体会到水浒的奥妙和乐趣,因为你总是在寻思,一群杀人不眨眼的魔头怎么就能称之为英雄好汉?就拿李逵来说吧,很多人认为他就是一个残忍嗜杀的江湖怪兽,连四岁的小孩子都不放过,这样的人是不是禽兽不如?怎么能算英雄好汉?
6
说实话嫉恶如仇这四个字用到鲁智深身上反对的人可能会有,但明显要少些,要用到武松身上很多人都会不服。武松武二郎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欢,并不是因为他正义感强,嫉恶如仇,只是因为他打虎的事迹足够震憾,以及绿林好汉的豪迈之气,所做的事迹让人心折而已。
《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就是“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洪太尉放走的就是镇压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计一百零八位魔君,这些人出世就会祸乱天下,残害生灵。可以说《水浒传》这本书首先就给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一个身份上的定义,那就是混世魔君转生,这也决定了这些人的本性,本质上这些所谓的好汉之间都是同类人。
武松作为三十六天罡中的排行十四位的天伤星,在水浒传中的习性明显更带有绿林好汉风格,讲究的就是快意恩仇,走的也完全是江湖路数,和其他好汉有明显的不同。武松的武功也是以马下功夫不主,梁山招安以后,武松极少有斗将记录,就是因为他只是江湖中人,他的武艺路数不适合战场。
而水浒传中武松的行事,完全就是绿林好汉的快意与不计后果。他并没有像鲁智深那样具备相对较强的正义感,他的行事的强烈风格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以及受人恩惠,必有所报。斩杀西门庆,也只是因为西门庆和潘金莲一起谋算害了他的哥哥武大的性命。作为一个混绿林的好汉子,武松如果对此无动于衷,以后还如何行走江湖?
7
看水浒,要看三遍,想三遍,才能领悟。武松嫉恶如仇?呵呵,他杀嫂子,杀西门庆,是为了亲情,醉打蒋门神,是报答恩情。
而真正嫉恶如仇的人,哪怕对方没有招惹自己,侵犯自己的利益,只要他作恶多端,危害到无辜之人,就会仗义出手,教训恶人。
显然,武松不是这样的人,十字坡,孙二娘夫妇,屠杀无辜路人,作成人肉叉烧包,哪怕是念佛善良的头陀,她都杀害,可谓毫无人性。
但因为她们夫妇,能够帮助自己,武松就视而不见,还和她们惺惺相惜,所以说,整个108梁山好汉,我只服鲁智深,他才是那个嫉恶如仇的人。
8
这个问题,是把武松的定位定得太高了,分析一下武松几次打斗的原因,就能明白,武松为什么对十字坡人肉包子铺不闻不问的原因了。
武松有记载的第一次打斗,就是和本处机密发生口角,一怒之下一拳把本处机密打晕了,可以看出,武松出手是因为一时愤怒。在柴进庄上,宋江因为误踩在铁掀上,炭火飞起来烫到武松,差点挨武松一顿揍,也是因为宋江惹到武松。这可以看出,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是抱打不平,武松打人的原因,是因为脾气暴躁,有人稍微惹到他,就会拳脚相向。
武松斗杀西门庆,和以上这些大同小异,西门庆和武松的嫂子潘金莲勾搭成奸,害死了他的亲哥哥武大郎,武松当然要为哥哥报仇了。试想一下,西门庆是个花花公子,害死武大郎以前,也干过不少坏事,肯定也伤害过人命,为什么武松不闻不问呢?所以说武松杀西门庆,并不是嫉恶如仇,而是西门庆惹到武松。
武松醉打蒋门神,更谈不上英雄壮举了。金眼彪施恩的父亲是牢城营的管营,在当地有些势力,施恩是小管营,属于国家司法部门的公务员,借助这些施恩在快活林开了个酒店,生意很火爆,看到施恩一个小官吏发了财,他的上司张都监眼红了。
9
武松嫉恶如仇吗?对这个人设我从《水浒》中是从来没有看到的。作为一个江湖人,武松是快意恩仇,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但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他也懒得多管。
相反,那么嫉恶如仇是鲁智深的标签,似乎这个提辖出身的军官从来看不得一些欺凌人的事件,于是在渭南的酒馆里,听到金翠莲的哭声,他怒不可遏。
现代人看惯了武侠小说,就将武侠小说里的人物套入《水浒》,以为《水浒》里的好汉也必须像乔峰、郭靖一样,跑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朋友两肋插刀,助危济贫之类的。
但不好意思,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名著,《水浒》里的好汉,从来都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样子。
哪怕是好汉本身,也并不是好汉子的意思,而是对行走于江湖的绿林人物的统称,和民国时对于兵痞的称呼——老总一样。你真不会以为随便一个大头兵就是老总吧。
10
你要是抛弃武松的好汉光环,把武松看成一个一切以关系亲疏,以自己的利益为先,以对自己的好不好而不是到底这件事正义非正义的角度来看武松,那就理解了。
而且事实上这样的武松才更接近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形象。而连这样一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了好朋友两肋插刀很容易满足的人都被逼走上反抗的道路时。水浒这本书官逼民反的主题才更为深刻。
武松做的事更多偏向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正义与非正义
武松出场,在柴进庄上,柴大官人管吃管住一年,最终武松对柴进不满溢于言表,而对刚刚接触的宋江亲近的无以复加。这里不比较宋江和柴进的情商和做派。但站在中立的角度是否为柴大官人不值?
武松打虎是因为喝酒之后已经上岗,本来后悔想回去有丢不下面子。在阳谷县当了都头之后替县令送银子上东京打点关系。他也没有因为银子肯定是脏银而正义感爆棚。反而感激县令的知遇之恩和信任之情。
这就像我们普通人,渴望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渴望领导的认可别人的器重。即使武大死了。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找法律渠道解决。这条路走不通之后才自己动手的。